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數字友好型北斗+”生態系統 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2022-04-11由 光明網 發表于 農業

農業生態系統是不是人工生態系統

當前,人類社會正站在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向數字文明轉型升級的重大歷史節點,“新數字革命”正在重塑世界新經濟貿易秩序。中國自行研製和構建的北斗生態系統不僅是一個導航系統的技術解決方案,更是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旗幟下,踐行“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紮實推進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攜手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抓手。

“數字友好公理系統”是重要理論創新成果

2020年8月18日,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專業委員會(簡稱:“CWTO數貿會”)發起和召開世界數字友好大會,釋出《世界數字友好宣言》,並在大量調查研究和科學實證的基礎上,全球首倡數字友好公理系統,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回答世人矚目的問題:數字文明時代,我們應當如何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哲學思想,發展具有統領、通識和示範意義的數字思想、數字外交、數字治理等話語體系和數字經濟、數字貿易、數字技術等產業叢集。數字友好公理系統和話語體系不是簡單發明一些概念,而是包含學理研究、通識表達、傳播體系、行為活動等層面,是道器合一、系統完整的整體,並最終要接受社會文明發展的檢驗。

CWTO數貿會在數字友好的中國定義中指出:數字友好是人與數字化和諧共生的社會文明趨勢,其核心內涵是以人為本的人類生產生活和以資料驅動的數字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並遵循科學實證不斷進化改善,最終實現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狀態。如果把數字友好可持續發展認定為接下來社會發展的應然狀態,那麼當前社會發展的特徵便是:以科技創新為代表的內生經濟增長動力;以保護產權和自由貿易、自由競爭秩序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法治原則;以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科技、人與社會友好和諧,最終實現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終極價值追求。

構建“數字友好型北斗+”生態系統,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共識

北斗不僅是一個衛星導航系統,更是涵蓋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對於人類何去何從的美好願望和責任擔當。數字文明時代的核心法則包括三大定律:摩爾定律、庫茲韋爾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摩爾定律決定了算力和演算法成為國際競爭的重點,而庫茲韋爾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則決定了網路的價值與節點的平方成正比,誰能夠在節點、標準上面取得最大程度的共識和統戰力,誰就有可能在經濟規模和知識發現層面獲得指數級的增長效應和優勢。

北斗生態系統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互補互促,實現“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三個基本功能:定位、導航、授時,另外特有短報文的通訊功能,這四大功能只是起點不是終點。“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民族文化各異,經濟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我們順應數字文明時代的發展大勢,不斷調整包括5G技術在內的新基建及其應用方案,不斷適應一帶一路各國的風土人情和經濟發展水平。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擴大北斗理念、豐富北斗思想、最佳化北斗產業生態和構建順應時勢的北斗話語體系,形成提出問題、實證解決問題、抽象形成理論指導數字生活實踐的能力;以元組技術、多元文化和思想重組、突破形成創新的能力;以建立共識、擴大網路、保護產權、建設國際法治和國際規則,維護競爭秩序,在規則博弈,取得帕累託改進的能力;以通曉國際文化和中華文化,做到相容幷包、和而不同,講好中國故事。形成這些能力沒有成熟的教科書,只有在國際化實踐中、在科學和產業實踐中多培養跨學科的北斗人才,多學習、總結、開放和分享,進行跨學科“數字友好型北斗+”課題應用研究,採用多維度、體系化的激勵政策長期投入和採購,從而培養出更多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戰略構想的多層次北斗生態、北斗企業和北斗人才。

多元化北斗生態,發展出基於衛星節點和數字友好共識的經濟規模效應。北斗導航系統的技術生態已經走在國際前沿,促使我們在學理研究、話語建設、案例示範和生態賦能等方面更要加強研究,推動“數字友好型北斗”與物聯網、無人駕駛、人工智慧、5G通訊、區塊鏈等戰略前沿技術的交叉融合,推動北斗融入新基建,催生新業態、新產業。同時,積極推動“數字友好型北斗+”新基建建設。新基建是數字化轉型的有力推動,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底座,是數字中國的立足之基。“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整合互聯、安全高效的資訊基礎設施,北斗系統作為我國自主建設、獨立執行和持續發展的重大時空基礎設施,透過數字友好公理系統賦能,充分瞄準未來數字友好型北斗業態的特徵和趨勢,在共建數字友好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中必將發揮重要的國際示範作用。

