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龍頭企業做併購好嗎?企業本職專業併購管理者如何做好跨行業?

2021-06-15由 鄭創輝投資日記 發表于 農業

龍頭企業做併購好嗎

在我們2020年10月10日的日記《如何區分做大和做強之間的關聯性》裡,進行了簡要的框架論述,但因字數原因,未能展開,今天就該話題進行進一步展開來分析。

對跨行業跨專業的併購,我們認為那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這樣的論點就不需要反覆重複的論述了,那我們今天還是回到10月10日的框架範圍內,就是在企業自己的本職專業裡面的併購,透過併購做大,他是不是能越併購做大,變得一個強大的公司呢?

首先我們不反對併購,一個企業要變大,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併購,用自己的錢以戰養戰,那需要很漫長的時間,而當對手拿到資本的話,就可以迅速擴張,根本沒有給自己長大的機會,就可能被對方消滅了。

噹噹網當時是中國的電子商務第一網站,但是李國慶夫婦敝帚自珍,對股份看得非常重,所以他始終不肯稀釋自己的股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願意融資,不願意擴股,不願意併購,所以他最終還沒有長大的時候,阿里巴巴長大了。

阿里巴巴,透過不斷的稀釋自己公司的股份,不斷的融資擴股,做大市場,不斷向市場拿錢,最後變成了一家非常強悍的公司,今天的當當網已經被海航旗下的天海投資公司收購了,而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龍頭企業。

在通常的情況下,併購能帶來規模效應,能提高市場佔有率,市場佔有率越高,那麼它的品牌度就會越高,相對來講,為老百姓所認知的程度也會越高,在品牌度和認知度雙重得到更高的認知之後,更容易產生品牌效應,也就是所謂的做大,自然就會變得做強。

我認為商品銷售是這樣的,對商品的話,因為它的質量因素是可控的,產品是穩定的,他如果透過設立或者經過併購自己的渠道,可以使自己的產品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和銷售,規模越大就變得越強,產品的覆蓋率越高,該品類越是趨向於壟斷。

但是對於服務業我們並不這麼認為,在服務業裡面,人的行為是不可控制的,每一次的服務都可能存在著不同的感受,服務業的併購,並不一定因為品牌的擴大而變得強或者大。

如果我說首旅酒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我講一個品牌大家應該很熟悉,他叫如家酒店。

如家酒店是季琦先生建立的,當時季琦先生是在攜程任副總,沈南鵬和梁建章先生在國外看到連鎖酒店的發展,戰略投資如家快捷酒店,由季琦先生單獨管理創立,季琦先生利用上海錦江之星的連鎖品牌為標本,進行了考察複製,然後建立瞭如家快捷酒店。

如家快捷酒店,成長中最重大轉折點是,在北京聯營首旅集團旗下的四家酒店,在這併購取得成功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就進入併購和新設立酒店的成長之路,直至2006年10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旗下擁有的品牌有,如家、和頤、莫泰、雲上四季。

如家上市後的九年時間裡每年以100多家的併購速度來擴張,股票一路高歌猛進,最高峰的時候漲到40美元一股,但是服務業,併購之後帶來的不是強大,而是混亂,ROE一年比一年低,後來到了2015年的時候,股票只剩下了20多塊錢。

如家一直穩坐本土經濟型酒店企業第一名位置,緣何突然會做出私有化的計劃呢?《第一財經日報》報道:“說到底,還是覺得如家的股價和市值在美股市場被低估了”。為什麼股票會被低估了?因為它只是變得大,但並沒有變得強。而在註冊制的證券市場中,資訊高度透明,投資者並不認為它值錢。

隨著如傢俬有化,一度叱吒風雲的國內經濟型酒店三巨頭(如家、七天、漢庭)如今只剩下漢庭一家苦守納斯達克。而私有化的如家集團,如今擁有著2000家的酒店,但是他依然不像私有化時的購買集團認為的被低估了,我們來看看現在的控股股東首旅酒店。

