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廢品裡撿到《簡愛》受啟蒙,“蔥油餅大姐”逆襲成草根作家

2022-04-12由 北青網 發表于 農業

舊煤氣罐屬於什麼垃圾

她是黃岩街邊的“蔥油餅大姐”,她是為照顧家裡挑過大糞、抬過棺材的“打工妹”,她也是旁人眼中想要寫書的“怪人”。她說:“我想寫出小人物的故事,從書裡表達出我對生活的想法,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她,就是浙江草根作家——趙林。

廢品裡撿到《簡愛》受啟蒙,“蔥油餅大姐”逆襲成草根作家

靠著賣蔥油餅,趙林照顧著一家人的生計,大家稱呼她“蔥油餅大姐”。圖片來源/黃巖區北洋鎮孫紅紅

2011年,從第一篇作品《生死考驗》拿下全國散文“精銳獎”開始,寫作就在趙林的心裡生根發芽。自傳體小說《蟻群》獲得關注後,趙林26萬字的小說《看不見的頂部》成為其所在轄區“全民讀書月”的重點推介書籍。以她為原型的微電影《相信夢想》,獲得了第二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獎”。

近日,浙江草根作家趙林的又一部小說即將收尾,她的故事也再次引發關注。4月7日,趙林對記者說;“有沒有作家的名頭不是很在意,對於粉墨登場的事情不太重視,就是覺得別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好,我只想寫好我想寫的故事。”

街邊的“蔥油餅大姐”

一輛三輪車、一個煤氣罐、一口煎鍋,每天凌晨四點出攤,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新前街街頭濃郁的蔥香大餅,勾起了周圍居民胃裡的“饞蟲”,攤主趙林成了大家口中的“蔥油餅大姐”。

說起趙林的遭遇,知道她故事的人,大多一聲嘆息。

今年56歲的趙林,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一戶農民家庭。15歲那年,趙林患上腎病,因為家裡窮,生病只能扛著,由於吃了大量激素藥,她的身材變得臃腫,也因為生病原因,她失去了繼續上學的機會。

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趙林渴望走出閉著眼都能繞一圈的村莊,想到大城市去尋找新生活。小姐妹告訴她,上海掙錢的機會多,她揹著糧食和小姐妹偷偷跑去上海。這一年,趙林21歲。

“當時就像螞蟻看到糖一樣,一下子就被吸引過去。”趙林說,後來,她的自傳體小說以《蟻群》命名,就是想到了當時不顧一切的心境。

成了“滬漂”的趙林,在上海過得並不容易:找不到工作,糧食也吃完了,她撿爛蘋果充飢,夜宿街頭被瘋子追趕。直到一個月後,她才終於找到一份在工廠拋光的工作,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日日與粉塵為伴。

不久,趙林辭職了,第一次闖蕩以失敗告終。

向同鄉借路費回到家後,趙林整個人都虛脫了。之後的日子裡,趙林開始在家裡種地、結婚生子。“那段婚姻對我的傷害很大。”趙林說,第一任丈夫性格暴躁,她經常被打罵。1990年,她把那些年攢下的200元積蓄留給丈夫後,離了婚,帶著女兒生活。

為了給女兒更好的生活,趙林又一次離家到外地闖蕩。這次她選擇了浙江台州市的黃巖區。1994年,趙林在黃岩再婚。生活的苦沒有因為再婚而緩解,她撿過廢品、挑過大糞,還穿著男人的衣服去抬過棺材。“這些事情沒人願意做,所以好賺錢。”

第二年,趙林有了兒子,她不想讓手總是沾髒活,開始在街頭賣起大餅。“周圍人都說我烙的餅好吃,其實沒啥秘訣,就是簡單實在。”後來,周圍人乾脆稱呼她“蔥油餅大姐”。“幾年前不讓隨意擺攤後,我就不幹了,差不多幹了20多年,也有了一些積蓄。”趙林說,經過這次闖蕩,她算是在臺州紮了根。