開展“構建數字友好型北斗+”系列課題研究的基礎和方向

目前,人類社會對物流和定位的需求越來越高,隨著北斗的日趨成熟,北斗的商業應用價值也被極大開發。

民用高精度定位和導航服務,這是北斗業務的核心。對於普通使用者裝置,例如手機、共享單車、汽車導航等,可以輕鬆實現米級定位精度。當定位資訊上傳至共享平臺時,使用者可以在駕駛時獲得實時路況,進行最優路徑規劃,比如享受快遞服務時,也能實時跟蹤包裹貨物動態等。另外,對於未來改變人類出行前景的自動駕駛技術,其中一個重要技術也是衛星定位和基於差分的加強服務。其他諸如許多現代農業播種、撒藥、收穫、放牧等方式,也需要北斗提供的精準位置。

科學研究。對於科學應用,高精度接收機可以利用載波相位訊號和差分技術等輕鬆實現釐米級定位精度和毫米級基線精度,甚至科學類衛星在太空中飛行時也能獲得這種精度。過去這些年來,重力場、磁場、板塊運動、自轉、地球質心、海洋潮汐、冰川、極地、大氣科學等多種地球科學的研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GPS和北斗等衛星導航系統等功不可沒。

大型工程建設。作為基建強國,中國這些年在高鐵網、高速公路網、港珠澳特大橋、北京新機場等大型工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北斗的出現,使得大尺度範圍施工的精度大幅提升,最高達到毫米級。這不僅使得工程的超高質量得以保證,也極大降低了傳統測繪方式達到類似精度的巨大開支。

高精度授時。時間是現代社會的核心要素之一,甚至可以叫做生產要素的重要組成。北斗衛星攜帶了數百萬年才會出現1秒誤差的高精度原子鐘,使用者完全可以信賴它提供的時間。在一些需要時間高精度同步的場合,例如大型電網輸送電、超高頻金融交易、大型科學實驗並機聯調等方面,北斗也能發揮出無法替代的作用。

短報文系統,這是北斗絕活之一。可以透過北斗衛星實現天地雙向通訊,北斗可以向擁有此項授權服務的接收機發送專屬訊息,使用者也可以向北鬥提供資訊,類似“發簡訊”的功能。這在根本沒有通訊基站的特殊環境中,例如遠洋,荒漠,深山和極地等地點,甚至災難救援和軍用環境下,有著巨大的意義。

防災救災減災。單臺北鬥接收機可以獲得高精度的位置資訊,多臺組網後就能獲得大片區域的精確細節變化。對於農林牧漁,形變監測,水文監測,氣象預報,地理測繪,森林防火和麵積測算等需求都能得心應手實現,遠超任何一種傳統測繪技術。此外,部分北斗衛星還攜帶了國際Cospas-Sarsat衛星輔助搜尋和應急救援計劃的有效載荷,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可以參與國際合作的應急救災工作中。

帶動巨大的產業鏈條。北斗在完全建成之後,將會常態維持至少30顆的全球服務星座,這意味著將繼續保持一定頻率的衛星發射,以替換逐漸退役的老衛星。北斗衛星本身就需要一系列航空航天、通訊、微電子、晶片、資訊理論等產業的支援,能長期帶動多個行業的科研需求。

除去以上7點,我們可以在“構建數字友好型北斗+”理念指引下,對標Starlink系統,進一步豐富近地軌道的國際通訊和物聯網服務。

為此,我們課題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於構建“數字友好型北斗”+安全空間、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社群、智慧鄉村、智慧水務、數貿港、時空智慧和元宇宙等等,匯聚北斗科技之光,共建數字友好世界。

