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濱州綠色生態文明實踐系列--富民篇:林業產業築起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2022-02-27由 唯美時尚 發表于 農業

富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濱州綠色生態文明實踐系列--富民篇:林業產業築起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近年來,濱州透過國土綠化實現良好生態效益的同時,積極發展特色林果、林木種苗、林下經濟、生態旅遊、林產加工等產業叢集,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的發展之路,真實踐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

“一縣一品”發展特色經濟林,果品年產量近百萬噸

根據全市自然環境條件和果品發展基礎,按照“突出特色,統籌規劃,科學引導,集中連片”的發展思路,濱州確定了北部沿海發展冬棗和金絲小棗,中部平原發展鴨梨、蜜桃,南部山區發展水杏、幹雜果的經濟林發展佈局,推進全市形成了沾化冬棗、陽信鴨梨、無棣金絲小棗、惠民蜜桃、鄒平水杏等“一縣一品”的特色經濟林發展格局。

以經濟林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為核心,濱州大力推進林果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引進發展新優品種梨、冬棗優系、元寶楓等新品種,著力推廣了果園生草、水肥一體、限產提質、設施栽培、集約栽培等先進技術,引導廣大果農按標準規範組織生產,不斷增強了產品競爭力,提高了市場佔有率。2018年,全市果品產量達到97萬噸,直接產值53。6億元,沾化14個冬棗合作社、1017戶棗農的8120畝冬棗園透過國家森林認證體系非木質林產品認證,成功拿到了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沾化區、無棣縣以及沾化區下窪鎮與中國經濟林協會分別共建“冬棗產業示範區”、“紅棗產業示範縣”、“冬棗產業名鎮”。沾化冬棗、陽信鴨梨和無棣金絲小棗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濱州綠色生態文明實踐系列--富民篇:林業產業築起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濱州創新機制,激勵、引導企業、大戶、專業合作社等各類經濟實體和廣大農民群眾,採取合作、股份等多種形式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以打造沾化、無棣棗加工企業叢集和陽信梨加工企業叢集為重點,培育壯大了一批規模大、檔次高、品牌響的林果產業龍頭企業。

濱州建成了發達的林果銷售流通體系,不斷拓寬銷售渠道。目前已建成了包括沾化下窪冬棗、無棣水灣紅棗、陽信牛王堂鴨梨等8處大型果品批發市場、20餘處中型市場、數百處小型市場和交易點,僅沾化區就擁有78家冬棗物流配貨公司,在全國10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起600多個專賣銷售網點。近年來,濱州以沾化冬棗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異軍突起,眾多冬棗合作社、種植大戶與淘寶網、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合作,成立了沾化冬棗電商協會。

苗木花卉總面積穩定在28萬畝,從業人員超10萬

近年來,濱州大力發展惠民、無棣、沾化、博興園林綠化高檔苗木與耐鹽鹼苗木生產叢集,鄒平、經濟技術開發區花卉和觀賞苗木生產叢集,沾化、無棣、陽信、鄒平經濟樹種苗木生產叢集,全市苗木花卉面積發展到28萬畝,苗木產業年產值40億元。全市有苗木花卉從業人員10萬餘人,專業技術人員2000餘人。苗木花卉產業成為濱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

濱州綠色生態文明實踐系列--富民篇:林業產業築起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當前,濱州形成了具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惠民縣皂戶李鎮、無棣縣小泊頭鎮、沾化區富國辦事處、博興縣呂藝鎮、鄒平縣好生辦事處等苗木花卉集散地,所生產的苗木花卉不僅銷售本省,而且在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其中皂戶李鎮以白蠟、國槐為主的育苗面積近7萬畝,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苗木集散中心,該鎮苗木協會建立的“苗聯通”註冊苗農及苗木公司6000多家,該鎮創辦了中國白蠟網、中國國槐網兩個專業網站,各苗木經營戶建設苗木專業網站200家以上。

為解決苗木花卉產業結構不合理、品種單一、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確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濱州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向多樣化、良種化、機械化、容器(基質)化、規模化、鄉土化方向轉變。從2012年開始,濱州已成功舉辦了八屆黃河三角洲(濱州•惠民)綠化苗木博覽會,藉助此平臺,濱州放大了苗木品牌效應,苗木產業呈現出佈局調整、園區帶動、產業最佳化、加速發展的趨勢。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濱州將重點做好林木種質資源安全儲存和可持續利用工作,開展林木種質資源科學評價,著力構建原地儲存、異地儲存和設施儲存有機結合的林木種質資源儲存體系,建設一處集儲存、引種、選育、試驗、示範於一體的現代化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大力推進苗木良種化程序。

