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崔顥《黃鶴樓》與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評論區裡的口水仗

2022-04-22由 西陸蟬聲c 發表于 農業

黃鶴樓崔顥表達什麼情感

相傳,李白見了崔顥的《黃鶴樓》,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寫盡了黃鶴樓美景,讓李白無句無尋,只好跑到金陵鳳凰臺上,擬作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欲與崔顥爭高下。

因為有此傳說,所以歷來詩論家,都好將《黃鶴樓》與《登金陵鳳凰臺》做比較,莫衷一是。

崔顥《黃鶴樓》與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評論區裡的口水仗

黃鶴樓

每讀古詩詞,我都喜歡上“百度百科”查作者資訊、創作年代等背景資料,尤其喜歡看“名家點評”,拜讀古今詩論家對古詩詞的高論,領略獨到的見解和精彩的點評。

對於《黃鶴樓》和《登金陵鳳凰臺》,詩論家們的點評煞是熱鬧,僅就兩首詩尾聯結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與“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的優劣,就爭得不亦樂乎,

就像進了熱點文章的評論區,口水橫飛

。擁李派與擁崔派,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孰高孰低,見仁見智。

先看一樓原貼。

《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擁李派代表瞿佑:就立意而言,李白遠勝崔顥

瞿佑是元末明初的文學家,在其編撰的詩話著作《歸田詩話》中說,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才氣勝過曹丕十倍。“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一句,透露出愛國憂君之情,立意高遠、情懷遠大;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表達的不過鄉愁而已,是個人情感。

所以,從意角度講李詩超崔詩遠矣。持這個觀點的學者不在少數。

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詩舉要》也認為,《登金陵鳳凰臺》李白全然模仿崔顥,雖然不如崔顥寫得高超精妙;但他也承認,“惟結句用意似勝。”唯有最後一聯,在立意方面似乎勝過崔詩。

崔顥《黃鶴樓》與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評論區裡的口水仗

鳳凰臺

擁崔派代表王世懋:從表現手法看,崔詩勝李詩

王世懋是明嘉靖年間的進士,也是博學之人,見了瞿佑的貼子,十分不忿,洋洋灑灑回了一貼《藝圃擷餘》,你們會不會寫詩?懂不懂啥叫賦、比、興?

老王說,古今學者皆認為崔詩與李詩不相上下,崔詩前六句寫得好,李詩後兩句結得妙。其實不然,李白後兩句也不行。

寫詩須言“比、興、賦”,這是詩歌最常見的表現手法。兩詩最後三字都是“使人愁”,但是,崔顥由興而賦,“日暮鄉關”與“煙波江上”本無所指,詩人登樓臨江遠眺,愁自景生;李白由比而賦,“浮雲蔽日”、“長安不見”,李白作為逐客,本來就是愁事,奈何由愁生愁?

所以,老王認為,李白雖然才情彪著萬世,但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這首詩寫得確實不如崔顥。

中間派代表王夫之:兩人寫得各有所長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看了王世懋的帖子,忍不住呵呵冷笑,還是學問不到家啊。

“浮雲蔽日”、“長安不見”這都是有典故的,說的是晉明帝司馬紹的故事。司馬紹年幼時,其父晉元帝抱他在膝前,恰長安使者來,元帝問司馬紹說:“太陽與長安哪個遠?”司馬紹回答說:“長安近,沒聽說過有人打太陽那邊來,由此可知。”元帝很驚奇。第二天,群臣宴會,又問他這個問題,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臉色一變說:“怎麼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司馬紹答道:“抬頭就能望見太陽,但卻望不見長安。”晉元帝更覺得他是個奇童。

王夫之認為,李白借晉明帝的典故影射今事,“浮雲”以悲江左無人,中原淪陷;“使人愁”三字總結“幽徑”、“古丘”之感,與崔顥《黃鶴樓》落句語同意別。太白詩是通首混收,顥詩是扣尾掉收;太白詩自《十九首》來,顥詩則純為唐音矣。

王夫之對後人妄加評說很憤怒,“強加長短,何有哉!”後人牽強附會評論高下,哪有什麼誰強誰弱!

崔顥《黃鶴樓》與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評論區裡的口水仗

李白

詩無達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閱讀古來詩論大家的評論,雖不敢妄斷對錯,卻自覺收穫頗豐。

“百度百科”確是一個知識寶庫。

崔顥《黃鶴樓》與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評論區裡的口水仗

【正版書籍】李白傳 一聲狂笑,半個盛唐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