構建“數字友好型北斗+”生態系統的實施路徑建議

成立“數字友好型北斗+”話語體系和綠色生態系統研究課題組。課題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路徑,先是從學理分析入手,運用技術、經濟學、貿易和法律理論,回答“數字友好型北斗+”是什麼的問題。對北斗產業生態的歷史發展以及多維度的實踐歷程作經驗描述,從當代科技內生增長、外交與商務的發展與轉型切入,將非傳統外交正規化和主權國家框架下的“大外交”“民間外交”“數字外交”視角作為理解“數字友好型北斗+”的起點,從而論證“數字友好型北斗+”命題得以成立的依據。在對現有的導航、定位、報文概念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從主體特徵、組織體制、目標、議題和物件等幾個層面分析,給出課題對“數字友好型北斗+”的概念界定,並分析“數字友好型北斗+”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徵和形式。

運用技術發展理論和經濟學原理。探討全球化背景下基於導航和定位產業叢集主體參與國際交往的規律,回答“數字友好型北斗+”全球話語體系建設的問題。搭建一個結合施動者與結構、結合宏觀(國際體系)和微觀(城市、園區、產業叢集、自貿區、社群、鄉村等)不同層次的分析框架,觀察一定時空條件下各種內外因素的對企業、產業、園區、社群和鄉村的數字友好程度產生的影響,推匯出“數字友好型北斗+”的動力機制與功能實現方式。

成立“數字友好型北斗+”聯合創新實驗室。增強國際協同研究與專案轉化。支援北斗技術國際協同創新,與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實驗室共建“數字友好型北斗+”聯合創新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和科技園區,擴大國際創新合作。加速海外創新專案落地轉化,在專案孵化、轉化和產業化等方面給予配套支援。加快佈局一批海內外協同創新平臺載體。支援大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簽約國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運用“數字友好型北斗+”的應用示範。支援創新主體以自建、參股合建等方式在海外建設聯合研發中心、實驗室、孵化器等創新平臺,支援行業聯盟、協會學會牽頭成立特色化國際創新聯盟,加速北斗生態融入國際創新網路。同步建立“數字友好型北斗+”高階複合人才研訓體系,建設北斗導航系統在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應用中的理論高地和輿論高地,最終成為在北斗產業生態中懂技術、懂產品、懂商業、懂運營、懂國際談判的數字友好型官員和人才的輸出高地,向國內外輸出“數字友好型北斗+”經驗、話語體系、特色產業和人才。

釋出“中國數字友好型北斗+”創新力指數。建設全球“數字友好型北斗+”標準研究和輸出基地。建立數字友好公理系統指引下的預測、教育和評價體系,透過指數釋出向世界宣示“數字友好型北斗+”的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重點對全球“數字友好型北斗+”的創新技術、創新企業、創新園區等進行競爭力、創新力和友好程度指數研究,常設高級別專家組作為智囊,聘請一流跨界專家開展研究,爭奪城市、園區、企業、社群、鄉村在導航、定位和報文服務相結合的全球話語權。

適時舉辦“數字友好型北斗+”全球論壇等相關活動。既可以在世界數字友好大會中,也可以在其他活動中採取共創、共建、共享的方式,舉辦“數字友好型北斗+”全球論壇,釋出“數字友好型北斗+”系列研究成果。以數字友好公理系統為引領,推進“數字友好型北斗+”全球新話語體建設,搭建“數字友好型北斗+”創新思想和創新理念的交流傳播平臺、創新科技和創新產業的釋出交易平臺、創新規則和創新治理的共商共享平臺。

開展“數字友好型北斗+”創新生態的全球合作。與具有區位優勢、比較優勢的全球夥伴共建“數字友好型北斗+”生態系統,開展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合作,構建全球“數字友好型北斗+”資料庫和孵化體系,進一步增強在通識表達、技術轉移、商業合作和人才研訓中的國際交往能力,以更高水平的民間外交促進北斗產業生態鏈的創新與國際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中充分發揮示範和引領作用,為共建數字友好人類命運共同體探索新路徑和發現新方法。(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