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稻花飄香七千年,水稻如何成為人類最早馴化的五穀之一

2022-03-10由 北晚線上 發表于 農業

水稻透過什麼自己製造食物

小時候吃過的“機米”,無油而鬆散,和蒸出來油亮亮的東北大米沒法比。母親說,這是因為南方水稻一年三熟,而東北黑土地的稻子是一年一熟,地力有限,所以南方的大米不那麼好吃。然而不久前到訪浙江嘉興,發現那裡的大米飯竟也是油潤彈牙,很好吃,根本不是兒時記憶中“機米”的味道和口感。

稻花飄香七千年,水稻如何成為人類最早馴化的五穀之一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

四月是嘉興最好的時節,天氣不冷不熱,陽光和小雨輪流光顧,正是應了那句名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名句。嘉興沒有山,但空濛的煙雨是常見的,煙雨濛濛中,整座城市都鬱鬱蔥蔥。

嘉興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密佈,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浙江省糧、油、畜、繭、魚的重要產區,因此別稱“禾城”“嘉禾”。嘉興耕地面積307萬畝,其中水田佔比近九成。

長江三角洲的富庶和水稻種植息息相關,而嘉興與稻的緣分,早在七千年前就悄然結下了。嘉興城南偏西7。5公里處,是馬家浜遺址所在地,金庸先生手書的“江南文化之源”碑就立在這裡。

七千年前,正值新石器時代,當北京平谷上宅的原始人初嘗小米的美味時,千里之外的河姆渡人和馬家浜人恰巧剛剛吃到香甜的大米粥和爆米花。

上世紀七十年代,浙江餘姚河姆渡七千年前的稻作遺址被發現,這在當時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遺存,後來中國又陸續發現了更早的稻作栽培遺址,比較重要的如1988年發現的湖南澧縣的彭頭山稻作遺址,距今九千年;而後來在湖南道縣玉蟾巖發現的稻作遺址和江西萬年仙人洞稻作遺址,都距今一萬兩千年。在馬家浜文化羅家角遺址,1979年和1980年出土了156粒稻穀,經碳十四測定,為距今七千年的人工栽培秈稻和粳稻,比河姆渡遺址發現的稻穀遺存年代還要早一些。

馬家浜文化之後,江南地區又經歷了崧澤文化階段,約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發展為舉世矚目的良渚文化。可以說,馬家浜文化是良渚文化之祖型,是早期人類由浙西叢林走向東部平原發展稻作農業的代表。

在馬家浜文化博物館,馬家浜人的生活被場景化還原。人們擇水邊高地築屋而居,過著火耕水耨相對富足的小日子。小屋和平谷上宅的欄杆式建築十分相近,不同的是,馬家浜人的建築用木棍支離地面,顯然是為了防止雨水浸泡。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採集漁獵,身穿葛、苧麻或者獸皮製作的衣服,對藝術的追求已然萌芽,愛美的人們佩戴著玉和獸骨製成的飾物。

七千年前的江南,氣候溫暖溼潤,河湖沼澤水草豐盛,野生稻遍佈,原始氏族人採集野生稻粒作為食物,當看到稻粒自然脫落入土而後萌生,受到啟發,便有人在群居地附近撒播野生稻粒。當春天的播種在秋天有了收穫,驚喜的人們嘗試著週而復始,就此開啟了江南地區的農業文明時代。

就這樣,水稻成為人類最早馴化的五穀之一,在《管子》《陸賈新語》等古籍中,有公元前27世紀神農時代播種五穀的記載,而稻被列為五穀之首。

京杭大運河和她的支流日夜滋養這片富饒的土地,水稻是嘉興最主要的農作物。嘉興肉粽遠近聞名,其實除了粽子,嘉興的美食還有很多,米做的美食格外多,青團、印花糕、糯米鑊餈……嘉興人的生活一天也離不開稻米。

品嚐著美味的粽子,和農民聊著,心中謎團隨之解開。原來隨著單位產量的提高,嘉興的水稻種植從一年三熟到一年兩熟,近二十年基本是一年一熟。如此一來,不僅大米越來越好吃,大批的農民也從繁重的田間農作中解放出來。2018年,浙江省舉辦“好稻米金獎產品品鑑暨最好吃稻米評選活動”,由嘉興市農科院選育的產自嘉興的“秀水香1號”被評為浙江“最好吃稻米”。

在秀洲區美麗的天鵝湖畔,遇到三位習畫的農婦。綠油油的稻田、金燦燦的稻穗、一列列飛馳的火車,還有臉上樂開了花的農民,我以我手畫我心,農婦筆下的畫面色彩明快、畫風質樸,洋溢著自由奔放的熱情。

74歲的湯阿銀是秀洲區油車港鎮合心村的一名普通農婦,自幼喜愛畫畫,但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只能拿石塊、樹枝在地上畫著玩。她真正拿起畫筆,是在62歲那年。2009年,務農之餘已在區文化館參加舞蹈隊的湯阿姨被勸去學畫畫,和湯阿姨一起被勸出舞蹈隊學畫畫的還有十幾名五六十歲的農婦。拿慣了農具的手提起畫筆千斤重,但畫著畫著興趣就上來了,越畫越愛畫,後來幾位老姐妹還成立了“農民畫十姐妹團隊”。

畫畫是否影響務農?農婦們爽朗地笑道:“種田、養(小)龍蝦、畫畫,啥都不耽誤。”現在,僅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像湯阿銀這樣的農民畫家有三四十人。嘉興的農民早已不滿足於種植水稻,“蝦稻共作”,稻田裡養殖小龍蝦甚至水魚,讓農民收入大增。2020年,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遙遙領先全國各省;而嘉興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7年居浙江省首位。

稻花飄香七千年,綿延不絕在江南。

(原標題:稻花飄香七千年)

流程編輯:L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