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4月4日週一晚神經生物學家蒲慕明做客《未來中國》第五集,阿爾茨海默症患病率有望降低

2022-04-20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農業

生物怎麼學

4月4日週一晚神經生物學家蒲慕明做客《未來中國》第五集,阿爾茨海默症患病率有望降低

人類的大腦為什麼難以研究?腦科學如何應用於臨床解決各種腦疾病?人類如何迎接未來人工智慧?4月4日週一晚播出的東方衛視《未來中國》,神經生物學家蒲慕明、科學引薦人陳辰和科學青年團,將一同探討“內在宇宙”——神秘的大腦。

4月4日週一晚神經生物學家蒲慕明做客《未來中國》第五集,阿爾茨海默症患病率有望降低

第五期合照

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最大表現在於擁有一個無比複雜且智慧的大腦。大腦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存在著1000億個神經細胞,不同的神經細胞聯結著不同的神經元,構成了人腦中的神經網路,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健康。常見的自閉症、抑鬱症、阿爾茨海默症等都是腦部重大疾病,但是人類對大腦如何工作卻知之甚少。

《未來中國》邀請到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院士,他是國際著名的神經生物學家,1999年回國後擔任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帶領團隊拓展了中國神經科學領域的版圖,使中國腦科學在國際研究中佔領一席之地。節目上,蒲慕明院士介紹了今年正式啟動的“科技創新2030重大專案——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是神經科學領域未來將要努力的重大方向。

蒲慕明院士表示,腦科學的研究首先是要理解大腦,理解腦認知功能的神經基礎,建構完整的大腦結構圖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與重大認知功能障礙相關的腦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建立腦疾病預警,尤其是對老年人的阿爾茨海默症進行早期的干預,防止或延緩阿爾茨海默症發病,為老年社會做出醫療上的貢獻。

類腦人工智慧也是受到關注的研究領域,借鑑大腦智慧的工作原理和大腦網路的結構規律,機器智慧可以進一步提升它處理多樣複雜資訊的能力。蒲慕明院士稱,科學家們曾估計到2075年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人類90%的工作。但是,未來腦科技人工智慧研究中也不能忽視技術倫理問題,如何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人類而不是完全取代人類,如何維持智慧機器與人類社會的平衡發展,將是科學家和社會大眾需要一起思考的問題。

資訊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來源:文明崇明】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