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2022-04-13由 90後的愛生活的創造者 發表于 農業

死了的石雞能吃嗎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宏大敘事一直都是影視從業者的追求,為匹配大開大闔的故事氛圍,將故事發生地置於大城市成為創作者的不二選擇。但近些年來,故事背景主要為北上深的“三足鼎立”格局被悄然打破,尤其是北京的比重越來越小,2022年Q1季度幾乎沒有故事背景明顯為北京的劇集,這與前幾年的情況大相徑庭。

讓各界頗感意外的是熒屏小城之風卻逐漸興起,如近段時間熱播的《獵罪圖鑑》便在“小城感”十足的廈門取景拍攝。過去觀眾喜聞樂見、被當做劇集亮點進行宣傳的京腔京韻、繁華都市元素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部分失靈了?而成為熒屏新寵的小城究竟又有什麼魅力,讓觀眾與創作者趨之若鶩?

懸疑劇“受寵”,小城市“崛起”

近幾年來,伴隨著懸疑劇的大熱,熒屏中越來越多出現以小城市為背景的劇集,熒幕城市風格更加豐富。特點明顯的西北、江南、東北小城,給予著故事無可替代的不同質感。西北粗糲、醇厚,如真實再現西海固人民脫貧攻堅全過程的《山海情》便是故事與發生地融為一體,劇情一旦脫離吊莊便不再成立。網劇《心理罪》中出現的西北小城“綠藤市”實為白銀市,在濃烈生活氣息的襯托下,更顯犯罪嫌疑人行徑惡劣。東北開闊、寒冷,故事發生在極寒小城的《雙探》如果失去了東北常見的密林跟霧凇,其渲染的氛圍也要折損過半。江南、閩南秀麗、溫婉,故事發生在江南、閩南小城的《隱秘的角落》《八角亭謎霧》《也平凡》等劇,則以蜿蜒的水道與柔和的敘事,抽絲剝繭般的一步步呈現獨屬於水鄉的隱秘過往。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心理罪》劇照

小城市成為熒屏新寵,在於“小城故事”大有可為。從內容上看,相比起大都市,小城市井氣息濃烈,能夠展現真實的生活氛圍,懸疑劇興起後,小城敘事尤其符合圈層度高的該類劇集對節奏的要求。

相比起其他型別劇,懸疑劇帶有懸念感且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推理性,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劇情,也需要更強代入感,因而其對劇集質感的真實性要求較高,這樣一來,更有生活氣息的小城便成為了懸疑劇的環境、背景首選。小城市所能夠展現的到位的底層視角與強烈的現實質感,也能夠讓一部現實題材劇集平穩落地。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隱秘的角落》劇照

小城背景對內容的加持還不僅體現在氛圍上。相比起早就充分發展的大城市,近十年來,諸多三四線城市迎來了很大發展機遇,城市風貌日新月異,時間跨度長的劇集在小城取景拍攝,能更好展現較長時間尺度下一座城市的風土人情變遷,讓劇集的敘事更為宏大。

從投資上看,小投資劇集選擇在小城取景拍攝,也能省下更多食宿方面的經費,從而將更多成本用在故事開發與服化道上,進一步抬升劇集質量。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八角亭謎霧》劇照

成為主流後,眾多優質的現實題材劇集紛紛湧入熒屏,觀眾也更訴求擁有新視野、新表達、新風味的劇集出現,“小城故事”的加入,能夠在豐富熒屏敘事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拉近劇中人物與觀眾的距離,給予大眾身臨其境的觀劇體驗。

大眾娛樂時代,地域奠定故事基調

在受眾細分的圈層劇興起之前,地域是決定一部劇質感的重要基礎,城市所代表的地域感決定了劇集的質感。

江浙滬向來是精緻與都市感的代名詞,在精緻時尚中嵌入社會話題也成為近幾年的熒屏風尚,《上海女子圖鑑》《三十而已》《歡樂頌》系列是其中典型。相比起《上海女子圖鑑》的單一敘事,《三十而已》《歡樂頌》以同時鮮明刻畫多位女性人物成功出圈,這些劇集進一步詮釋了上海的小資標籤,勾畫了不同情形的生活狀態。

這兩部劇集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裡的不同圈層進行了到位描摹,遊艇、鉑金包與月光族合二為一,群租房與豪車同屏出現的情景引發了無數觀眾共情。女性群像是故事主體也是鏡子,劇集用霓虹閃爍的夜景與這座城市精緻的生活細節,立體展現了大城市的婚戀觀與價值觀,記錄了當下年輕人的成長困惑、感情經歷與想要融入大城市的艱難奮鬥過程。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三十而已》劇照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歡樂頌》劇照

相比起江浙滬的小資情懷,西北則一直以承載輸出陝派文藝為重心,質感更為粗獷,劇情也更貼近生活。從《平凡的世界》到近幾年熱播的《裝臺》與《山海情》,以西北為背景的劇集逐漸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中找到平衡,獲得口碑熱度雙收,諸多劇集的熱播也帶火了當地方言、美食與習俗。

