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水稻惡苗病與稻瘟病如何別?一文看懂

2022-03-22由 神農35bjh 發表于 農業

稻秧苗惡苗病是什麼狀況

水稻惡苗病與稻瘟病是近年來,水稻種植主要預防病害中的兩大病害。雖然惡苗病徒長型症狀有明顯區分,但是這種隱性沒有明顯特徵的,夾雜在正常健康植株內,不發病一般用肉眼很難區分是否帶病菌,只有植株有發病症狀我們才能看出來,一般這種症狀與稻瘟病穗頸瘟有雷同之處。因為只從田面看症狀表現都是死穗也易混淆。

水稻惡苗病與稻瘟病如何別?一文看懂

原創圖文

那麼,如何區別水稻惡苗病和稻瘟病呢?

水稻惡苗病與稻瘟病的區分,首先要從病害病理,和病害外部表現特徵來區分,兩種病害共性都是為害水稻,包括苗期,長穗期,結實期。兩種病害均屬於真菌病害,但卻分別為兩個不同菌屬。兩種病害雖然在死穗田間表現有相相之處,但是總體來看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惡苗病的田間病害表現

水稻惡苗病與稻瘟病如何別?一文看懂

原創圖文

透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到,發病稻株與正常植株的高矮沒有明顯差異。如果不細看還真以為是穗莖瘟,但是從圖片中感病稻株的葉片,莖稈處也明顯區別於穗頸瘟的葉片和莖稈。此時感惡苗病植株葉片以逐漸乾枯,莖稈逐漸呈枯腐狀態。這種病害症狀表現之前也被一些稻農誤以為是水稻綿腐病。

水稻惡苗病與稻瘟病如何別?一文看懂

原創圖文

早期診斷非徒長型病株辦法,一般非徒長型惡苗病稻株下部葉片發黃,上部葉片張開角度大,地生部莖節處長出倒生根。感病重不抽穗,枯死病株在潮溼條件下表面長滿淡紅色或白色粉黴。感病輕病株一般能夠抽穗,但是抽出的穗小且短,籽粒不實。

惡苗病發病規律

惡苗病主要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種子內外越冬,該病為高溫病害,當土溫在30℃~35℃時,適宜在幼苗上發病,土溫在25℃以下,植株感病後不表現症狀。移栽時,高溫或中午光照強,發病多。傷口是病均侵染的重要途徑,種子受機械損傷或秧苗根部受傷。多易發病。一般旱秧比水秧發病重,中午移栽比早晚移栽發病多。田間氮肥施用量過大又有利於病害的發展。

防治方法

水稻惡苗病主要出現在秧苗期和分櫱後期,由於該病最主要初侵染源是帶病種子,因此,播前寖種消毒是防治此病的關鍵有效手段。做好催芽播種工作,種芽不宜催的過長,根芽長出2mm以內為宜,以免播種時易造成損傷而有利於病原菌侵入。揭盤,拔秧時應儘量避免秧根損傷太重,同時應儘量避免在高溫和中午時段插秧以減輕發病。禁忌在冷水中寖秧,不要插隔夜秧,不要插大齡秧,不要插深泥秧。所以根據以上總總,防治惡苗病我們應該以切斷病原菌為基礎,培育健壯苗,增強防控病菌侵害機制。

穗頸瘟結實期田間表現

水稻惡苗病與稻瘟病如何別?一文看懂

原創圖文

穗頸瘟,用咱們稻農的話講,叫死穗子,一般穗頸瘟多發於水稻抽穗揚花後的灌漿初期階段。感病早的形成空癟白穗,感病晚的籽粒不實,飽滿度差。該圖片是2019年水稻結實期,田間病害檢測採集的樣本。

稻瘟病包括:苗瘟,葉瘟,枝梗瘟,穗頸瘟等均為真菌性病害,屬於半知菌亞門梨孢黴屬真菌。

透過圖片我們來看,惡苗病與穗頸瘟的明顯區別,就在於兩種死穗,前者是受害後植株整體症狀突出,且莖基節部長出明顯的倒生根。後者感病後病害位置,只表現在穗頸部(穗軸),其葉片和穗莖下部均與正常稻株無異。水稻感病後,水分和養分的疏鬆通道被切斷,致使穗部的水分和養分無法得到供應,而形成死穗,早期發病易形成白穗,整穗沒有一粒子實。發生晚的籽粒飽滿度差,籽粒不實,千粒重下降,影響產量。

但是植株穗頸下部與惡苗病感病植株有明顯不同的是,沒有病害症狀。

稻瘟病的發病規律與惡苗病的區別

稻瘟病的發病規律與惡苗病發病規律雖然都是菌絲和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但是,稻瘟病的傳播途徑更廣。病源宿主包括病株稻草,稻穀。發生條件是中溫高溼。稻瘟病高發區域,易感病年分,在溫溼度適宜的條件下發病侵染稻株。由其是在水稻處於感病階段時,氣溫在24~28℃,陰雨寡照,田間溼度在90以上,易引起稻瘟病嚴重發生。光照充足,相對溼度低於85%。病原菌病害受抑制。

從這些發病規律看,兩種病害,發病機理,也存在明顯反差,惡苗病是高溫,乾旱易感病,且發病重,這裡不同點就是,弱質秧苗感惡苗病的機率更高,也就是前面我們所談到的,栽插時間和植傷問題。

根據以上總總看,加強病原菌的防控機制和田間中後期管理,從源頭切斷病害。是我們防控兩種病害的有效措施。

以上淺析,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一同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