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42年前,所有社交網路前身——首個BBS誕生

2022-02-11由 小輕論壇 發表于 農業

任何人不得在網際網路上的電子佈告牌

背景:

1978年2月16日,芝加哥兩位計算機專家Ward Christiansen和Randy Seuss開發出第一個計算機BBS系統:CBBS(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該系統經過後來的一系列演變,成為現在的BBS。首個BBS的誕生,開啟了網際網路發展新紀元。

42年前,所有社交網路前身——首個BBS誕生

▲ 小輕論壇

今天是 2019 年 2 月 16 日,這一年的第 46 天。

1969年9月2日,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實驗室誕生時,僅可以完成兩臺計算機之間的資料傳輸。當時僅侷限於美國國防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網路的普及。

1978 年 1 月,芝加哥迎來了又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IBM 系統工程師 Ward Christensen 在家門口鏟了 2 個小時的雪,最終放棄了上班的念頭。他給自己的朋友 Randy Suess 打了通電話,聊到了一個主意:何不在計算機上建立一個資訊共享的空間?

Christensen 和 Suess 同屬一個名叫“芝加哥地區電腦愛好者小組”(CACHE)的俱樂部,平時會一起交流搭建私人計算機的心得。俱樂部成員經常把一些資料釘在一塊軟木板上,形成一個佈告欄,用以分享資訊。Christensen 和 Suess 的設想就是把這個實體佈告欄搬到電腦上。

為此,他們忙活了幾個星期,終於在 2 月 16 日上線了CBBS——“計算機電子佈告欄”。它的設計頗為原始:資訊存放在一臺主機內,俱樂部成員需要透過調變解調器呼叫主機,藉助 Christensen 發明的檔案傳輸協議,獲得主機上的內容,或者上傳新的內容。主機每次只能與一臺調變解調器連線,只有一名使用者“結束通話”後,另一名使用者才能接入系統。

要知道,那是一個沒有微軟、沒有蘋果電腦、沒有全球資訊網、沒有 MS-DOS 系統的年代。計算機主要被大公司應用於專業領域,而非為私人資訊的共享而設計。CBBS 的意義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更是觀念和模式上的,它完美體現了早期計算機社群的“共享”精神。

CBBS 名稱中的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後來成了所有類似系統的固定表達,它的上線日被芝加哥市長定為 “BBS 日”。

1978 年 11 月,CBBS 的兩名創始人在《位元組》(Byte)雜誌上介紹了自己的發明。這份雜誌的讀者有許多像 Christensen 和 Suess 一樣,隸屬於某個地區性的電腦愛好者小組。他們很快依葫蘆畫瓢,成立了自己的 BBS。

雖然 CBBS 是個突破性的發明,但它身上也帶有早期 BBS 的顯著侷限。像 CBBS 一樣,早期 BBS 大多專注於地方議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可以花一小筆錢包下無限量的區內通話,而州級、城際的通話費用則相對高昂。經濟因素將單個 BBS 的使用者限定在特定區域,由此帶來的另一個後果是他們很可能彼此相識,更容易形成“共同體”的意識。

打破這個侷限的任務交給了西海岸陽光下的程式設計師。1984 年,Tom Jennings 為 MS-DOS 作業系統開發了一個名為 “Fido” 的 BBS 主機程式。基於這一程式建立的 BBS 後來實現了資料互通,將各地的 BBS 組成了一個網路,也就是 “FidoNet”(“惠多網”),一個里程碑式的社交網路,其使用者遍及北美和歐洲。

據估計,1978 到 2004 年,世界上先後出現過超過 10 萬個 BBS。後期的 BBS 不再只是計算機愛好者的自娛自樂,而拓展至粉絲組織、亞文化社群、職業群體等等,並在醫療領域發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隨著計算機使用門檻的下降,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透過 BBS 找到自己感興趣或急需的資訊。

1990 年代全球資訊網的興起讓許多 BBS 系統迅速退出歷史舞臺,也有一些轉移到全球資訊網上。不同於後來的社交網路,除了社團內部的“會費”,大部分 BBS 都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某種意義上發明了社交網路的 Christensen,在 IBM 系統工程師的位子上一干就是 30 多年。發明 BBS 沒有給他帶來什麼經濟回報。他說自己沒什麼企業家基因,但讓他欣慰的是,自己的發明能夠幫到一些人,比如一個聽力有障礙的記者。

42年前,所有社交網路前身——首個BBS誕生

CBBS 介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隨著1977年電子郵件行網路應用的日趨成熟,主機數目已突破100臺,Internet變得越來越現實和普及。而正是這兩位芝加哥計算機專家Ward Christiansen和Randy Seuss迅速推動了網際網路的發展。在1978年1月,Ward Christensen和Randy Seuss開發了一個小小的計算機通訊系統,該系統由Christensen開發軟體,Seuss組裝硬體。2月16日,他們的系統完成了,命名為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CBBS)。當時的CBBS執行在一臺Intel 8080計算機上,用改裝的強力電源供電,同時外加幾個風扇來散熱。儲存系統採用兩個8英寸軟盤,每個243K。

在那個沒有“軟體”交換的時代,許多人從零開始編寫自己的BBS軟體,Christensen和Seuss的CBBS,其實就是最早走向“資訊高速公路”的BBS系統。1978年,大多數擁有調變解調器的人,CBBS是他們唯一能撥入的網路。CBBS點燃了電子通訊技術革命的導火線,虛擬佈告牌系統從此風靡世界。直到90年代初,具有豐富圖形介面的WWW系統出現,CBBS的愛好者們才開始轉向WWW形式的BBS。

參考資料:

Patrick Kampert:Low-key pioneer;Kevin Driscoll:Social Media’s Dial-Up Ancestor: The Bulletin Board System;Wikipedia;好奇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