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七一文學丨趣味越是抽象,精神便越自由丨張朝沂專欄

2022-03-05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農業

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是什麼意思

「本文來源:七一網」

七一文學丨趣味越是抽象,精神便越自由丨張朝沂專欄

近日,我與朋友一同去拜望老領導。剛一進門,滿面春風的老領導,便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

今年70多歲的老領導雖然身體不如從前,但精神狀態非常飽滿。一坐下,老領導就開啟話匣子告訴我們,現在他的日子很充實、快樂。每天早起後主要是做家務、打掃衛生。下午,是屬於他自己的時間——書房就成了他全部的活動空間。

這時,他第一要看的是當前的時事政治材料,第二要看的是老本行——各類文獻古籍。身處“斗室”,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書籍的世界裡、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聆聽偉人的講話、與古代聖賢聊天,趣味盎然、其樂無窮!

老領導如數家珍似地講著他看的每一本書,談自己的體會、認識或感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看見他陶醉的神情,也被深深地感染。我突然想到了大學畢業時老師的一句臨別贈言:“

趣味越是抽象,精神便越自由!

說實話,當時我對這句話並沒有很深的理解。大學畢業後,自己成天忙於工作,操心每天的生活,以及經濟上的壓力、孩子讀書的焦慮等等,不懂得趣味抽象的涵義。今天,聽了老領導的一席話,似乎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一個人如果整天忙於具體事務,而沒有精神上的追求,他一定會活得很累,不僅身累,而且心累!只有充滿精神追求的活動,才能讓我們的心靈獲得極大的解放!讀書,無疑是一件讓人精神自由的活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至樂莫如讀書。讀書可以讓我們遠離塵世的喧囂、忘卻生活的煩惱。我們的思緒隨著書中的情節展開,也隨著故事的起伏跌宕而心潮澎湃。雖然窗外颳著刺骨的寒風,我們卻能從書中感受到冬日的陽光與溫暖!這就是書的魅力,這就是抽象的趣味給我們帶來的精神自由和快樂!

趣味抽象,就是我們的情趣意味從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上升到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從對某一物的具體追求,變成對概念性、理念性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一種基於物質之上的主觀意識活動。以我個人的理解,趣味抽象至少應包含以下的內容:

趣味不要太低俗。

如果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是喝酒打牌、穿衣打扮、四處顯擺,抑或是說東道西、搬弄是非,甚至是好嫉妒怨恨、譏諷誹謗,讓自己變態的心理得到一絲慰藉和滿足。那這樣的人不僅讓他人難受,自己也活得很累,既在乎他人的評價,成天活在他們評判的世界裡,又“時時刻刻忙算計,誰知算來算去算自己。”其實,這些低俗的趣味真的害人害己,為何不多一點高雅的情趣呢?讀一本書、畫一幅畫、聽一首悅耳的曲子、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行走在藝術的殿堂裡,讓心靈沐浴在智慧的陽光下,讓身體貼近自然、輕撫大地的脈搏、聆聽天空的呢喃……身體放鬆、思想自由,多麼愜意、多麼舒坦!

趣味不要太功利。

我們垂釣,本是為了娛樂,如果把魚獲作為根本目的,那就變成了一種商業行為;我們寫作,本是為了言志,如果稿費成了寫作的唯一動機,那人就異化成了一臺創作的機器。趣味太過功利,就毫無趣味,實質就是一場赤裸裸的利益追逐。人們為了利益絞盡腦汁、煞費苦心、身心疲憊,何談心靈的自由!當然,我們做任何事情不可能沒有目的,但是如果目的就是功名利祿,我們會在這場無休止的逐力中耗盡我們所有的一切,包括幸福與快樂。因為利益是無止境的,永遠無法滿足。“世上錢多賺不盡,朝裡官多做不了。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古人的這些詩句已經把道理講透了,太過功利,只能是庸人自擾、作繭自縛,唯一的出路就是看淡名利、看開得失,知止而止、知足常樂!

趣味不要太物質。

古人云:“人為物累,心為形役。”物質的東西既是我們生存的基礎,也是我們精神的桎梏。要實現精神的自由,必須掙脫物質的枷鎖。不可否認,我們的一切精神活動是離不開物質基礎的,但意識的能動性及其巨大的反作用也不可忽視。列寧說:“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有的人腰纏萬貫卻愁眉苦臉,有的人一貧如洗卻喜笑顏開,說明金錢並不能決定一切,而快樂與否跟我們的人生態度、精神追求息息相關。這就不難理解,身陷囹圄的革命志士始終充滿積極樂觀的精神,從容地寫下《囚歌》《我的“自白”書》等蕩氣迴腸的詩篇。信念,始終是支撐一個人樂觀、堅強、勇敢活下去的最大精神力量!堅守理想、堅定信念,才是抽象趣味的最高境界,也是精神自由的根本源泉。

趣味越是抽象,精神便越自由。如果每個人的趣味更抽象一些,便更接近作為社會關係總和的人的本質屬性。超越物質、超越自我,活得更自在、更自由,也更有人生意義、更有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