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引起葡萄黑痘病的原因是什麼?

2021-06-29由 青錢柳 發表于 農業

黑痘病是什麼病

引起葡萄黑痘病的原因是什麼?

續路林[吉山花瑤自媒體網路首發]

目前,我國在葡萄種植生產方面主要面臨黑痘病、霜黴病、白腐病等病害,其中,黑痘病已經成為對我國葡萄生產影響最嚴重、分佈最廣的病害。該病菌主要存在於南方春夏多雨的地區和北方的多雨年份,幾乎每年都會爆發 3 ~ 4 次,具有危害重、頻率高、範圍廣的特點。我國葡萄種植行業每年因黑痘病造成的損失高達 20% ~30%,個別南方地區甚至達到70%~80%或顆粒無收。

1 葡萄黑痘病

1。 1 葡萄黑痘病傳播及為害史

葡萄黑痘病主要是由葡萄痂圓孢菌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對於為害物件來說有著很強的針對性,現在已經傳播到全世界各地的葡萄產區,成為影響葡萄種植與葡萄生產的最大限制因素。目前,對於這種病菌的起源點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結論。研究人員主要是根據葡萄種類的傳播途徑,普遍認為黑痘病病菌是由黑海沿岸的中亞、高加索、小亞細亞和敘利亞一帶的葡萄種傳播而來,後來歐亞種葡萄在傳播過程中又將黑痘病帶到了歐美葡萄產區,現已經成為各國葡萄產區最主要的病害。所以,不管是從黑痘病的技術研究發展還是國有葡萄行業經濟的發展來看,對葡萄黑痘病的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

1。 2 葡萄黑痘病為害特點

葡萄黑痘病是我國分佈最廣、為害最嚴重的葡萄病害之一,又稱鳥眼病、瘡痴病。除了病種本身的高傳播性和高危害性外,南方高溫多雨的地理環境也為黑痘病的危害提供了環境優勢,真菌孢子在溼潤的環境中不斷萌發擴散,最早在溼潤易繁殖的綠色幼嫩組織上傳播。

1。 3 葡萄黑痘病的症狀表現

葡萄黑痘病的為害從葡萄發芽到生長後期均有發生。植株的綠色幼嫩部分,如新梢、卷鬚、葉片、葉柄、果實、果梗等均會受害,時間上以春季和夏季最為常見。該病發生時,主要為害葡萄的新梢、幼葉和幼果等幼嫩綠色組織。新梢、蔓、葉柄、葉脈、卷鬚及果柄受害時,病斑呈長橢圓形,邊緣紫褐色且稍隆起,中央呈暗色的不規則凹陷斑,病斑可聯合成片,形成潰瘍,環切而使上部枯死。所以,對於葡萄黑痘病的防治可以透過定期觀察植株發育狀態來判定,如果不加處理會使葉片的葉脈損傷而停止生長,在葉片中央形成灰白色病斑造成葉片畸形,隨著病害加重,中央灰白色似鳥眼狀病斑開裂且病果小而味酸,有時病斑亦可連片使表面形成硬化,最終導致整個植株的萎蔫變黑至乾枯脫落。

引起葡萄黑痘病的原因是什麼?

2 葡萄黑痘病為害的研究現狀

2。 1 葡萄黑痘病為害機理

研究葡萄黑痘病的致病機制主要是由半知菌亞門痂圓孢引起的,其病原體在有性形態下為葡萄痂囊腔菌,這種菌屬屬於子囊菌亞門且極為少見,無性形態主要為葡萄痂圓孢屬於半知菌亞門,病原菌孢子的分生期極短,一般不會出現分枝的情況,都是緊密排列在寄生的組織上。在秋冬季節分生孢子單細胞會在橢圓形病葉中越冬,到第 2 年的 4—5 月會萌發傳播,藉助風雨環境與良好的溫度條件,孢子萌發並進入新的寄主表皮下細胞,透過植株的皮孔、氣孔等自然孔口入侵併形成分生孢子盤,菌絲體在寄主表皮下蔓延產生分生孢子,侵入新寄主進行重複侵染。

2。 2 葡萄黑痘病的發生規律

目前對於葡萄黑痘病的研究已經能夠確定其傳播、發生規律,這種病菌主要透過植株間的近距離傳播,透過病葉、病蔓、病梢中的分生孢子實現近距離傳播,而遠距離傳播主要是透過帶菌的枝條和苗木移動傳播。一般在 4、5 月份葡萄幼嫩組織生長時發病最重,多雨高溼氣候是黑痘病傳播的最佳環境。不同種類的葡萄在發病特徵與時間上也不同,歐亞品種一般在植株基部 1~3 葉開始發病,在 15d 後會出現病菌發展第 1 次高峰,後續會不斷處於重複浸染與傳播的過程中。從黑痘病的傳播季節來看,5 月上旬—6 月中下旬為發病高峰期,這個時候南北方高溫多雨的環境為其病菌傳播提供了便利,而且此時葡萄植株正處於新梢、枝條、葉、果的發育生長階段,植物的呼吸作用也為病菌入侵提供了便利。到 7、8 月份之後植株組織進入老化階段,這時的病菌侵染會受到一定抑制,8 月之後秋涼多雨會使黑痘病傳播出現一個小幅提升,但在落葉結束前都不會有太大影響。

引起葡萄黑痘病的原因是什麼?