其實西北熱並非偶然,伴隨著觀眾審美力的全面提升,對一部劇集的精神核心與人文底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西北作家眾多的優勢讓西北派影視劇擁有了強勢文字,如《平凡的世界》《裝臺》原著小說均獲得茅盾文學獎,其改編翻拍的影視劇充滿內涵也更為深刻,劇中人物遭遇生活困境但依然不放棄希望與努力的勁頭,能讓觀眾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並尋找到精神力量。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平凡的世界》劇照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裝臺》劇照

京味劇一直為觀眾所熟知的標籤便是其厚重的歷史、衚衕生活與主旋律。故宮城牆、天橋鼓樓、什剎海冰場、大雜院、CBD、國家體育場等新舊地標共同承載了一座城市半個世紀的變遷。

整體看來,京味劇分為兩個時間段,即清末明初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一個時間段,八九十年代到當下為一個時間段。在近年來的劇集中,由郭寶昌執導的《東四牌樓東》便是極致體現老北京風情的典型,給予了80、90後夢迴《大宅門》般的追劇體驗。《古董局中局》聚焦90年代的北京古董界,神秘的古董世家與主人公意外捲入的江湖迷局,將一座城市的厚重底蘊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講述改革開放浪潮下轉業軍人商海沉浮與情感經歷的《你遲到的許多年》側重展現了80年代到當下北京城市風貌的變遷,質感跨度相對較大。由馮小剛執導的網劇《北轍南轅》則意在表現北京的都市感,但其厚重的底蘊將摩登意味沖刷的有些欠缺。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東四牌樓東》劇照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古董局中局》劇照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你遲到的許多年》劇照

不同於其他區域的“正”,發生在東北的故事則更多與幽默掛鉤且自成體系。《劉老根》與《鄉村愛情》系列作為東北式幽默的代表,在其熱播的十幾年裡,徹底推火了東北鄉村大舞臺、貂皮、金鍊子、燒烤等大眾文化符號,定格了東北人樂觀與豁達的熒屏性格。

近幾年來,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年代感與工業感也成為影視劇喜歡展現的新內容,《人世間》便展現了同以往劇集中不一樣的東北,讓東北從“炕頭文化”與二人轉中解脫出來,以並不“強行詼諧”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緊扣東北脈搏的故事。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劉老根》劇照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鄉村愛情》劇照

長三角地區受香港影響更多,因而發生在“大灣區”的故事更為港風且有著濃烈的創新意味。《穿越火線》“狙”到電競熱點,成功出圈收穫口碑熱度之餘,也讓偶像出身的鹿晗擁有了自己全新的影視代表作。

改革開放也是這一區域的高頻詞彙,在幾十年的崢嶸歲月裡,承載了幾代人的築夢經歷,太多奇蹟自灣區起航,星火燎原般點燃全國的創業熱情。《追夢》《灣區兒女》《星辰大海》均為發生在“大灣區”的故事,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讓該劇囊括了巨大的資訊量,充滿年代感的各式元素也給予了觀眾極大代入感。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星辰大海》劇照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劇中的地域氛圍能夠與現實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地域質感給予了創作者靈感,劇集呈現內容反烘托地域氛圍。

型別多元化時代,小城故事治癒人心

圈層劇興起之後,地域標籤被型別要素代替,成為先行考慮的重點。懸疑劇要結構嚴謹,情感劇要夠甜,都市家庭、職業劇要能夠cue到大眾熱議的話題與切入當下社會的痛點。當一部劇不再需要面對全體觀眾,城市主流印象便不再決定劇集質感,而是成為型別元素的助攻、讓觀眾獲得更多情緒寄託與情感體驗的載體。

相關資料顯示,追看《鄉村愛情》系列劇的不僅為東北年輕人,在沒有親人與兒時夥伴的異鄉,螢幕中那個充斥著人間煙火氣的象牙山,能夠讓來自不同地域卻有著相似成長經歷的觀眾暫時忘卻當下的孤寂,獲得慰藉。

對於當下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那一座座在地圖中並不好找的小城是他們長大的地方,那些自兒時就刻進DNA的記憶,經年累月也無法代替。

如《雙探》若不將故事背景放在極寒的東北小城,也傳達不出濃烈的鄉愁氛圍與男主人公對母親的無限思念。《山海情》若不將故事背景放在自然環境惡劣的西海固,也無法凸顯吊莊人民排除萬難艱苦創業的勇氣。

從某種意義上講,《鄉村愛情》《雙探》《山海情》這類劇集早已超越了劇的範疇,其存在的意義,更像是無數遊子寄託思鄉之情的精神家園。

當圈層劇成為主流,觀眾開始貪戀“小城故事”

《山海情》劇照

城鎮化浪潮讓無數年輕人湧入都市,當小鎮青年們紛紛在大城市安家落戶,都市生活於他們而言便不再如父輩那般新鮮,反而是有特點的小城故事更能吸引他們。當記憶中的小城成了“回不去的故鄉”,那些承載記憶的小城便像他們當年嚮往的大都市一樣,成為了遙不可及卻無法抹除的影子。是熒屏中風格各異的小城,慰藉了當下年輕人的思鄉情緒,將他們帶回到童年開心快樂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