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缺啥補啥 土地吃上“營養餐”

2022-05-09由 東北大小事兒 發表于 農業

如何提高土地營養

本報見習記者 田 甜

開欄的話 陌上春風起,農事催人忙。伴著春天的腳步,本報記者深入田間地頭,採訪為糧食安全奮戰春耕一線的人們,展現在春耕生產中湧現出的新方法、新模式、新思路。今起,本報推出“陌上春來農事忙”專欄,把記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呈現給廣大讀者。

春光正好,農事正忙。4月30日,阜新市彰武縣興隆山鎮老虎村村民王林凱去買化肥、種子,工作人員開啟電腦,先給他看了一份土壤測量報告,然後推薦了低植株、抗倒伏、抗旱的玉米新品種,以及硫酸鉀型化肥。

彰武縣先達萬和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滕永賀在一旁解釋道,老虎村十年九旱,沙土地居多,土質為輕鹼地,種子、化肥只有和氣候、土壤搭配,才能多打糧。王林凱邊聽邊點頭:“以前買種子、化肥都是隨大流,別人買啥我買啥。現在明白了,種地之前得先測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今年春耕,彰武縣農民有了種地“新秘籍”,挑選種子、化肥之前先看一眼土壤測量報告。引領這股“新風尚”的滕永賀說:“農民對化肥成分知之甚少,選擇的時候就比較隨意。不缺鉀的土卻施了鉀肥,不打糧不說,還可能把土質搞壞了。”

幾年前,滕永賀提出“養地增產、潤田耕心”的口號,購置一批先進的測土裝置,成立了測土施肥實驗室,在24個鄉鎮、300個點位採集土壤進行測量,建立了完備的土壤資訊大資料庫,讓老百姓對自家地裡的氮磷鉀含量、有機質成分心裡有數,再根據不同土壤成分“缺啥補啥”,引導鄉親理性施肥,把錢花到刀刃上。

先達公司銷售經理劉靜說:“農戶對土壤測量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現在來店裡買肥料的人,都要先看一眼報告。從每年的回訪情況看,因地制宜選種施肥,平均每畝增產100斤以上。”

在彰武縣二道河子蒙古族鄉賞屯村,村民焦潘家裡的近百畝地預計5月8日開犁。焦潘根據土壤情況,準備種植玉米、花生、大豆。光是玉米種子,針對不同地塊就準備了4種。他說:“山坡地一般用氯肥,窪地用硫肥。用反了可不行,白瞎了化肥錢,糧食產量也上不來。”過去,焦潘壓根兒不信這一套,可是別人按照測土報告施肥選種,地挨地、壟挨壟,比他的地產量多出一大截兒。這讓他徹底服了氣,成了測土的擁護者和實踐者。

在彰武鎮新三家子村,村民於桂梅今年準備種植50畝玉米。她說:“得對症下藥,科學種田,到秋才會有好年景。”

【來源:遼寧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