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夏普萊斯:他將“第二顆諾獎的種子”埋在了上海

2022-04-02由 文匯報 發表于 農業

豆爺種子食療拿了諾貝爾獎嗎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夏普萊斯:他將“第二顆諾獎的種子”埋在了上海

對一名科學家而言,有生之年能得到一次諾貝爾獎,已是莫大的榮耀。可今年78歲的巴里·夏普萊斯卻被很多同行認為有希望再次被諾獎垂青。

他在200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之後,幾乎完全放棄了與之相關的研究,投身開拓一個將會給整個化學界帶來顛覆性變革的領域——點選化學。

而這一次,他把“第二顆諾獎的種子”埋在了上海。2016年,他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簽約設立實驗室,每年至少有一個月都會在上海工作。

每次來上海,夏普利萊斯總是盡力避開一切應酬,享受在辦公室、實驗室裡與學生交流的時光。

對於連續兩屆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邀約,他卻從不拒絕,因為沒有什麼比沉浸於學術更美妙的事了。去年他攜夫人一起來滬參加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年則帶了合作者吳鵬博士,為的是全心參與、全情投入。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夏普萊斯:他將“第二顆諾獎的種子”埋在了上海

論壇上的他十分活躍:“與不同領域的頂尖頭腦一起交流,令人非常愉悅。”畢竟,能跟上他思維節奏的人太少了!

一路追著“上海氟”從美國來到上海

“巴里是個很純真的人,他的眼裡只有化學。”與夏普萊斯打過交道的人都會這麼說。生活中,這位泰斗級科學家率真得像一個孩子,吃飯時會用手抓,每天想睡就睡,醒了就不停地工作,一點不在意三餐時間。只要有人和他聊化學,尤其是點選化學,他必定眉飛色舞、手舞足蹈。

“他的思維跳躍性極大,很多學生跟不上他的思路,經常進辦公室時興高采烈,出來的時候一臉茫然,回味起來又覺得受益匪淺。”負責夏普萊斯有機所實驗室管理與運轉的董佳家研究員如是說。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夏普萊斯:他將“第二顆諾獎的種子”埋在了上海

▲夏普利斯在辦公室與學生探討學術問題

與上海有機所的合作,是夏普萊斯主動提出的。早在2015年,夏普萊斯就給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有機所研究員戴立信發來郵件:“我需要真正‘有機所式’的化學家們管理此類合作……我喜歡有機所的化學風格幾十年了。”之所以喜歡,是因為上海有機所有著世界化學界數一數二的氟化學研究力量,“上海氟”聲名遠揚,而發展點選化學正需要含氟化合物。

本屆論壇上,夏普萊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對上海實驗室的工作非常滿意。“這裡的學生非常優秀,工作也非常出色”,實驗室產出重要成果的速度超出他想象——成立僅一年多,上海實驗室與夏普萊斯美國實驗室合作完成的論文就登上了《自然?化學》雜誌。今年國慶節,實驗室完成的另一篇重磅論文在《自然》雜誌上發表。“這些工作對點選化學相當重要!”他對此感到十分欣慰。

為了與夏普萊斯共同慶祝實驗室取得的成績,學生們將論文中分子“魔術扣”所形成的“七龍珠”分子印在了他的生日蛋糕上。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夏普萊斯:他將“第二顆諾獎的種子”埋在了上海

大師給科研帶來的,是哲學境界上的提升

近四年來,夏普萊斯帶來的影響力顯而易見。點選化學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比如它能使新藥研發的投入大幅降低。以他的實驗室為支點,點選化學的思想與方法開始向不同學科方向伸展。董佳家告訴記者,他們已經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科技大學開展了一系列合作,對於一個成立不到五年的年輕實驗室而言,這樣的發展速度難以想象。同時,夏普萊斯還將一些優秀學生推薦到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開展相關課題合作研究。

不過,這只是大師所帶來的影響中最可見的部分。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看來,夏普萊斯給化學、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的研究,帶來了哲學境界上的提升。

夏普萊斯最喜歡那些與自己天性契合的學生——心懷好奇,且純粹因為喜歡而從事科研。他曾經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帶教研究生,卻發現有些學生“太聰明瞭,我沒法教”。因為這部分學生功利心太強,早就設計好了自己人生的每一步臺階,到他實驗室只是為了跨上這級臺階,絲毫不去享受科學探索與發現的快樂。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夏普萊斯:他將“第二顆諾獎的種子”埋在了上海

▲夏普萊斯與有機所實驗室的學生、職工合影

夏普萊斯很少用負面詞彙評價他人,如果說“都一樣”時,就意味著他認為這並非一項具有原創性的工作,而只是在重複他人的思想或方法。為了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夏普萊斯常會從生活態度上去影響他們。

有一位從大山走出來的博士生,從小作為家中獨子而受到過分保護。夏普萊斯就出錢給他報了一個游泳班,“連我的狗都不怕水,你怎麼可能學不會?!”其實,他的真正意圖是鼓勵學生去嘗試從沒做過的事,有勇氣走出習以為常的“舒適區”。

諾獎得主實驗室也有招收博士後的煩惱

“上海是一座頗具魅力的城市,尤其適合開展化學研究。”夏普萊斯覺得,在上海幾乎可以買到所有需要的科研裝置和試劑,做起研究來得心應手,“美國實驗室需要的試劑還要來中國購買,否則實驗就要停頓下來”。

然而,享受科研、隨性生活的夏普萊斯也有煩惱。按理說,夏普萊斯在中國設立實驗室,前來應聘博士後的申請應該如雪片般飛來。可現實情況卻讓他皺起了眉頭:根據現有政策,本土博士後的待遇相當低,而且如果沒有海外留學經歷,今後從事科研所能得到的資源也會與“海歸”有較大差異。

他由衷希望相關政策加以改進,讓更多優秀博士生留在國內完成博士後深造,這對於提高中國科技實力至關重要。

>>>>記者手記

在“第二故鄉”作出“第一選擇”

夏普利斯主動要求來滬工作,曾在上海科技界引起不小轟動。畢竟如此堅定地認準上海的科研合作伙伴,有志於將“今後十年”的科研生涯留給上海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即使不能說獨一無二,也還算鳳毛麟角。

然而,就在這幾年中,有志於紮根上海創新創業的科學大師越來越多,申領中國永久居留證的諾獎級科學家也在日益增多。這既是對上海科學底蘊、科研氛圍的認可,同時也給上海提出了更多新課題:如何使大師的精神與學識,更深層地滋養上海城市的創新精神、澆灌豐沃創新土壤?如何讓大師的行為與風範,提升青年一代的境界與胸懷?

正在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為我們走近大師、瞭解大師,提供了一個機會和視窗。65位科學大師不僅帶來了各自研究的最新進展,還在探討交流中發表著頗具價值的真知灼見。尤其在今年論壇上,百位優秀青年科學家中,有不少人的參會資格就來自於諾獎得主的推薦。

他們之中,未來一定有人會將自己的科研生涯留在上海。 當上海成為越來越多世界頂尖科學家的“第二故鄉”,當更多“最強大腦”像夏普萊斯這樣將上海作為未來發展的“第一選擇”,上海科技創新的國際影響力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許琦敏

編輯:許琦敏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