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2022-05-12由 GUYU穀雨 發表于 農業

竹紙適合做什麼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富陽竹紙製作技藝

中國著名手工紙,距今已有1900年曆史,生產原料為當年生嫩毛竹,製作工具原始,製作技藝繁雜,有至少72道工序,所產竹紙品種多樣,大多輕薄富有韌性,色澤光潔,不受蟲蛀,其中以元書紙為最,非常適合寫字作畫,亦適用於古籍修復。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匚 媲美古畫的紙質,卻說無關創新

富陽是全國聞名的“土紙之鄉”,所產竹紙品質上乘,落墨不化,曾有“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的美名。朱中華家世代造紙,從15歲時便開始學習製造竹紙,至今近四十年。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雖然起初只是因為環境使然,讓他選了這門營生,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朱中華逐漸愛上了這門手藝。鑽研多年,他已然能夠製出

“高仿”的富春山居

圖,

但他堅持認為,自己只是在盡力去復原當時的造紙工藝、傳承傳統技藝的精華部分而已。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實際上我們不是在真正地創新,而是在把工藝傳承好,就是說恢復好。”在朱中華心裡,歷史上的元書紙,抑或者說是那時的勞動人民所掌握的技藝,是自己望塵莫及的,永遠無法被超越。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匚 一生痴迷竹紙,只談技藝,不談其他

近一個半小時的採訪,朱中華聊得最頻繁的兩個詞,就是“造紙”和“技藝”,除此以外,關於工坊運作、日常生活等等,一概不談,好似生活完完全全被造紙所填滿,再塞不下其他。說他是“紙痴”,可謂非常貼切。

“手工紙它有不可替代性”,這是朱中華給竹紙下的定義。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就是說無非過得好一點差一點,但是真的一定要堅守,這個意義我覺得很大。”朱中華理解的意義,是當教授學者們需要進行文獻修復時,自己親手製造的竹紙可以盡一份力;是能透過自己這代,讓富陽這門竹紙製作技藝得以恢復,並傳承下去。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為此,他與不少學校學者合作,每年不間斷地進行著紙類研究,希望能夠用更為科學的手段,給傳統竹紙帶去生機。“我覺得我還在做這個行業,一定要用心去做的。”說這話時,朱中華顯得很有感觸。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匚 再孤獨,也要和兒子一起傳承下去

要想學會製作竹紙,並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其實並不容易。

最好的紙往往誕生於冬天。寒冬臘月,滴水成冰的時節,要將雙手一次次伸進冰水中抄紙,是對耐性和人體極限的一個巨大挑戰。朱中華說,即便再聰明的人,要想熟練掌握抄紙、烘紙這兩道工藝,也要花上好幾年的功夫。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朱中華的兒子是90後,年紀不大,卻已跟著朱中華一起製作了四年竹紙,我們見到他時,他正在火牆旁烘紙,一張張溼紙被精準貼上,一張張乾的紙又被緩緩揭下,動作熟練而單薄。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竹子一千年以後還是這麼一根竹子,關鍵是傳承得怎麼樣。” 如今,父子倆在跟著一位70歲左右的老師傅學習兩次成型的抄紙技術,即把第二次的紙漿均勻且精準地覆蓋在第一層紙漿上,難度極高。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老師傅是唯一會兩次成型抄紙技術的人,向他求學的人也只有朱中華父子,如果他們倆不學,這門手藝或許也就斷了。

落墨於薄紙,染不開這一心似竹堅韌

竹影幽幽,一室紙香,不知為何,看著他們忙碌而沉默的背影,總有種“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恍然隔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