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最大的偽善!

2022-03-12由 一碗麵條湯 發表于 農業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憫農》相信幾歲的孩童也可以搖頭晃腦地背誦。但是,孩童不會想到作出這首詩的李紳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最大的偽善!

憫農

李紳屬於士族階層,標準的官二代。在古代,官二代的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做官,至少要做超越老子的高官。

所以在這樣一個人物設定的前提下,他不會真正地體會到農民的辛苦,農民真正的辛苦從來不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那麼李紳為什麼能作出這首千古流傳的《憫農》呢?來看一下他的成長過程。

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遷居潤州無錫。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贈太尉,諡號“文肅”。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最大的偽善!

李紳

幼年喪父的經歷,讓李紳體會了一把苦,他知道那種來自底層的辛苦,所以作了一首《憫農》後就努力地在官場爬,比任何人都努力,最終身居高官要職。

做了官,光了宗耀了祖,李紳又做了什麼呢?他開始了窮奢極欲的生活,怎麼個奢靡法呢?一頓飯要糜耗百貫,唐代一百貫相當於現在人民幣三萬塊。他愛吃雞肉,確切地說,愛吃雞舌頭,其餘部分,全部扔掉。他吃一頓就需要宰殺上百隻活雞,後院時常是堆積如山的雞,可見有奢侈。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最大的偽善!

李紳雕像

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曾應邀參加時任揚州節度使李紳安排的宴會。劉禹錫感慨頗多,於是寫下了《贈李司空妓》一詩。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怪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詩歌的大意是:佳餚美酒,歌姬美色,輕歌曼舞,李司空早已習以為常,養尊處優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可我劉禹錫卻肝腸寸斷,於心不忍。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最大的偽善!

鋤禾

至此,人性的陰暗面顯露無疑。李紳一生的人性邏輯是怎樣的呢?可以覆盤一下。

幼年喪父,顛沛流離。這時候的李紳的人性裡只有倆字“現實”。什麼“採菊東籬下”,什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什麼“這就是嚮往的生活”,都是胡扯,逃離底層才是正兒八經的現實。

為什麼要逃離?苦啊!男耕女織?怕是不知道苛捐雜稅猛於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怕是沒有捕過蛇!

李紳心裡想:哥們兒我讀過書,忽悠我還差點!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最大的偽善!

汗滴禾下土

27歲中進士。這時候李紳的人性裡換了倆字“偽裝”。偽裝成什麼樣呢?大善人!然後就有了《憫農》。“憫”是可憐的意思,什麼情況下會去可憐一個人呢?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時候。

人在可憐另一個人的時候,肯定會有一個心理活動:幸虧我不是他!

李紳這哥們兒當時肯定在想:幸虧我爬上來了,要不然也這樣,真慘!

位居高官。李紳不再隱藏了,人性裡爬出來倆字“忘本”。

辛辛苦苦爬上來,吃頓好的不過分吧?那就來份兒尖椒炒雞舌。看個歌舞不過分吧?那就來百十個歌妓把玩把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就加點稅收,把他們家裡剩的糧食也收上來吧,餓死就不用了辛苦了。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哪個混蛋玩意兒作的詩,朱門內明明歌舞昇平嘛。

當然,李紳這麼作,結局撈不著好。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

但是,這個人性的變化,會不會讓你有一絲熟悉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