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年中考模考 以胡寶林散文《小麥是一味藥》為試題

2022-05-18由 長河號外 發表于 農業

麥子幾個穗

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年中考第6次模擬考試,以陝西青年作家胡寶林刊發於《西安晚報》的散文《小麥是一味藥》為語文閱讀理解試題,賦分18分,受到廣泛關注。該校曾以胡寶林散文《萬物生長》為中考模考閱讀理解試題。

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年中考模考 以胡寶林散文《小麥是一味藥》為試題

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年中考模考 以胡寶林散文《小麥是一味藥》為試題

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年中考模考 以胡寶林散文《小麥是一味藥》為試題

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年中考模考 以胡寶林散文《小麥是一味藥》為試題

<作品賞讀>

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年中考模考 以胡寶林散文《小麥是一味藥》為試題

小麥是一味藥

胡寶林(寶雞)

一粒種,撒在秋天的土地。

一叢葉,青在冬日的寒風裡。

一株苗,立在春天的細雨中。

一穗麥,熟在夏天的炎陽下。

一條面,自大老碗裡挑起。

一年一年,在秦嶺北麓雍峪溝的河邊、溝坡、梁頂,一棵棵小麥走著自己的生命歷程。我看著一粒粒麥種子經過父母的大手,埋入大地,經過秋霜冬雪春風夏雨,完成向一穗穗糧一條條面的嬗變,並開始新生。

三夏大忙之後,將母親擀的一碗麵端在手裡,看見父親消瘦的面龐,我心中感慨:耕種何其艱辛,時光何其漫長,收成何其不易!做農民苦啊,這苦又不能用文字盡述,箇中感受不能為外人道也。

小麥是老家的土地上生長最廣的物種,因多而易見,尤顯平凡和普通。但古人重它敬它,認為麥生乎土、成乎水、變乎火,為天生靈物。小麥卻是流浪至此的異鄉人,就像後來從美洲遠道而來的玉米一樣。據考證,小麥有一萬年的歷史。周原遺址的碳化小麥證明,小麥自西亞新月地帶漂泊到這塊土地,已有四千年。四千年來,小麥在這裡一遍一遍走過生命的繁衍,餵養一代代人長大衰老直至死去。一代代小麥和一代代人相遇完成生命的輪迴。

小麥填飽了故鄉人的肚子,也塑造了我們的性格、氣質,塑造了一方人的精氣神。端詳一粒小麥,它的形貌,讓我想起故鄉人的臉型;它的顏色,讓我想起故鄉人的紅中帶黃的臉色;它的皮肉,讓我想起家鄉漢子的血肉之軀。甚至,麥穗上的芒刺,讓我想起故鄉農民性格中的鋒芒。故鄉的農民越來越活成一棵小麥。

一年年種小麥,一天天吃麥面,幾十年後,突然聽說:小麥是一味藥。

是的,是一本偶然翻開的老書——唐朝的《本草拾遺》中說的:“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小麥是一樣莊稼,小麥是一種糧食,小麥還是一味藥!這是醫者的眼所觀。四千年來,我們祖祖輩輩吃了四千年的小麥藥。

從醫者的角度一看,小麥確實是藥,而且是一味大藥、普藥、靈藥,幾千年來,我們無不受其恩惠。

小麥療飢。飢餓的人,還有心思幹什麼。從個人到家庭到國家,歷史多少悲劇因此而起。飢餓所引發的人生苦痛、家庭悲劇、社會動盪屢見不鮮。我們這些人要好一些。但爺爺經歷過飢餓的時代,患食道癌去世。父母多年過恓惶日子,為怎樣吃飽肚子受作難。地分到戶後,雖然辛苦,卻再不為吃飽肚子發愁了。想起幾千年來農民所經歷的饑荒、災害和沒有溫飽與尊嚴的生活,小麥就是中國進口的神苗仙草,是療億萬黎民之飢的大補之藥,是中國人中華文明幾千年繁衍的根脈所在。