濱州綠色生態文明實踐系列--富民篇:林業產業築起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到2020年,濱州全市苗木花卉栽培面積將穩定在28萬畝左右,保護地栽培面積達到150萬平方米,年產各類苗木花卉4億株,盆花、鮮切花等5億盆(枝),建成20個各具特色、具有較大規模的苗木花卉生產基地,苗木花卉業總產值達到60億元以上,全市基本形成以綠化苗木、觀賞苗木、高檔盆栽花卉為主導,以龍頭企業為骨幹,以市及縣區苗木花卉協會等行業合作組織為紐帶的苗木花卉生產格局。

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戶利用林下空間搞種養

2012年9月,濱州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的意見》,充分利用全市豐富的林下空間,積極探索發展立體林業、迴圈林業等多種林下複合經營模式,逐步形成壯大了林苗、林草、林農、林菜、林菌、林藥、林畜、林特、林遊等林下經濟發展格局,2018年綜合產值達到了30億元以上。

濱州綠色生態文明實踐系列--富民篇:林業產業築起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濱州科學統籌規劃林下經濟產業佈局,將林下經濟區劃分為生態林場區、綠色通道區、沿河溝渠生態林區、黃河兩岸林區、鄒平南部山區、特色經濟林區六大重點區域,建立了無棣縣黃河島生態林場林下苜蓿種植、俊棣生態林場的林下育苗及特色家禽養殖、惠民縣雙河生態林場的林下養鵝、博興縣益豐生態林場的特色育苗、惠民縣鑫誠農業園林下特色種養、陽信縣林下金蟬養殖等一批林下經濟特色品牌。同時,透過發展林下經濟,促進了生態林場以林下種養、上林下漁、生態旅遊等多種產業實現了營管理的突破,成為有較強自我發展能力的經營實體。

在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政策引導下,濱州催生了一批公司化、標準化、園區化的種養基地和一批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社,透過大力推廣“龍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濱州林下經濟形成了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戶共同參與的發展局面。惠民縣潤聲公司採取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建設3000畝林下杭百菊基地,由公司提供土地、種苗技術、生產資料和產品收購,收回成本後按一定比例和農戶分成利潤。弘邦農業林下黑木耳,每畝地栽培6000袋,每袋純利潤1元以上,每年生產兩個週期,林下黑木耳每畝收入1萬元以上。博興縣博華農業充分利用兩處萬畝生態林場,吸納周邊群眾開展林禽、林畜、林菜、林菌、林藥、林糧、林草、林苗等種植,增加了農民工資性收入,幫扶了貧困人口脫貧。

濱州綠色生態文明實踐系列--富民篇:林業產業築起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2019年,濱州實施林下經濟創新發展工程,以高速公路、鐵路、幹線道路綠化林帶、生態林場和其他森林資源為重點,鼓勵和引導涉林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大力發展具有產業特色、經濟效益高、生態效益好的林下種植、養殖業,不斷提高林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加強林下經濟基地建設,將新增生態高效林下經濟面積3萬畝。

推進發展森林生態旅遊,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特色各異的林果基地、好看好玩的溼地公園、氧氣充足的生態林場,如今濱州有豐富的森林旅遊資源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休閒體驗。

濱州綠色生態文明實踐系列--富民篇:林業產業築起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按照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多樣的經濟林休閒觀光園區、特色經濟林小鎮村莊、果園人家、生態康養基地等規劃,近年來,濱州以林果基地、森林公園、生態林場、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大力扶持發展生態旅遊、鄉村旅遊,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濱州重點扶持了10處森林旅遊景區建設,建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森林生態旅遊產品。沾化、陽信、無棣、惠民、鄒平等縣(市、區)依託萬畝棗林、萬畝梨園、千年古桑、萬畝桃園、萬畝杏林,著力發展果園生態旅遊,一年一度的冬棗節、梨花會、千年古桑旅遊文化節、賞桃花風情遊、水杏採摘節,凸顯了濱州發展森林旅遊的特色和優勢。其中,沾化區下窪鎮以冬棗標準化示範園為依託,建立了AAAA級旅遊景區,全區400餘個冬棗採摘園,僅國慶期間就可接待來自北京、天津、濟南、淄博等地遊客30萬人次,採摘冬棗超過500萬公斤。目前,濱州已有沾化浩華農業產業園冬棗生態採摘園、鄒平上壬千畝有機富硒上品包金梨採摘園2處省級觀光示範果園,擁有580畝百年棗園的鄒平縣碼頭鎮邵家村獲得“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稱號。

濱州綠色生態文明實踐系列--富民篇:林業產業築起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

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濱州積極推進林業產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大力培植髮展林業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下一步將深入開展高標準“觀光果園”、“觀光苗圃”建立活動,建設一批林園景區綜合體、森林精品景區和森林旅遊品牌,推進林業“網際網路+”,打造一批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森林生態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