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山西一縣形狀好似一碗,是歷史文化名城,境內發現中國最大漢墓群

2022-03-23由 老西兒侃三晉 發表于 農業

山陰是古代哪裡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如果說《精忠報國》把古代邊塞將士奮勇殺敵,保家衛國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那麼,我敢說山陰這個地方就是浴血沙場,金戈鐵馬,誓死不歸的古戰場,來到山陰縣,隨處可見戍邊塞外的蕭瑟風光,山陰縣有著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站在長城上頓時會讓人油然生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壯情懷,眺望祖國的大好河山,只要是華夏兒女,沒有一個不會感到驕傲自豪。

山西一縣形狀好似一碗,是歷史文化名城,境內發現中國最大漢墓群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位於山陰縣境內的新舊廣武城,緊依雁門雄關,處東西內長城之隘口,扼紫塞咽喉之要衝,壯雁門之藩衛,為雲中之唇齒,自古以來就是北門鎖鑰,兵家必爭之地。

山西一縣形狀好似一碗,是歷史文化名城,境內發現中國最大漢墓群

新光武原名廣武營,在雁門關北10公里處,兩山對峙,中置營城,是雁門關守衛重地,城牆內土外磚結構,堅固雄偉,左右連線東西長城,中置東、西兩門,扼紫塞咽喉。新廣武由山甕城、廣武城、南關甕城三道防線組成,遠遠望去,新廣武城像簸箕,南關甕城像鬥一樣,所以故有“金斗銀簸箕”之稱。

山西一縣形狀好似一碗,是歷史文化名城,境內發現中國最大漢墓群

而舊廣武城即史書上所稱西陘出口,坐落於恆山山脈的雁門關下山陰縣張家莊鄉舊廣武村。據《遼史》記載,舊廣武始建於遼、金,為雁門關之山前防禦據點。今存較完整的古城牆系明、清修建。

山西一縣形狀好似一碗,是歷史文化名城,境內發現中國最大漢墓群

復修於明萬曆年的新廣武與始建於遼金的舊廣武就好像是山陰縣的兩位時光老人,他們相扶相持著保衛著這座邊城,為後代講述著古代金戈鐵馬的戰爭傳奇。在廣武城上流傳這許多經典的歷史故事,最精彩的就是漢高祖伐匈奴被圍白登山與婁敬被囚廣武城了,而正是由於高祖的這次“北伐”失敗,首開了漢朝“和親”的先河,從此有了衛青、霍去病的保家衛國,有了昭君出塞的悲壯與可歌可泣。

山西一縣形狀好似一碗,是歷史文化名城,境內發現中國最大漢墓群

山陰縣有著太多的歷史遺蹟,由於它地處邊關多戰之地,所以古遺址、古建築眾多,至今已發現有古遺址、古建築35處,古墓葬5處。縱觀山陰縣外形,它的南北兩側都有山,包圍著山陰縣,而中部是一個平坦開闊的盆地,西北部是西北最高峰洪濤山,而在南部,翠薇山是分隔山陰縣和代縣的天然屏障。它是北嶽恆山的一個分支,也是朔州的第一座高山,四面環山的地理位置把山陰縣包圍成了一個碗狀,山陰縣就好似一隻寶碗,似乎在它裡面的建築全都被賦予了歷史的厚重感,令人深思,讓人感動。

山西一縣形狀好似一碗,是歷史文化名城,境內發現中國最大漢墓群

在新廣武城北一片廣闊平原上,散佈著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墳土堆,墳土堆連綿起伏,當地群眾稱為“謊糧堆”,隨著時間的沉澱,歷史的演進,終於,中國最大漢墓群露出了“水面”,一開始人們普遍認為這個墓葬群埋葬的是眾多戍邊陣亡將士,但是根據墓的規模與出土的隨葬品,這一說法也被推翻,有太多的謎題等著人類去探尋解惑。

山西一縣形狀好似一碗,是歷史文化名城,境內發現中國最大漢墓群

來到山陰縣,最沁人心脾的事情就是爬翠薇山了,翠薇山位於山陰縣東南部,系恆山餘支,東連渾源縣,西至雁門關,南跨代縣,北接山陰盆地,翠薇山主峰饅頭山是朔州第一高山,這裡植物繁茂,灌木較多,還有華北落葉松和樺木等,景色非常優美,爬上山坡,極目眺望,又望見了山坡上間斷出現的烽火臺,果然,山陰縣處處都是歷史文化的氣息,如果你想回到古代戰場,感受金戈鐵馬的刀光劍影,那麼就來山陰縣吧!

文/老西兒侃三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