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如何科學用藥,高效防治稻縱卷葉螟?

2022-03-25由 南皇陽農業 發表于 農業

顯紋縱卷葉螟用什麼藥

稻縱卷葉螟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害蟲之一,大發生時會造成水稻嚴重減產,但只要科學開展防治工作,就能有效地控制稻縱卷葉螟的危害,保證水稻豐產。

如何科學用藥,高效防治稻縱卷葉螟?

一、稻縱卷葉螟的危害

近年來,大豐區稻縱卷葉螟四(2)代卵孵盛期常年在7月15日,早發年份在7月5日,遲發年份在7月25日。進入7月,水稻開始分櫱,由於水稻植株前期有較強的補償能力,稻縱卷葉螟發生危害對水稻產量影響不大。

五(3)代稻縱卷葉螟主要發生在水稻孕穗期,一般年份發生偏重,直接影響水稻的生長和幼穗的分化發育,受害嚴重的水稻植株明顯矮縮,上部2張功能葉和稻穗不能正常抽出,成穗數、穗粒數和結實率等產量指標均顯著下降。

六(4)代稻縱卷葉螟主要發生在水稻破口抽穗至灌漿乳熟期,水稻上部3張功能

是重點受害部位,其植株受害後直接影響穗粒的灌漿結實,對結實率和千粒重影響較大,最終影響水稻的產量。適宜六(4)代稻縱卷葉螟初孵幼蟲取食生存的臨界水稻生育期是在破口後20天左右,卵孵高峰出現在破口至揚花階段。稻縱卷葉螟初孵幼蟲適生臨界期以後,水稻組織老健,葉片矽質化程度高,氣溫逐漸下降,初孵幼蟲自然存活率極低,難以對水稻產量造成影響。

如何科學用藥,高效防治稻縱卷葉螟?

二、稻縱卷葉螟重發原因

2017年大豐區稻縱卷葉螟總體發生特點為逐代加重,四(2)代零星發生、五(3)代中等發生、六(4)代大發生,最終全區未治田塊平均自然捲葉率及百穴蟲量分別高達64。52%和185。6頭,自然發生程度達大發生。 稻縱卷葉螟重發原因有四個方面:

1、遷入期早、遷入量大、危害代次增加。常年稻縱卷葉螟在大豐區的主害代只是五(3)代,2017年由於稻縱卷葉螟四(2)代遷入早、五(3)代遷入量大,導致六(4)代也成為主害代。

2、蟲卵量高,蛾峰持續時間長,增加了適期防治的難度。

3、氣候條件適宜。過程性降雨多,氣候條件有利於稻縱卷葉螟成蟲遷入、產卵及卵孵化、幼蟲存活;同時稻縱卷葉螟防治期間遇陰雨天氣,用藥時田間保水難,導致藥效下降、殘蟲數量高。

4、水稻生育期偏遲。2017年大豐地區水稻生育期比常年遲5~7天,植株營養生長旺盛、貪青遲熟,有利於稻縱卷葉螟成蟲產卵、卵孵化及幼蟲存活。

如何科學用藥,高效防治稻縱卷葉螟?

三、科學防治方法

根據稻縱卷葉螟的發生規律,生產上應在準確測報的基礎上科學開展防治。

1、把握最佳用藥時期,及時準確用藥。

稻縱卷葉螟1齡幼蟲僅在幼嫩葉或組織上取食,造成針尖大小的白點,一般不易發現;2齡幼蟲爬到葉尖處,吐絲綴卷葉尖的葉緣;3齡幼蟲縱卷葉片,造成明顯的束腰狀蟲苞,卷葉後用藥防治效果明顯下降。因此,必須掌握在卵孵高峰至1~2齡幼蟲期及早用藥,避免在3齡期形成卷葉後再用藥。

2、選準藥劑品種,提高用藥質量。

大豐區植保植檢站於2017年五(3)代稻縱卷葉螟發生期間用20%甲維·茚蟲威懸浮劑進行了防效試驗,結果表明,每畝用該藥8克、12克、15克處理,藥後5天的殺蟲效果分別為80。08%、92。11%、94。74%,藥後10天的殺蟲效果分別為87。31%、95。67%、97。52%,藥後21天的保葉效果分別為81。88%、92。13%、95。43%,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好,可在大面積生產上推廣應用。三是壓低基數,治前控後。稻縱卷葉螟一般在7月上旬末、中旬初遷入大豐區,四(2)代、六(4)代發生相對較輕,五(3)代為主害代,發生危害相對較重。但在稻縱卷葉螟遷入期早、遷入量大的年份,應積極採取“治前控後”的策略,重視四(2)代的防治工作,以有效控制下代本地蟲源量及發生程度,降低五(3)代、六(4)代的發生及危害程度,從而減輕水稻穗期病蟲防治壓力。

(文章來源江蘇農業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