廢品裡撿到《簡愛》受啟蒙,“蔥油餅大姐”逆襲成草根作家

趙林和她的處女作《蟻群》。圖片來源/黃巖區北洋鎮孫紅紅

撿廢品拾到《簡愛》有了“寫作夢”

“不擺攤的時候我就收廢品。一次我收到幾本書,有《簡愛》和《魯濱遜漂流記》,沒捨得賣就開始看。有時候擺攤沒人的時候也看,可又怕手把書弄髒了,但又忍不住,來人了也不捨得放下。看得入迷時人家說話我都聽不到。”趙林說,這幾本書再次點燃了她讀書的夢想,也燃起了她想寫書的“火苗”。

“我就是覺得,他們能寫出這麼好的作品,我也想寫像我這樣底層人的故事。”趙林的文學夢,就此開啟。

2010年,趙林“狠狠心”給兒子買了臺電腦。兒子不用時,趙林就抽空在網上看小說,寫書的想法愈發強烈。之後,兒子幫趙林申請了一個叫“悠悠歲月”的QQ號,趙林開始靠著“一指禪”把生活中的小事寫成文字,發在QQ空間裡。

“有一天,一名叫‘潤物無聲’的網友點進了我的QQ空間。他姓蔡,是黃岩的退休老幹部。看到我寫的黃岩生活,就加了好友,和我聊文學,說寫作。”趙林說,“潤物無聲”告訴她,她的文字雖然粗糙但敘述順暢,用詞質樸、貼切,要堅持下去。

“潤物無聲”還給趙林推薦了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幫她修改作品,還給她介紹了寓言作家邱來根。趙林說,“潤物無聲”就像是她在文學路上的伯樂。

2011年11月,趙林參評了一個國家級全國散文比賽,以一篇《生死考驗》拿下比賽的“精銳獎”。“丈夫和兒子都不理解我寫作的夢想,但是我想堅持下去。”趙林說,她喜歡《白鹿原》的樸實無華,也喜歡《靜靜的頓河》的現實主義色彩。

讀書,讓她對生活和寫作充滿憧憬。

廢品裡撿到《簡愛》受啟蒙,“蔥油餅大姐”逆襲成草根作家

趙林說,她是草根,她想把草根的故事寫出來,讓周圍人都看得到。圖片來源/黃巖區北洋鎮孫紅紅

她的故事拍成了微電影

有了第一篇散文的成功,寫作的衝動在2013年像開閘的洪水一樣席捲著趙林。她開始嘗試寫小說,沒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只有樸實得不能再樸實的生活素材。

就在趙林一邊賣餅一邊享受讀書和寫作樂趣時,生活再次給了她重重一擊。由於長期在工廠裡接觸粉塵,趙林的第二任丈夫患上肺癌。趙林一邊掙錢一邊照顧生病的丈夫,她的第一部小說《蟻群》也在這期間有了雛形。

《蟻群》中有著男性化名字的女主“趙二”,就是趙林的影子。她說,儘管她如同浩浩蕩蕩的蟻群中的一隻小螞蟻,忙碌而默默無聞,但她仍希望透過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趙二”與命運的抗爭就是她對生活的想法,她也在書裡描繪了自己渴望的生活。

因為白天沒有太多的時間,趙林只能在晚上抽出空閒時間寫書。“丈夫雖然躺在病床上,也會問我書寫到哪了,讓我把他也寫進小說裡。”2013年11月,趙林的《蟻群》收尾,不久後丈夫也離開了她。

2014年《蟻群》首發當天,趙林在黃岩書城的首發儀式上說:“寫作,一如宗教信仰,是人類為了尋求可以拯救自己的力量。”

《蟻群》完成後,趙林相繼創作了與農村生活有關的16萬字回憶小說《莊稼人》、26萬字的《看不見的頂部》和13萬字的《兩性人》。她在2015年、2016年加入了台州作協和浙江省作協。其中《看不見的屋頂》還成為當年趙林所居住轄區“全民讀書月”的重點推介書籍——小說以傳銷為背景,講述了一群誤入傳銷的人被公安解救後,將他們送上回家的車。誰料想公安人員一轉身,他們立馬回頭又幹起了老本行,結局沒有反轉卻有著警示意義。