小麥療疾。除了厚腸胃、強氣力,醫書上說,小麥味甘,性涼,能養心益脾,和五臟,調經絡,除煩止渴,利小便。益脾,和五臟,調經絡,止渴,利小便,是小麥治身病。小麥還可治心病,能養心,能除煩,這我相信。一料小麥歷經幾百天陽光風雨的磨礪才能長成,人只有一天天耐煩服侍,才能獲得收成。小麥是西西弗的石頭,是佛手中的念珠。經由小麥,上天啟示人們,該怎樣活人。種小麥的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就是養心的過程。在種小麥的過程中,我們體驗常變之道。不變的是土地,變化的是四季和氣候。變化的是豐歉,不變的是播種和努力,希望、信心和堅守。變化的是命運,不變的是腳踏實地。

在小麥身上,我們感悟生死。耶穌在預言自己的死時,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籽粒來。”在一年年中,我們看到小麥的生死輪迴,在一輪輪的一籽萬籽的衍播中,看到生生世世。在一年年種植小麥的修行中,我們身上的懶,心中的妄、躁、煩諸病,醫而痊癒。我們的身體更健壯,精神更健旺。現在,糧食那麼不值錢,家鄉的老人們還是不願讓土地撂荒,年年耕地種小麥。那是因為,種小麥,不光是為一碗飯,那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身心合一的修行,不光為了身安,更為了心安,也有一種活人的尊嚴在。

近些年,大棚糧蔬壓縮了時光,穿越季節上市,給人們提供了方便的同時,一種經由漫長的自然的陽光雨露積累的香味和內在的品質卻失去了。多少年,糧食和蔬菜在人們親切的目光中慢慢生長,人們用汗水澆灌它們,它們又與人最後融為一體。現在,它們在化肥和農藥的催促下,披著“現代化”的披風,撒腿奔跑,向著錢而去。人們吃著,怕著,得說不來的病,感嘆它們跑得太快,遺失了古老的靈魂。

其實,古人也“急”過。祖先最早種的是春小麥,春季播種,當年夏季成熟收穫,但春小麥沒有豐富的營養和良好的口感,品質差。到了春秋時代開始種冬小麥,秋季播種,越冬後第二年夏初成熟收穫。《廣群芳譜》言,小麥“生青熟黃,秋種夏熟”,才“具四時中和之氣,兼寒熱溫涼之性”,從而“繼絕續乏,為利甚普”。小麥需要更漫長的時光厚植內涵完成自己。

生活在一日千里的工業時代、商業時代、資訊時代,我們需要抽空把目光投向大地田野,投向麥田,向一棵麥子學習成長,秉承傳統種麥人的從容心態、堅守之道,秉持一種定力、從容和堅韌,耐煩,耐苦,敬天順時。這是千年不悖的大道。

我們需要重新端詳並認識小麥——

小麥是一味藥。

﹤作品賞評>

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年中考模考 以胡寶林散文《小麥是一味藥》為試題

我們需要重新端詳並認識小麥

——胡寶林散文《小麥是一味藥》的創作原點探視

文/柏相

《小麥是一味藥》,不僅預示著胡寶林本人在散文創作上的某種嬗遞、某種精進或某種超越;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寶雞散文界在整體創作取向上的某種調適、某種精進或某種求索。

胡寶林的這篇《小麥是一味藥》,首先是繼續泛透著傳統倫理因子的那種憨樸、厚實、持重與令人信賴。

那種憨樸,既是建立在物我同命同運的大生命意識背景之上的一種書寫——這是中華文化精華之所在的某種標配;也是建立在代際仰望與時空證悟傳遞語境之中的一種表達——這也是每一位帶有時代體溫與人文噱頭的作家的一種必須。

那種厚實,既是建立以“秦嶺北麓雍峪溝”為標識的八百里秦川皇天后土之上的一種徜徉——這是一個作家文學地理或客觀受限上的某種自覺;也是建立在對靈魂拷問與意義追尋上的某種彳亍——這也是文學體與生命體在人間必須相互取暖的共同始命。

那種持重,既是一個作家漸趨成熟的某種自信,也是一個作家劫後重生的某種釋然。那種令人信賴,既是一個行者在牧童牛背上採擷到的一縷笛音,也是一位歌者在大漠孤煙之巔品體味出的幾枚空闊。

大浪何曾憐惜過浮沙,無論它隨波逐流了多久多遠;時光何曾放棄或饒恕過世人,無論他或她曾經如何呼風喚雨覆手為雲。

寫文章,必須我手寫我心,因為你的經驗別人無法替代,你再模仿你也只是你,無法成為別人;寫文章,當然也包括寫散文,必須講真話,而且是對時人有用的真話,因為水落石必出,紙裡包不住火,雪裡藏不住鞋,大風吹不走大山。