首旅酒店不但是如家酒店集團的控股股東,而且還是國內連鎖酒店龍頭企業,不過服務業無論多大,他強不強不是要靠規模來確定,還是靠各個具體店的經營能力來確定,首旅酒店的規模比如家集團規模還要大,但是他的股票走勢依然不能用白馬來形容。

如家酒店今天的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錦江之星,但我們再來看看,季琦當時用於模仿的標本的上海錦江之星的幾家酒店的經營情況。他們的經營情況並沒有因為如家快捷酒店的成功,而讓自己變得生意不好,上海錦江之星這幾家店依然入住率達到90%多。

當然我們也看到錦江之星當時選擇不擴張,而如家選擇擴張,使得了如家擁有了的連鎖酒店龍頭企業的地位。而更早創立連鎖酒店模式的錦江之星卻錯失了成長的機會。我們肯定併購的價值,但對於為做大而併購,想當然的認為大就會變得強,我們持保留意見。

我們再來講銀行業,銀行是一個典型的服務業公司,銀行的一年貸款利息標準是4。35%,那麼銀行無論有多少資本金,但每100塊錢一年的毛收入就是4。35元,扣去存款準備金率、員工成本、融資成本、壞賬成本、店面租金等經營成本,大概淨利在2。5元,也就是,每100塊錢一年最多也就只能賺250塊錢,那要提高公司整體的淨利率,只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負債率,沒有別的辦法了。

如果我自己開公司的話,投100萬錢一年,無論如何,都只能賺2。5萬元,這樣的生意我100%不會做。因為這麼低的收益,我要賺更多的錢只有無限制的大量投入更多的資本金,而且還只能賺取年收益2。5%,這隻有利國利民的國家為主導的公司才值得做,但從生意的角度看,這不是一個好生意。

好生意最基本的應該具備:高ROE、高毛利率、高淨利率,低負債率、穩定的營收(規模),穩定的增長(主業穩定)。對銀行這樣子,低ROE、低毛利率、低淨利率、高負債率,再穩定的營收,再穩定的增長,怎麼能稱得上是一個好生意呢?

當然我們這裡的說的是,以放貸佔95%營收的銀行公司,並不包括像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這種非風險投資佔所有收入的銀行。

招商銀行是中國賣基金賣得最好的銀行,在銀行業有著零售之王的美譽,賣基金這是不用冒風險的,這樣的收入就是隻增加不減少的,所以招商銀行不能按普通銀行來看,平安銀行和興業銀行也各有其特色,不建議按普通銀行的標準來看,有機會我們再詳細分解。

那麼對一家銀行來說,擁有100億、擁有1000億和擁有1萬億,他所賺錢的比例是一樣的,並沒有因為它規模擴大而變得更強,相反當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管理反而更加不容易,管理成本更貴,銀行業無論規模多大都不存在著強的問題,但是規模太小,容易出現弱的問題。

再說說國金證券和國聯證券合併的事情,這幾天可謂火爆的很,不過廣大投資者要反思一下,他們倆要是真的合併了,難道一定就能提升他的ROE嗎?如果不以提升ROE為目的的併購,就是耍流氓,因為那隻會變大並不會變強。

證券公司是服務行業,大不意味著強,證券行業龍頭企業中信證券,無論它規模多大,最重要的還是在單店的服務水平,現在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身邊朋友的投資賬戶是不是用中信證券進行投資,多調查幾個人,馬上就會知道,證券業大不意味著強,他倆的併購並不會帶來實際上太多的增值價值。

總結:在服務業關於大和強的關係,我們認為就像人的身體,一個非常精瘦的人,雖然他也可以透過鍛鍊肌肉變得不好惹,但跟重量級的人比起來,還是遠遠不夠。反之亦然,一個不鍛鍊的胖子,無論他的體重有多重,他都只是大,不會成為一個強壯的人。

我們是“創豐組合”(鄭創輝、楊豐瑞),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堅持每天分享,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或幫助,請幫忙轉發到自己的雪球網ID上,讓更多的人受益,謝謝!

每日閱讀,鄭:《人口論》P211頁,完。楊:《大國大城》P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