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宋志平:管理的本質是什麼?(下)

2022-03-30由 正和島 發表于 農業

管理的本質是什麼

“改革不像田園詩般浪漫,改革是被倒逼出來的。”

“企業的管理,核心是人,對人的理解、對人的判斷、對人的假定,我們古老文化裡面有這些東西。”

在《問道管理》著作中,宋志平經常像這樣一語中的,引人深思。

《問道管理》是中國政法大學師生訪談宋志平先生500個企業管理問題的實錄集,涵蓋企業戰略、經營方針、市場策略、選人用人、有效創新、機制革命、全球化和企業文化等企業管理的各方面內容。

宋志平先生被譽為中國的“稻盛和夫”,成功將兩家草根央企帶進世界500強。本書是其四十年企業管理實踐的精華和集萃,破解許多企業家的迷惑與不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管理經典著作。

宋志平的經管書籍日益引起了企業家讀者的喜愛和關注,一些讀者對書中的觀點進行了總結和歸納,並透過微信進行交流,像前不久推出的《企業迷思》金句100和這次《問道管理》主幹內容都是企業家讀者自發歸納和提煉出的,日前我們刊載了上篇,今天繼續刊載下篇,希望大家能吸取其中的精華。

作 者:宋志平 管理工程博士、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

來 源:正和島

01、第五章:如何有效創新

創新是企業騰飛的翅膀。有無核心技術、能否在戰略性和前瞻性領域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決定著企業能否持續保持核心競爭力。

1. 有效創新

01.

企業的創新,是廣義的創新,包括理念創新、戰略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等豐富的內容。

01.

創新必須是有效創新。創新活動開始之前,要明確解決什麼問題,提前分析創新的機遇、目標和路徑,細緻謀劃組織。這樣才能使創新更加有效,減少盲目性。

02.

大企業是頂天立地的創新,草根企業是鋪天蓋地的創新。

02.

創新並非一個企業的孤立運作,而是一個鏈條,大企業、中小企業協作會更有效。

03.

知識和資本都要有公平的報酬,找任何人都是有代價的。所以,做企業要有分利的思想,走一條共生多贏的路線。

03.

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目的是激勵更多的創新,使創新者收益和社會效益之間到達最佳平衡。

04.

激勵機制是一個分配製度,也取決於所有者是否開明。

04.

05.

隨著自我發展,企業應該從模仿式創新向整合創新、自主創新發展,而不能只是簡單地模仿,模仿永遠模仿不到最好的東西。

05.

千萬不要小看整合創新這件事,如果能“把做麵包的技術用在蒸饅頭上”,就是大本事。

06.

關於整合創新,既有組織上的整合,也有技術上的整合,是這種合作基礎上的共同開發,是一個知識重組、資本推動、加速創新的過程。

06.

做技術整合其實不容易,有時候選一個企業我們要盯好多年,反反覆覆地盯著,最終才做成一個。

07.

邁向中高階在很多行業裡是比較難的,而在建材行業裡,我們已經在中高端了,現在要邁向高階。

07.

顛覆性創新和持續性創新,大企業透過多個支點轉換,“魚”與“熊掌”並不是不可以兼得的,從“吃魚”為主改到“吃熊掌”為主,可以是一個流動的關係。

2. 整合創新

我們把原來國家的一些科研院所集中在中國建材企業內部,一方面要為企業自身服務,另一方面還要為整個行業服務、為國家服務。

01.

產學研,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核心是“產”,“學”要保、“研”要好,最後都要作用於“產”。

01.

02.

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只是產品之間的競爭,更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

02.

越是發展中的國家,網際網路電商這方面越發達。越是發達的國家,因為有原來比較成熟的方式,反而不如發展中國家做得快。

03.

網際網路要與實體經濟結合,脫離了實業必定是泡沫一場;實體經濟要主動“+網際網路”,否則再大的企業都會被時代淘汰。

03.

網際網路最大的貢獻不是網際網路本身,而是“網際網路+”的思維,這對商業模式的創新很有啟發。

04.

房子是給人住的,大棚是給植物住的。智慧農業等於是給植物蓋房子。

04.

“智慧工業”模式的核心就是外包管理,外包管理是現代製造服務業的一個重要手段。

05.

發展實體經濟要向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四化”轉型。

05.

中國建材轉型升級的路徑可以概況為推進傳統業務的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發展新技術新產業、發展新業態的“三條曲線”。

06.

我有時候常想微笑曲線到底成立不成立。可能在一些領域裡是成立的,在另一些領域裡就不一定成立。

06.

改革不像田園詩般浪漫,改革是被倒逼出來的。回顧改革起點,中國建材與當時許多困難企業的情況是一樣的,勇敢跳入水中才學會了游泳。

07.

07.

央企到底該怎麼做?我苦思冥想,最後想出四個字—“央企市營”,這四個字把企業給救了。

08.

關於股權多元化和股份制是不是私有化,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得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

08.

競爭中性原則,概況起來就是公司獨立、以股行權、不吃偏飯、公平競賽。

3. 商業模式創新

改革創新是個試錯的過程,是衝破和顛覆舊有的東西,

01.

