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胃黏膜腸上皮化生髮生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2022-03-06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農業

溝內上皮黏膜有釘突嗎

原創 王伯軍 王伯軍大夫談消化

作者:王伯軍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腸化生公認是胃癌前病變,大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其實是胃老化的表現,但現在年輕人發生腸化生的越來越常見,甚至是中重度腸化生,這為何呢?

01

年齡及性別

胃黏膜腸化生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研究顯示,中年人群發病率較年輕人更高,50歲以上是發生胃黏膜腸化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其實,胃黏膜腸化生是機體老化的表現,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是自然現象。

多項研究證實中老年男性是最好發的人群,發病率高於女性,這可能與男性的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02

幽門螺桿菌(Hp)感染

一項納入了2455例慢性胃炎患者的研究顯示,43。1%的Hp感染患者出現了腸化生,而沒有Hp感染的患者腸化生只有6。2%,具有顯著差異。

Hp分泌的毒力因子,可導致胃黏膜細胞炎症、凋亡,使胃黏膜長期存在損傷與慢性炎症,在炎症的反覆刺激下胃黏膜幹細胞增殖、分化而演變為腸化生。

目前認為:Hp感染是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長期持續存在Hp感染可使胃黏膜腸上皮化生髮生風險增加9倍。

03

膽汁酸

膽汁酸也被認為是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主要發病因素之一。

膽汁是由肝臟合成,透過膽管貯存於膽囊,並被膽囊濃縮,進食時膽囊收縮,膽汁被釋放於腸道,幫助消化。

膽汁中有膽汁酸,對腸黏膜沒有損傷,當反流到胃內時可損傷胃黏膜。膽汁酸能溶解胃黏膜上皮細胞,改變細胞通透性,破壞細胞穩定性,損傷細胞內DNA,導致胃黏膜細胞炎症、凋亡,誘發細胞突變;膽汁酸還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的炎症。

04

不良飲食習慣

不良飲食習慣與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發生關係密切。

醃、臘、熏製食品及蜜餞類食品中亞硝胺含量明顯增多,人體攝入後亞硝胺可以改變胃黏膜上皮細胞的代謝狀況,刺激胃黏膜上皮細胞的異常增殖,使胃黏膜腸化生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長期高鹽飲食、辛辣刺激食物、缺乏維生素飲食也是誘發胃黏膜腸化生的因素。

有研究顯示,營養過剩導致的肥胖,也是誘發胃黏膜腸化生的因素。

而健康飲食對預防胃黏膜腸化生有一定意義,可以作為該病的一級預防措施。

05

吸菸、飲酒

有研究顯示,吸菸及飲酒的人群中胃黏膜腸化生檢出率要明顯高於無不良嗜好的人群。這是因為吸菸、飲酒都可以損傷、刺激胃黏膜之故。

06

有胃癌家族史

胃粘膜腸上皮化生(簡稱腸化生)是重要的胃癌前病變,尤其是不完全大腸型化生易癌變。那麼,腸化生是怎麼來的?又是哪些因素易導致腸化生?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胃黏膜腸化生的發生率較普通人群更高。遺傳因素是導致胃黏膜腸化生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