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今日廣東·鄉音】早春二月艾花黃

2022-02-07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農業

田艾棉草一斤多少錢

在廣東雷州,有一個“舌尖上的習俗”——正月最後一天吃田艾棉餅。與艾蒿不同,田艾不僅不苦澀,而且有絲絲甜潤和芳香。用田艾做成的餈粑翠綠晶瑩,入口軟糯而香甜,讓人回味無窮。

醬紫FM出品

主播 | 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 實習生 夏菲婭

我的家鄉雷州,正月最後一天要吃田艾棉餅。有一首雷州歌謠,前兩句是:“正月強,田艾香。摘艾娘子走相將。”家鄉人稱青年女子為娘子,“相將”是相隨、相伴的意思。

小時候,我總是好奇“正月強”的“強”是什麼意思。後來才明白,“正月強”就是“正月窮”,是說正月已經到了最後那天。家鄉人忌諱說“窮”字,正像粵語中把“豬肝”說成“豬潤”一個道理。

田艾學名叫鼠麴草(又作鼠麴草)。《本草綱目》記載:“原野間甚多。二月生苗,莖葉柔軟。葉長寸許,白茸如鼠耳之毛。開小黃花成穗,結細子。”我小時候,生產隊的晚水稻收割後,原本應該犁冬曬白的稻田大都荒著,一直到清明前才翻犁。整個冬天裡,田地裡便長滿了田艾。到了早春,放眼望去,滿是金黃。

【今日廣東·鄉音】早春二月艾花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金黃的田艾是鵝最喜歡吃的草。寒冷的冬天裡,百草衰枯,只有田艾一大片一大片生機勃勃地生長著,密密麻麻,挨挨擠擠,在陣陣寒風中輕輕晃動。那葉子,從正面看,綠中泛著白色;從背面看,白中透出碧綠的光亮;葉背和莖上的白色絨毛像嬰兒臉頰上茸茸的汗毛,煞是惹人喜愛。牧鵝時,我總是忍不住蹲下身去,伸手去撫摸那些葉子,田艾頑強的生命力常常令我肅然起敬。

立春之後,田艾開始開花。頭狀花序從主莖頂端伸展出來,一簇一簇的,每一簇花都像一把撐起的小傘,傘越撐越大,米粒大小的白色花苞綻開成千絲萬縷的黃色花絲,黃色花絲又慢慢地變白,宛如絲絲縷縷的棉絮,所以人們又稱之為田艾棉,也叫白頭翁。田艾不像艾蒿那樣苦澀,反倒有絲絲甜潤和芳香。人們都認為田艾有助消化、解積膩、清胃腸的功效。

田艾沒有妖嬈的外形和豔麗的色彩,但我總覺得它樸素的外表下,潛藏著一股清新脫俗之氣和一顆堅忍頑強的心,宛如鄰家女孩,令人心生愛慕。

早春二月時,姑娘媳婦們臂彎裡挽個竹籃,專摘田艾頂端的嫩芽和花蕾。回來洗淨田艾,濾幹水,在石臼裡搗碎,和上糯米粉,大力揉成麵糰;椰子絲事先已經刨好,用土榨花生油炙過,花生和芝麻也是炒過的,和砂糖一起攪拌妥當,做成餡料;做餅時,掐一小團麵糰,在手掌中搓得滾圓,又用雙手捏成碗口大小的薄皮,託在手掌上,裝滿餡料,再用另一塊餅皮蓋上,把四周捏得密密實實的,便成一個圓圓鼓鼓的田艾餅;用菠蘿蜜樹葉從上下兩面把田艾餅夾裹起來,就可以上鍋蒸了。蒸出來的田艾餈粑,翠綠晶瑩,又透著絲絲金黃,未入口已經聞到縷縷清香,趕緊咬一口,軟糯柔韌,香甜可口,讓人回味無窮。(羊城晚報2021年03月28日A08版 責編:易芝娜)

編者按

本欄目歡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紀實性,以散文隨筆為主,緊扣嶺南文化。投稿請發至郵箱:hdjs@ycwb。com,並以“鄉音徵文”為郵件主題,個人資訊請提供電話、身份證號。

原標題:《【今日廣東·鄉音】早春二月艾花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