“我本是草根,周遭皆為草根,隨手一拿就是故事。訴說情懷、書寫悲喜。”趙林說。

2014年10月,以她為原型的微電影《相信夢想》,獲得了第二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獎”。2016年,影片又獲得中國(鹽亭)國際女性微電影年度大展優秀影片獎。這一年,《相信夢想》斬獲了三個國家級大獎。

影片中,簡陋的房屋裡,一名中年女性坐在電腦前,認真地敲擊著鍵盤。廠裡的工人、對她沒事就看書的習慣指指點點,病榻上的丈夫說她寫書是“痴心妄想”。趙林說:“他們不懂文學對我意味著什麼,無論生活多麼殘酷,我一定要堅持我的夢想。”

18分鐘的微電影,沒有華麗的造景,也沒有辭藻堆砌的指令碼,接地氣的生活場景和趙林的內心獨白,講述了一個女人辛苦卻又因為讀書贏得精神世界昇華的故事。

“閒暇之餘我都在看書、寫作,只有這樣,我的內心才會感到滿足和安寧,完全忘記了生活的艱辛。”趙林說,微電影的故事只表現了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現實的苦都靠著讀書、寫書得到慰藉。

廢品裡撿到《簡愛》受啟蒙,“蔥油餅大姐”逆襲成草根作家

在《蟻群》首發儀式上,趙林說:寫作,一如宗教信仰,是人類為了尋求可以拯救自己的力量。”圖片來源/黃巖區北洋鎮孫紅紅

想把草根故事一直寫下去

微電影《相信夢想》中的趙林說,文學並不是謀生的手段,文學像是一把茶壺,泡著一壺好茶放在桌子上供人品嚐。它不能創造財富,與窮人的關係不大,然而越是生活無望的人,越需要得到慰藉,從這些虛無縹緲的文字裡,得到心靈的慰藉。

現實中的趙林說,雖然現實生活很艱苦,但一旦投入寫作中,就獲得了自由,可以捏出各色人物,按照所希望的方向發展,人生就會時刻充滿著希望。

“最初寫作的時候就像流水賬,寫著寫著就卡住了。我就會不斷地看書,學習作者對事物和人物的刻畫,模仿著他們的寫法豐富我的故事情節。現在回頭看第一本書,除了文字樸實外,其實還有很多邏輯和寫作上的錯誤。”趙林說,她不想被稱為作家,她就想像她的蔥油餅一樣,不要粉墨登場的粉飾,只要簡單的樸實無華。“草根的故事就要讓草根們能看得懂,只有貼近他們的生活,才能寫好他們的故事。”趙林說。

不賣蔥油餅後,趙林找了一份在工廠食堂做飯的活,每天晚上她會穿著花色的襪子,翹著二郎腿,坐在電腦前夢想著未來。

出了幾本書後,趙林開始在網上寫作,現在她還是阿里文學的簽約作者。“我不能像平臺很多作家一樣日更千字、萬字,我只能盡我的努力寫好我想寫的故事。現在我也有了一群讀者,這已經讓我很滿足了。”趙林說,寫作對於她,像螞蟻遇到鋪著白糖的路,會一直幸福地走下去,儘管付出總大於收穫。但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境地,只要堅持總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表弟還真會料理,知小丫表姐種田活重,稀粥喝了不管餓,特地打了幾個菜鍋貼,米麵裡摻雜幾種野菜,搓成團,再打成薄薄的餅子,貼到水鍋邊,文火慢烤,烤成一塊黃燦燦的鍋貼。”採訪結束後,趙林給上游新聞記者發來了新作品的節選,簡單的文字描繪,讓色香味俱全的鄉間美食,躍然紙上。

回想起在浙江打工生活的30年,趙林說,在這裡有夢想、有家,有高光時刻,也經歷了生活的低谷。在這些生活賦予的素材中,成就了她對寫作的執著,她會一直寫下去。

(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