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老工礦·新故事 | 同在“屋簷下”喚醒“空心村”

2022-04-16由 新華社 發表于 農業

共茬用同在是什麼意思

走進成都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群,沿著石板路前行,一棟棟白牆灰瓦的川西民居映入眼簾,每棟房子都有一個共同特徵——“戴”著大屋簷。

這些屋簷有多大?大到在屋簷的遮擋下,村民可以喝茶、遛鳥、擺龍門陣、辦壩壩宴。

老工礦·新故事 | 同在“屋簷下”喚醒“空心村”

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群,村民坐在自家大屋簷下聊天(4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唐文豪 攝

金城社群是當地人口中的小石村,20世紀60年代開發煤礦後因礦而興,村裡常住人口最多時達六七千人。

隨著資源逐漸枯竭,煤礦關停,小石村沒落成“空心村”,只有1000餘人留守。

5年前,在外經商多年的村民嶽付飛回村,謀劃利用當地的山水資源發展民宿。

經歷過汶川地震的小石村,災後重建了一批磚混房子,千篇一律的外觀缺少特色,要吸引遊客就要“動手術”加以改造。

老工礦·新故事 | 同在“屋簷下”喚醒“空心村”

這是4月7日在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群拍攝的原躍進煤礦遺蹟,這裡如今已經成為“礦山(露營)營地”的一處獨特景觀。新華社記者唐文豪 攝

嶽付飛輾轉請來青年設計師李燁。村民們打量著這個成天在村裡轉悠的年輕人,充滿懷疑。有的村民聽說他要設計民宿,乾脆說:“敢碰我的房子,我就跟你拼了!”

破局就要先立標杆。李燁利用村子中心的空地設計出一座帶有大屋簷的文化大院,利用公共空間把村民重新聚攏在一起,讓他們找回歸屬感。

隨後,村裡主幹道兩側的20多戶人家加蓋起2到3米的屋簷,或用竹條編織而成,或以灰瓦搭建,比傳統屋簷更寬大更別緻。

大屋簷由點及面,改變了村莊風貌,讓小石村別具特色。“我們常說‘同在屋簷下’,希望這樣的改造能重塑村裡的文化記憶。”李燁說。

老工礦·新故事 | 同在“屋簷下”喚醒“空心村”

這是4月7日在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群拍攝的“小石記·山宿”。新華社記者劉瓊 攝

果然,村民紛紛走了出來,沿街擺上桌椅,全家人吃飯、孩子們寫作業經常在室外進行。

已經擔任金城社群黨委書記的嶽付飛說:“鄉村熟人社會的生活回來了,生產與就業也被帶動,小石村重生了。”

大屋簷讓小石村出了名,遊客紛至沓來。村民追著李燁問:“什麼時候輪到我家改造?”

老工礦·新故事 | 同在“屋簷下”喚醒“空心村”

這是4月7日在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群拍攝的“小石記·林宿”景觀。新華社記者劉瓊 攝

小石村有不少空置老房子,有的一整棟樓只有一兩個老人住。嶽付飛由此發展起共享民宿,把閒置的二層租用下來,改造成民宿,交給第三方公司運營,村民以空間入股,獲得收益。

毛竹屋頂,白色牆面,藤編傢俱,巧妙進行空間佈局,二層民宿與一樓居民各有出入口,互不干擾……改造後的民居既有親和力,又與眾不同。

老工礦·新故事 | 同在“屋簷下”喚醒“空心村”

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群,村民和遊客坐在“小石記·林宿”院裡的桂花樹下喝茶聊天(4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唐文豪 攝

最近,村民王爾瓊常常坐在大屋簷下剝春筍。“這是來我家住店的遊客預定的,過幾天就要來取。”她說。

王爾瓊是首批共享民宿股東之一,去年拿到1萬多元的分紅,當保潔員每個月還有3000多元工資。

目前,村裡已打造了以“小石記”為品牌的6家精品民宿,2021年實現旅遊綜合收益達200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5萬元。

由村變為社群,這裡的人氣旺了起來,常住居民已有4000餘人,還吸引了不少外地青年人留下來。

28歲的楊天宇曾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漂”過幾年,如今選擇在這裡經營一家民宿。

“小石村的變遷,讓我看到了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楊天宇說。

文字:董小紅、唐文豪、劉瓊

編輯: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