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新發現:癌症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2022-04-08由 科學闢謠 發表于 農業

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少個基因

癌基因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從染色體上脫落後,癌基因才變得“兇猛”起來。儘管這一研究目前還不能用於癌症治療,但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新發現:癌症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作者 | 張冉冉 北京醫院

吳一波 浙江傳媒學院健康與醫學傳播研究中心

癌症之於生命如死神,在很多人眼裡幾乎與“絕症”畫上等號。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增多,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攀升。

據《

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報告

》,2018年全球新增18078957病例,相當於每10萬人裡就有237人患癌,其中超過125人死亡(賴少清,2019)。若不採取有效措施,預計癌症將成為21世紀每個國家的首位死因。

為了攻克癌症,科學家們做出了長久努力。目前雖然有手術、吃藥等方法,可以對一些易發現的癌症(如乳腺癌等)有很好的控制,但對那些難發現的癌症(如胰腺癌),作用則非常有限。想要真正攻克癌症,還需要在發病機理方面有更深入的認識。

最近,兩大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和Cell先後發表一項關於癌症的新研究,幾乎重新整理了人們對於癌症的認知:

癌基因擴散的“真兇”不在染色體上,而是在“遊離”於染色體外的DNA上。

這項研究有何價值?帶給了科學家們怎樣的啟示?它會成為攻克癌症的新突破口嗎?

基因突變引起的“萬病之王”

日常我們所說的癌症,泛指所有惡性腫瘤,是由

細胞不可控制地生長

導致的。

正常情況下,人體細胞可以有規律地自我複製,並可分化為其他種類的細胞。比如胃腸道細胞可以複製,生成新細胞以代替衰老細胞,也可以分化,形成不同細胞以保證腸胃功能。

而在惡性腫瘤中,規律被打破了。胃癌患者的體內,細胞會瘋狂地自我複製,並且不能分化成具有正常功能的細胞,不僅影響人體正常消化代謝,異常細胞還會聚集,漸漸發展成為胃癌。

新發現:癌症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細胞複製概念圖;來源:ScienceDaily

癌症發病機制的說法很多,最被廣泛接受的是

基因突變理論

。因為細胞在複製和分化過程中會發生隨機基因突變,該理論認為,突變積累下來引發了癌症。這也是老年人更易得癌症的原因。

一旦細胞發生癌變,癌基因使正常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失去控制,變成癌細胞,就會破壞正常組織功能並與正常細胞爭奪資源,從而導致病人死亡。

可以看出,癌症和基因密切相關

。之前也有研究表明,癌症似乎會“遺傳”。不過,遺傳的只是易得癌的基因,也就是說,就算遺傳了癌基因也不是必然會得癌,只是增加了患癌風險。

大部分癌症都是後天的

,除了衰老這個最重要的因素,吸菸、長期與致癌物質接觸等,都會為基因突變創造條件,使得中年人甚至是年輕人患癌。

新發現:染色體外DNA才是癌症擴散主力

我們人體細胞內有23對染色體,由DNA纏繞在蛋白質上組成,存在於每一個體細胞核內,是遺傳資訊的載體。每一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上面攜帶很多基因(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就像指導人體建造工程的“圖紙”。

此前人們以為,癌症擴散主要依靠染色體上DNA的複製。這一次,新發現卻重新整理了認知:癌基因擴增的主力可能在染色體外。

這是一類被稱為ecDNA(ExtraChromosomal DNA,即

染色體外DNA

)的DNA,來自從染色體上脫落的遺傳物質。科學家們在多種癌細胞中均觀察到染色體外DNA,並且上面攜帶的多為癌基因。——而在正常細胞中,染色體外DNA十分罕見。

這不是人類第一次發現染色體外DNA。其實早在1965年,就有科學家在癌細胞中發現了“

分散在染色體外的被染色的小顆粒

”,但沒有進行深入研究。直到最近幾年,出於治療癌症的目的,才開始對這些“小顆粒”重視起來。

11月下旬,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Mischel教授在《自然》雜誌上發文,透過DNA測序、掃描電鏡成像等多種手段,對多種癌細胞中的染色體外DNA進行了研究,並將其結構直觀地呈現了出來。

結果顯示,這些細碎的DNA,有一些呈環狀,有一些呈線狀。而那些

環狀的DNA,正是癌症擴散的主力

新發現:癌症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電鏡下的ecDNA(右邊為放大),呈一個個細小的環狀,旁邊較大的是染色體

“鬆散”

的環結構,讓癌症來勢兇猛

為什麼這種環狀DNA,會成為癌基因擴散的主力呢?和基因表達有關。

在生物體內,基因要透過指導蛋白質合成才能發揮作用。這一過程稱為“

基因表達

”。比如,與代謝相關的基因,要透過指導代謝酶的合成(並控制代謝酶的合成速率),才能發揮代謝調節作用。同樣的,癌基因也要透過表達,指導癌細胞瘋狂複製,才能表現出癌症。

而這些脫落的DNA上的基因,就是表達程度最高的基因。並且,同一個基因,當它處於脫落的DNA上時,其表達程度要遠高於在染色體上。這說明,環狀結構更有利於基因的表達。

這是為什麼呢?科學家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脫落的DNA,其染色質(和染色體為同一物質的不同形態)在細胞核中與蛋白質結合較為

鬆散

,所以較為活躍,也就更容易被轉錄(複製)。而染色體上的DNA,緊緊纏繞在蛋白質周圍,使得轉錄因子(轉錄的幫手)和多種轉錄酶很難與其結合,導致轉錄困難。

因此,

當一個癌基因從染色體上脫落後,其表達程度會大幅增強

此外,染色體外DNA的結構重組(從線狀變環狀),也可以促進基因的表達。因為基因在細胞中的表達並不是隨意的,還需要其他基因來調控。而染色體外DNA的環狀結構,可以讓兩個本來相距很遠(例如首尾)的DNA片段被

連線在一起

,使得多個基因可以共同調控癌基因的表達。

總而言之,染色體外DNA透過

基因脫落和結構重組

,讓癌細胞中基因的表達得到大幅增強,也就難怪癌症來勢洶洶了。

癌症能被治癒嗎?

既然染色體外DNA能夠透過增強癌基因的表達來促進癌症產生,那麼,我們是否能透過抑制染色體外DNA的形成,或者透過抑制其表達,來讓癌症得到治癒呢?

很遺憾,以現在的研究和技術水平,這隻能是一種猜測,還無法給出確定的答案。

但就目前而言,已經可以透過一些手段讓癌症得到控制

,比如,手術切除腫瘤、吃藥和打針化療、基因細胞治療(類似吃藥,只不過藥是“活的”)等。這些方法,已經能很好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讓超過一半的腫瘤患者在發現患癌後活到十年甚至更久。

但從本質上講,癌症是不可能被治癒的。因為人的細胞每天都在更新,在此過程中總難免會出錯,哪怕老年人也會更新一些細胞。所以,癌症是很難根治的,我們只能學會與它共處,儘量降低它對我們的影響。

無論如何,

染色體外DNA的研究,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治療癌症的新思路

。它和之前的所有療法一樣,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控制癌症,讓它變得像感冒一樣容易治療,而不再讓人擔驚受怕。

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系統的研究,才能在抗癌路上再進一步。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癌症理解程度的加深,“談癌色變”的日子終將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