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城市發展人水矛盾突出:111城淺層地下水超採,193城擠佔生態環境用水

2022-03-24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農業

水疝氣是什麼症狀圖片

城市發展人水矛盾突出:111城淺層地下水超採,193城擠佔生態環境用水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釋出的《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14》指出,我國供用水結構趨於合理,但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問題不少。尤其是城市發展的人水矛盾突出,在我國600多座城市中,存在淺層地下水超採情況的城市有111座,存在開發利用深層地下水的城市有61座,存在擠佔生態環境用水的城市有193座。

藍皮書稱,我國經過多年生態環保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和節水行動的施行,供水結構趨向合理。全國年用水量在6000億立方米左右,2013年達峰後呈小幅下降態勢,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為5812。9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生產用水從2013年的峰值3921。5億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3612。4億立方米,工業生產用水從2011年的最高值1461。8億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1030。4億立方米。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呈逐年增加趨勢,分別由2003年的630。9億立方米和79。5億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863。1億立方米和307。0億立方米,生活用水量和生態用水量的佔比,由2010年的11。86%和1。49%增加到2020年的14。9%和5。3%。

但是,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供需矛盾突出,部分河湖生態流量難以保障,河流斷流、湖泊萎縮等問題依然嚴峻,成為當地生態環境頑疾。黃河、海河、淮河和遼河等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遠超40%的生態警戒線,京津冀地區汛期超過80%的河流存在乾涸斷流現象,乾涸河道長度佔比約1/4。作為高耗水行業的煤化工,全國80%的企業集中在黃河流域。2020年,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為0。565、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57。2立方米和32。9立方米,用水效率仍明顯低於先進國家水平。

以華北地區為例,上世紀70年代起,華北地區開始大規模開採地下水,最多時年開採量突破500億立方米。與1980年相比,地下水累計超採1800億立方米,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區”,引發地面沉降、湖泊萎縮、生態系統退化等一系列問題。根據生態環境部的衛星遙感監測,2018年秋京津冀地區的352條河流中,有292條出現乾涸斷流現象,佔河流總數的83%,乾涸斷流河道佔河道總長度近1/4。

又如,內蒙古西遼河流域的地下水年超採量高達10億立方米以上,區域性幹流長期斷流,平原區水庫幾乎全部乾涸。

而在富水的南方地區,大量化工企業臨水而建,長江經濟帶30%的環境風險企業離飲用水水源地周邊較近,存在飲水安全隱患。河湖灘塗底泥的重金屬累積性風險不容忽視,長江和珠江上中游的重金屬礦場採選、冶煉等產業集中地區存在安全隱患。

此外,全國各流域中,環境激素、抗生素、微塑膠等新汙染物管控能力不足。

藍皮書指出,我國是世界上水情最為複雜、治水任務最為繁重的國家之一,未來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將極大可能加重我國的城鄉治水任務。與此同時,生態文明時代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現實需求,也給新時代的城鄉治水提出更高要求。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的奮鬥目標,水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和組成要素,流域則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空間載體和基本單元。因此,生態文明改革還需進一步深化,地上地下、陸海統籌協同增效的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亟待完善。水生態保護修復剛剛起步,監測預警等能力有待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範仍需進一步完善,流域水生態環境管控體系需進一步健全。經濟政策、科技支撐、宣傳教育、能力建設等還需進一步加強。

欄目主編:樊江洪

本文作者:樊江洪

文字編輯:樊江洪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項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