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合理密植玉米,對其生長的好處,方法原則如何科學把握

2022-02-04由 阿宋會種田 發表于 農業

如何數株數

全文共1625字,閱讀時間約為3分鐘

玉米一直以來是農民主要耕種的

糧食作物

之一,玉米種植有

幾千年的歷史

了,對於種植玉米有許多合理的理論及實踐。

其中之一就是,

合理密植

玉米,可以達成

玉米高產,

科學的處理單株和群體優勢最大化,達成玉米的最大產能。

合理密植玉米,對其生長的好處,方法原則如何科學把握

合理密植之下,根據土壤特點,充分地進行

水、光和肥

等要素的科學管理與控制,使得單位面積的產量達到最高值。玉米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一定要保證

光合面積達成最高

玉米高產栽培除了選種之外,更多的要

靠光、熱、水、氣肥

等各要素的合理控制,根據土壤的特點,結合

玉米品種

對於單位面積的

種植玉米株數

進行合理且科學的控制。保證單位土地面積之上,玉米株數種植最多,保證

根系能夠充分地得到供養

,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合理密植玉米,對其生長的好處,方法原則如何科學把握

這一切都有賴於單位

面積穗數

、穗位數和粒重的指數達到最大值。如何達到最佳狀態,需要注意以下細則。

一、玉米的合理密植到底有哪些好處

密植可以增加單位面積下植株的數量,而關鍵一詞是合理,精量播種才能達成個體和群體的最大優勢,保證整個玉米田的產量達到最優。那麼合理密植的優勢有哪些呢?

1、光能得到有效利用

合理密植可以提高

群體光能

的有效利用率,也就是說不僅能夠達成整個玉米田的

有效光照,

同時也可以保證個體植株能夠有

最佳的光照和通風

合理密植之下充分的考慮植株的通風,

不會引發倒伏

等問題出現。種植期間以單位面積的土地進行充分的研究,做到最精良的植株匹配,進行

合理密植

,光能得到匹配,而植株也會健康成長。

合理密植玉米,對其生長的好處,方法原則如何科學把握

2、玉米群體產量優勢要靠某一種優勢的提高而完成

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有以下三種:單位土地面積下的

穗數

穗粒數

穗粒重

。這三者是

正比關係

,無論是提高某一種,或是某幾種,都會達成

玉米增收

合理密植解決了玉米種植稀數時造成的

穗粒數不足的局面

。而穗粒數不足一定會影響玉米畝產收成。合理密植同時強調不可過密,否則

通風差,光照差

,又會影響穗粒重,導至粒少、粒小等問題。

合理密植玉米,對其生長的好處,方法原則如何科學把握

3、利用玉米葉面積,穩定光合作用的最佳效果

合理密植之下的玉米,

葉面積

最先發展起來,

抽雄揚花階段

,玉米的葉面達到

最大值

。合理密植之下的玉米群體,此時會成為玉米麵積最佳值。

此時的玉米群體

光合作用能力十分強

大,

幹物質生產積累多

,利於玉米量質的提升。從以上可以看出,密植後的玉米葉是整個玉米田中最想達成的光合作用最佳狀態。

合理密植玉米,對其生長的好處,方法原則如何科學把握

二、如何達成玉米的合理密植

從種植方法上要講求精量點播,種植密度上有嚴格的數量要求,一般來講以葉片的形狀來控制種植密度。土壤肥力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想要

增產增收,合理密植

,一定要關注土地的性狀。

1、合理密植需要充分考慮玉米品種

無論是哪種玉米品種,都要以葉片為計算和衡量標準。葉片平展,穗型較大的玉米品種以稀植為主要原則,

每畝在3000-3500株為宜

;葉片收斂性的玉米品種,

每畝在3500-4000株為宜

除了考慮葉片與穗型之外,還要看土壤狀態,肥沃的土地可以適當

密植

,如果土地貧瘠則

議席數種植

,以防玉米沒有足夠營養。

合理密植玉米,對其生長的好處,方法原則如何科學把握

2、常用的行距精量點播和寬窄行種植

實際過程中最常用的是行距精量點播,這種種植方法利於

機械化作業

。這種種植方式的特點是行距與株距基本保持一致,壟距控制在66cm左右。等距點播,使得

葉片和根系分佈均勻

,後期能夠充分利用光能。

另外一種種植方法為寬窄行種植法,即大壟雙行種植,

寬的在80-100cm,窄的為30-50cm

,此方法分佈不勻,前期光能利用較差,後期卻可以調節個體與群體間的矛盾,利於

通風透光

合理密植玉米,對其生長的好處,方法原則如何科學把握

無論是上述哪一種種植方法,都要切合實際的選擇適宜土地的品種,一定要做到合理密植。好的選種是成功的一半,那些

高產潛力大耐密型品種

是首選的品種之一。

種植期時切忌隨意調整種植密度,生長的特性不同,種植的密度也不盡相同,根據品種與氣候等條件已經

擬定的行距和株距不宜

在後期進行隨意更改。

過稀或是過密都將影響玉米群體的生長優勢,產量減少。最後

田間地肥水管理

也是至為關鍵的,鉀肥的後期供給是增產的最重要一步,密植期間要加強

肥水管理

,種盡其用,地盡其力,肥盡其效,一定會達成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