所以改革創新是要冒險的。

01.

02.

中國建材在發展混合所有制方面是先行者,但走上這條路並不是因為有先見之明,而是受企業生存本能的支配做出的選擇,有點兒“歪打正著”。

02.

混合所有制是把“金鑰匙”,解決了國有經濟和市場結合、國有企業政企不分、國有企業真正引入市場機制、“國進民退”和“國退民進”的長期紛爭四個難題。

03.

央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

03.

04.

04.

所有制形態都在進步,不應該按老眼光去看待,應該積極引用社會企業的概念,這是我特別關心的事情。

05.

混合所有制最核心的是要量身定做一套政策、一套體制,使它更加市場化。

05.

改革不是你得我失的零和博弈,混合所有制改革有這個潛力,讓大家都從中受益,實現雙贏和共贏。

06.

對於充分競爭的國有資本,在混改模式的選擇上是控是參,主要從行業的特性、企業的戰略出發進行考慮。

06.

我認為合理的混合所有制結構是,國有資本和兩三家非公資本組合形成公司的戰略投資人,其餘由財務投資人和散戶股民持有,這樣既能保證企業有負責任的股東,也能保證廣大投資者有合理的回報。

07.

07.

我把企業家精神簡單概括為:創新、堅守、責任,抓住這三點就可能成為優秀企業家。

08.

我信奉一生做好一件事,企業家要認認真真地把做企業作為終生的事業,而不是升官發財的跳板,否則是做不好企業的。

08.

09.

09.

做企業家是個苦差事,但是企業家願意給大家展現大英雄的一面,這可能也是其身份需要的,因為他要感染人。

02、第六章:如何進行機制革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企業在改革的洗禮中浴火重生,孕育和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國有企業家。

1. 央企市營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就要尊重企業家的創新活動,關注企業家成長。

01.

01.

“資本+經營者+勞動者”是企業機制的基礎,是做企業的“三寶”。

02.

共享不是簡單地分餅,而是把餅烙大,讓大家都受益,這就是共享的意義。

02.

為什麼我老講機制和共享?實際是希望建立一種合理的分配機制。

03.

做企業要把利益分配好,這既是一種社會公平,也是企業真正的動力。

03.

憑什麼他會努力貢獻他的智慧?憑什麼他願意在這個公司裡面?憑什麼他醒來就想公司的事?我們得回答這些問題。

04.

激勵機制現在是“新三樣”,要搞管理層股票計劃、員工持股、超額利潤分紅權和科技分紅制度。

04.

全球化是大方向,自由貿易勢不可擋。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程序方興未艾,我們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紮實構建全球化的系統性力量,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舊的東西往往是依託法律法規等而存在的,

2. 混合所有制

全球化促進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受益的不只是中國,美國也受益,我們應該看到這個大的方向。

01.

全球化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進有出,進出平衡。如果真能做到這樣,何愁沒有好的國際環境呢?

01.

全球化不可能回到昨天,而是會改變。

02.

我們的國際化經營歷經“產品出口-EPC-海外投資”的三部曲。

02.

面對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我們應轉變思路,從出口導向轉向投資導向,推動全球化經營向縱深發展。

03.

我們是全方位“走出去”,提出“六個一”的國際化佈局。

03.

04.

我們要學會和跨國公司合作,不要吃獨食。

04.

中國建材“走出去”三原則:第一,為當地經濟做貢獻;第二,與當地企業合作;第三,與當地人民友好相處。

我希望將來只有一種名稱,就是中國企業,只有一種企業家,就是中國企業家。

05.

05.

中國現在搞改革開放、國際化,應該正確認識跨國公司,他也是中國公司的一部分。

06.

中國產業的轉移是必然的,一些製造業會向成本低的地方轉化、轉移。同時,低端的轉出去一些也是必然的,我們自己的結構要調整。

06.

尊重國際分工,用全球化的視角來看待。

07.

過去我們是用市場換技術,現在可能是市場換市場。中國是大市場,光換一個市場還不夠,要換別人的“市場+技術”。

07.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我們要不畏浮雲遮望眼,堅定擴大開放,推動互利共贏。

08.

08.

很多發展中國家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貶值,掙那麼多錢很快就貶沒了。

09.

怎麼才能成功地“走出去”?應該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建立根據地。

09.

在整個“走出去”的過程中,要想防範風險,不要只看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和機會,也要看發達國家的市場和機會,做一個平衡。“走出去”既要積極做,又要減少盲目性。

3. 企業家精神

在應對風險的過程中,快速反應、快速決策是非常重要的。

01.

海外的民營企業比較早就過去了,對當地的政策、法規都非常瞭解,有時是我們的引路人。

01.

借力我們自己的民營企業對當地的瞭解和經驗,借力跨國公司聯合開發,同時自己的幹部們也很辛苦,踏遍青山,“走出去”應該是這麼一種借力的思路。

02.