胡寶林的這篇《小麥是一味藥》,另一個值得稱道之處,就是站在現在與過去的分水嶺上、站在現代與傳統的分界線上、站在科技發展與精神必須的明暗交替處,給了所有焦灼悵惘與無限虛脹的時代靈魂一個清晰明瞭的回答。

這個回答,從“食”到“藥”,從“飢”到“疾”,從“常”到“變”,在哲學、美學、生命學、倫理學、心理學、靈魂學、民族學、考據學等多個層面上,給了這個飛速發展、急速忘本、急需悟省的民族和時代,一連串有力也響亮的耳光。

“小麥”在這篇散文中,從人們慣性認知上的“食”,一躍而成為所有讀者始料不及的“一味中藥”,因為作者閱讀視野的開闊和縝密嚴謹的考據,成就了這篇散文的第一重美,即知識之美。

但知識之美的魅力本源,並不單純來自於廣泛、系統、紮實且恆久的閱讀,因為正如山東詩人魏楚敖所言:“骨頭酥的人,讀的書越多,越沒有立場。”所以,胡寶林這篇散文的第二重美,便是識見之美、洞見之美。

識見,或者說洞見,在許多人眼裡,對一個作家來說,是第一等要緊之事。一篇好文章,要深入人心,要打動讀者,其實其呈現在顯性文字字裡行間或者遊走在隱性情緒深處的識見或者洞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莫如情懷。

無論多麼深刻或深邃的識見,在純澈的情懷面前,都會相形見絀。那麼情懷是什麼,情懷即是愛、恨和恕:“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那種“恨”,“愛你愛到骨髓裡”的那種“愛”,有點無底線無原則無緣由的餘味、貌似父母面對自己鑄成了大錯的親生孩子的那種“恕”,那種“恕”式的無奈中,承載著多少期待,播撒著多少希望。

一個作家的情懷,由多個維度構成。比如常情常理的支撐,比如哲學思辨的淘洗,比如生命倫理的滋養,比如傳統因子的護佑。

違背常情常理即是違揹人性,違揹人道。忽略哲學思辨即是懵懂,即是糊塗,但不是鄭燮“難得糊塗”的那種糊塗,那種糊塗其實是清醒。沒有生命倫理的滋養即是妄動,即是胡作非為,甚至是倒行逆施。沒有傳統因子的護佑即是山泉走失了泉眼,即是精神裸奔。

而這些,在胡寶林的這篇散文中,都有所閃現,這是當下的許多文章,最為稀缺最為難能可貴的一種元素。

的確,一切正如這篇散文的作者胡寶林在這篇散文的末尾處所讖示的那樣:“我們需要重新端詳並認識小麥——小麥是一味藥。”

每一個時代又何嘗不是一味或甘或苦的中藥。重新端詳並認識小麥,其實就是在重新端詳並認識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所謂工業、商業和資訊大爆炸的時代。這不僅是當下散文的使命,也是當下所有形制的文學的責任。

除非,你想和這個時代的讀者,包括這個暫時還無法有效概括或者有效命名的時代本身,擦肩而過,亦或漸行漸遠。

<作者簡介>

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年中考模考 以胡寶林散文《小麥是一味藥》為試題

胡寶林:陝西寶雞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寶雞日報社。

作品刊發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青年報》《延河》《時代報告》《散文百家》《小品文選刊》《讀者》《北京晚報》《新民晚報》《新華日報》《南方週末》《陝西日報》《西安晚報》《中國青年作家報》《華夏散文》《散文家》《重慶散文》《湖南散文》等報刊。散文《未完成的抵達》上榜“2017中國散文排行榜”。作品被全國多省市作為高考、中考模擬測試題,收入多種選本。

獲第九屆冰心散文獎、全國孫犁散文獎、第二屆絲綢之路青年散文大賽銀獎、全國報紙副刊年度佳作獎、第六屆秦嶺文學獎、《美文》雜誌徵文獎、“美麗秦嶺我的家”全國創作大賽獎等獎項。

出版散文集《此生此地》。

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年中考模考 以胡寶林散文《小麥是一味藥》為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