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爸爸,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撒謊?”

2022-05-12由 新讀史 發表于 農業

曾子殺彘是什麼意思

“爸爸,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撒謊?”

羅·小·針

為了讓孩子實現自己的預期目標,不少父母都會以“獎勵”的形式對孩子做出某種承諾。

家住溫嶺的鄭爸爸就對女兒小燕許諾:“

孩子牟足勁完成了目標,可你的承諾兌現了嗎?

”小燕一聽欣喜若狂,埋頭苦學了一個學期,終於達標。

她拿著成績單興奮地要爸爸帶她去看海,沒想到竟遭到父親拒絕,理由是:“

期末考試90分以上,就帶你去看海!

”說完,還批評小燕不懂事。

設身處地想一想:自己吭哧吭哧努力了一學期就為了看看大海,可爸爸不費吹火之力,一句話就把我打發了?!小燕越想越委屈,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

“爸爸,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撒謊?”

這麼冷的天,看什麼海啊!

其實,這種輕信承諾,最後被耍的經歷,我們從小就有。

“你在家乖乖的,媽媽回來給你買棒棒糖吃!”

“期末考到90分以上,爸爸就帶你去XXX玩!”

“壓歲錢媽媽先幫你拿著,等回家我就給你!”

於是,孩子們當真了,不哭不鬧、勤奮學習盡最大的努力達到父母的要求。然後眼巴巴地等著父母兌現承諾,可這個時候父母卻換了一副面孔:

“吃什麼糖,滿口蟲牙,我看你像棒棒糖!”

“學習是為你自己學的,還好意思提要求!”

“小孩子家家,不缺吃不少穿,要錢幹啥!”

家長往往是為了趕時間去上班隨口一說;是嫌孩子哭鬧麻煩又懶得哄而想出的權宜之計;是為了鼓舞孩子學習而開下的空頭支票。

即使過了十年、二十年,他們都還清楚地記得“那件事”,甚至連父母說過的話,都能一字不落的複述出來。

“爸爸,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撒謊?”

“再後來他的承諾我都當放屁,不知道放了我多少鴿子,還要求我言而有信”。

可他們不知道他們的隨口一說讓孩子們有多高興、有多努力、有多期待,又讓孩子們有多失望,有多受傷。

可是,狼來的次數太多了,孩子怎麼會信任家長呢?自己習慣開空頭支票,做出的承諾從來無法兌現,怎麼讓孩子重視你說的話?又哪來的威信呢?哪來的尊重呢?

自己說話不算數,卻要求孩子誠信待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違背自己的諾言,恐怕只會讓孩子打心眼裡的鄙視你,也難怪孩子會對父母所謂的“言而有信”嗤之以鼻。

一個孩子要對父親有多少怨氣、多少不滿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爸爸,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撒謊?”

想要教育子女?還是先以身作則吧!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

早上,母親說要去花鳥魚市場買盆蝴蝶蘭擺在家裡做裝飾,要父親在家打掃衛生。父親說自己打掃沒有天賦,但挑花絕對是一把好手,順便還能買幾條金魚回來。

母親只好答應留下做家務,反覆叮囑父親一定要把蝴蝶蘭買回來,父親連聲答應著,可到了市場父親發現端個大花盆回家實在太吃力了,再說自己一個大男人抱個花盆像什麼樣子?轉身買了金魚就回家了,還對妻子扯謊“這幾天下雨,花店老闆說好幾天沒進新貨了,改天你自己去挑吧!”

下午,兒子的同學打電話來問,“我爸給我買足球了!你準備好了嗎,我去你家樓下等你!”兒子這才想起來昨天同學約他一起去體育館玩,他想週末在家休息,又不好意思拒絕,就說,“除非你能弄來一個籃球。”

沒想到,還真讓他弄到了,可他根本不想出門啊,這可怎麼辦?突然,他想起早上父親的做法,靈機一動開始模仿父親的說辭:“前兩天下雨,我的鞋髒的不成樣了,今天陽光好,我媽就把我的球鞋刷了,你和別人去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裡並加以模仿,甚至能夠從父母表面的言行中,學到“精髓”。

可怕的不是子女不再信任父母,而是傳承了父母不守承諾還撒謊的惡習!

“爸爸,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撒謊?”

要想孩子遵守承諾、誠信待人,就必須也同樣嚴格的要求自己,所謂“言傳不如身教”就是這個道理。

假如我們答應孩子一起做手工蛋糕,但是未必順利,可以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告訴孩子有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快遞延誤,原料還沒到;經驗不足,蛋糕烤糊了……總之,讓孩子做好思想準備。

一旦承諾未能兌現,就要向孩子做出解釋,表示和他一樣遺憾,但是不完美的事情時有發生,每個人都一樣,我們能做的就是學會接受,樂觀向上。

給孩子打“預防針”,接受“不完美”。

如果孩子所要求的遠遠超出了你的能力範圍,那麼一開始就應該果斷拒絕,不要為圖省事就草率答應。做不到自己打臉,孩子也難過,何必呢?

不要輕易許諾,一旦承諾就必須做到。

還記得

反之,一旦做出了承諾,那就必須做到,否則你一個“騙子”拿什麼教育孩子呢?

這個故事嗎?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不但學問高為人也非常誠實,從不欺騙別人,對自己的兒子也是如此。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買些東西。她剛出家門,兒子就哭著叫著跟了上來,要和她一起去。她嫌麻煩,就騙兒子說,“乖孩子,你先回去,等娘回來殺豬給你吃!”

孩子信以為真,一邊歡天喜地的跑回家,一邊高興地喊:“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傍晚,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裡捉豬的聲音。進門一看,只見曾子手拿菜刀正準備殺豬呢!她連忙上前攔住丈夫:“家裡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能把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

曾子說:

《曾子殺彘》

”妻子聽後深以為然,幫助丈夫一起把豬殺了做飯,一家人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爸爸,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撒謊?”

在那樣艱難的生活條件下,曾子為了教育孩子竟然把豬都殺了,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小題大做。

是啊,為什麼曾子這麼較真?

“不可以跟孩子撒謊,他年幼無知,需要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導。如果我們現在欺騙了他,就等於教他騙人。你現在騙了他,以後他就不會再相信你了。這樣一來,以後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