我們也在吸引各方面的人才,但吸引的這些人才只能佔到30%,70%必須靠自我培養,包括在國際化過程中也是一樣的。

02.

艱苦奮鬥是要提倡,但也要人性化地管理,考慮到大家的需求。

03.

03.

中國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面對困難的三個建議:困難是客觀的,要有信心;困難不可能是永久的,最困難的時候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要有積極的人生觀,想辦法化解困難。

04.

我去哈佛大學時,感到大家都很喜歡中國的案例,都想知道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中國企業為什麼能夠這麼快地發展。

04.

麻省理工學院不只有教學,這個地方就像咱們的中關村一樣,都是實驗室,學院規模並不大,但是創造的效益特別大。

05.

過去我去達沃斯的時候基本都是聽外國人演講,現在每一個演講臺上都有中國人。

05.

我有時常想,我們很難簡單複製他們的東西,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文化,問題是我們知道他們那個東西不錯,值得我們學習。

06.

中國公司從美國和日本身上學到了什麼?他山之石我們要好好地研究,不見得都按照他們的做法去做,但要多看多瞭解,可能突然有一天就想出自己的做法來了。

06.

現在中國建材在工廠管理方面有了一些硬功夫。但還在變,還要提升。

4. 機制革命

一個企業想要從大到偉大,一定要有好的文化,因為文化是最高效的協同。企業要成為優秀文化的積極傳播者。企業家要有品格,要做有品格的企業,要站在道德高地上辦企業。

01.

01.

積極履責是做企業的出發點,也是衡量企業價值的最終檢驗標準。

02.

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要將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作為最崇尚的使命;一個積極履責的企業,也必然會得到社會的讚賞和支援。

02.

有時候,看看天上成群的大雁自由地飛翔,我會突然感慨:它們無論是排成“人”字形還是“一”字形,都是整齊有序的。要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形成穩定的企業陣型、團體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各行各業都需要有“領頭雁”。

03.

做企業就要盈利,但是盈利的基礎應該是互利雙贏或互利多贏,就是達己達人。

03.

04.

企業不只是幹活、吃飯、發獎金,我們應該有更高的境界、更高的追求,一種社會追求或者一種家國情懷的理想追求,這在企業裡面特別重要。

04.

文化是我們的根,大家都要維護它。

05.

05.

06.

好的文化最核心就是尊重人、理解人、愛護人,這是根上的事。做企業實際上是做人心的工作。

06.

03、第七章:如何打造全球化企業

1. 全球機遇

本領不一定很大,關鍵是人心要正,要有一個好的文化,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才能夠做好企業。

01.

壞文化同化好文化是比較容易的,好文化同化壞文化是比較困難的。

01.

在聯合重組的過程中,對於集團的重組企業,有一個底線,就是絕不可以動搖集團的企業文化。

02.

企業文化的傳承不是哪個人的事情,關乎一個企業的歷史,也關係到這麼多人的未來。

02.

文化也一樣,一旦我們奠定了這種文化,我們必須傳承下來,過程中我們可以改善提高,但是不能進行本質性的改變,要倍加珍惜,因為是來之不易的東西。

03.

要相信未來一代,他們一定能夠做得更好。

03.

04.

我們企業的原則立場,還是要把環境、社會責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當我們的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產生矛盾時,要把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去考慮。

04.

建材這個行業,無論從原料使用、生產過程還是最後的產品,方方面面都是可以對節能環保做出巨大貢獻的。

05.

你會突然發現一個水泥廠變成了城市的淨化廠,我們不但要解決生產過程中的這些汙染問題,同時還要為社會做出環保的貢獻。

05.

企業實際上完全可以做成一個文化企業,影響到企業裡來的人,不光影響企業員工,也影響客戶和所有來參觀的人,本身是一個文化教育基地。

06.

我們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建立企業的道德高地,這是企業對人類的承諾,因為我們共有一個地球,共享一個大氣。

06.

社會發展到了今天,企業家應該把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

2. 合作共贏

01.

企業要盈利,但前提是取之有道,要堅守道德底線,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站在道德高地上做一個有品格的企業。

01.

今天世界上的好企業,都是把環境和氣候問題作為第一項任務的。

02.

以前大家一想到水泥廠,就是烏煙瘴氣的。現在都是花園中的工廠、草原中的工廠、森林中的工廠。

02.

打造陽光企業是企業發展到社會化階段的必然要求,也應該是企業家應有的品格和不變的承諾與追求。

03.

我們要弘揚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同時企業家這個群體應該不斷地學習、提高、而且也要不斷地接受教育。

03.

建材行業是個苦行業,要甘願付出,要有良好的心態和素質,常懷素直的心、包容的心、仁愛的心、負責的心。

國企、央企在“走出去”過程中,無論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總受到這樣那樣的誤解。

“忙碌的蜂蜜沒有悲哀的時間”,代表了一種豁達樂觀、不斷進取的人生態度。

04.

我希望自己能做一顆鋪路石,讓每一個行走在路上的人,放心地、滿懷希望地走向遠方。這就是我人生的追求和歸屬所在。

宋志平:管理的本質是什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