2。 3 適溫、高溼是黑痘病發生的重要誘因

透過對葡萄黑痘病的培養實驗表明,黑痘病菌絲體產生的分生孢子的侵入適溫與生長溫度都為 25℃,當溫度<4℃或>36℃時,菌絲都不能生長,所以在冬季葡萄黑痘病會進入冬眠期,此外植株大面積發病前會有 7d 左右的潛伏期。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溫度、溼度是影響葡萄黑痘病發生規律的主要因素,後續的防治工作也需要根據這一特點進行研究。

3 葡萄黑痘病抗性研究進展

3。 1 葡萄黑痘病生理抗性研究

生理抗性指的是植物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組織中有毒物質的作用而分泌抑制物質,主要是組織中缺乏病原菌合成所需要的因子,需要透過從寄生的植物組織內獲取,但由於寄主和病原菌之間缺乏相互識別,因子需要透過病原體的侵染後才開始起作用。

3。 2 不同葡萄品種 (系) 對黑痘病抗性的差異

一般來說,歐美的葡萄都是雜交或者混種葡萄種類,對於黑痘病的抗性比較強,其抗性主要體現在對黑痘病的抗病程度上,歐美葡萄平均感病指數為7。 92,而歐亞葡萄種類絕大多數都是不抗黑痘病的,平均感病指數達到了歐美葡萄的 3~4 倍。最早研究證實這一問題的是我國湖北農學院劉會寧教授,其透過對歐亞種葡萄及其雜種對黑痘病的抗性差異對比實驗,發現葡萄個體發育階段不同對其抗病能力也有巨大影響。

3。 3 葡萄黑痘病菌對殺菌劑活性的研究

藥劑防治是種植人員防治黑痘病的主要方式,但由於長期對藥劑依賴使用導致黑痘病菌對於藥物產生了一定的抗藥性,尤其是對單一藥劑的使用防治效果明顯下降,這也是當前藥劑防治需要不斷改進的重要需求。另外,大量藥劑的使用對於環境與葡萄安全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不符合果品生產無公害化的市場要求,但不可否認藥劑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降低葡萄黑痘病的危害,一次藥物防治可以在 7d 內保證植株健康,對於黑痘病的防毒效果可以達到 80%。對於一些土壤中的菌屬與外來菌種還沒有有效的防範措施。

引起葡萄黑痘病的原因是什麼?

4 防治措施

4。 1 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生理性抗性

歷年發病嚴重的地區,應根據當地生產條件、技術水平進行混交或更換種植品種。不同品種的葡萄在對黑痘病的抗性上有明顯的差異,如選擇井川 1014、巨峰、井川 1075 等對葡萄黑痘病高抗的品種,可實現既抗病又具有優良園藝性狀的葡萄種植效果。

4。 2 科學栽培與管理,合理施肥

在施肥和追肥時,應使用含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全肥。要保證有機肥供應量充足但也不要過量;有機肥需保證全面性避免單一。增強生長的整體優勢。定期對葡萄種植環境進行除草工作,加強對枝梢的管理,夏季修剪、及時綁蔓、去除副梢,這樣可以避免葡萄枝葉的過密潮溼現象,對於一些已感染病菌的葉片也是一種有效的處理防治措施。對種植環境的溫度與溼度做好調節,雨後及時排水、排澇,防止果園積水過多造成黑痘病菌的大量繁殖傳播,對易感染或修剪的枝葉進行及時清理。

4。 3 適量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仍然是我國最主要、最高效的黑痘病防治措施。在葡萄發芽前,需要噴施 1 次剷除劑以消滅越冬潛伏病菌。剷除劑的主要成分是硫合劑,能夠破壞植株殘留的真菌蛋白質; 在葡萄展葉後開始噴藥,一般在開花前和落花 70% ~80%時噴藥最佳,同時根據降雨和溫度情況決定噴藥次數。常用的藥劑主要是50%多菌靈 1000 倍液噴霧,一般這個時期的噴藥分成 3 個階段,展葉開始時使用 50%多菌靈 1000 倍液噴霧,到開花前和落花後再各噴1次80%大生600 ~800 倍液或噴施多菌靈。落花時幼嫩子房暴露最容易引起菌屬感染,所以落花時應迅速噴施 1 次 200 倍等量式波爾多液。著果後噴 1 次 160~200 倍波爾多液繼而噴施 1 次 80%大生 600~800 倍液加助殺 1000 倍液。定期噴灑,以後每隔 12~15d 噴 1 次 160~200 倍等量式波爾多液即可控制該病蔓延。並且每隔 15d 於基葉正反面全面噴施 1 次,直至 10 月底。如遇陰雨高溫天氣還需要增加噴灑次數。

引起葡萄黑痘病的原因是什麼?

5 結語

綜上所述,葡萄作為世界上栽培最廣泛的果樹之一,當前種植人員對於黑痘病的防治主要從 2 個方面來開展,新種葡萄最好能夠選擇一些歐美或野生抗病植株,透過植株本身的性質提升實現抗病性提升; 使用抗病藥物,一般 7d 進行 1 次藥物防治; 選擇不同藥物進行輪換防治。葡萄黑痘病的防治研究對於我國農產品產業化程序的不斷推進和城市農業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對提高葡萄生長的抗病害能力和我國的技術發展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