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陳出新:火炕眷戀

2022-02-04由 子若輕塵 發表于 農業

東北通炕怎麼住

每年十月,也即古人所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陰曆九月“授衣”時節,黃河以北的大面積地區進入取火烤曖期。我的老家府谷一帶緊鄰晉北與內蒙相連,燒炕取暖應該更早一點,在中秋過後十來天就要料持爐灶,摟柴打碳準備隨時即用的燒炕以禦寒。不然,寒風霜降到來,夜露沉重,裘單被薄那是很難熬受得起的。

炕起源於何時,不得而知。但是,從“炕”進入文人視野並大加讚賞是宋代的事。如外交官朱弁:

炕曖三十韻

風土南北殊,習尚非一躅。

出疆雖仗節,入國暫同俗。

淹留歲再殘,朔雪滿崖谷。

御冬貂裘蔽,一炕且蜷伏。

西山石為薪,黝色驚射目。

方熾絕可邇,將盡還自續。

飛飛湧玄雲,焰焰積紅玉。

朱弁作為南宋議和使官,沒想被金羈押十六載,其節直追蘇武,寫成文學史植多帙,其侄孫朱熹為其“行狀”,推崇備極。從詩中可以看出,朱弁對金國一帶習俗很是無奈,而且很是鄙視。但是,唯獨對東北的土炕不反對還大加激賞。

從這首詩的資訊透露,一以證明整個有宋一朝,長江以南不可能有以“西山石”碳為燃料,就連東京汴梁一帶的廣大華中平原也無暖炕這種輕易消魂設施。二是作為一個南 方人,朝廷命官盡然對敵國的物事如此著迷,“飛飛湧玄雲,焰焰積紅玉。”可以想見,以煤碳生成的土炕其魅力之無窮也。

“火炕”在金國統治的北京地區很是普及,金國重臣趙秉文“夜臥炕曖詩”是這麼說的:

京師苦寒歲,桂玉不易求。

鬥粟換束薪,掉臂不肯酬。

日糶五升米,未有旦夕憂。

近山富黑瑿,百金不難謀。

地炕規玲瓏,火穴通深幽。

長舒兩腳睡,曖律初回鄒。

門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

田家燒榾柮,溼煙泫淚流。

渾家身上衣,炙背曉未休。

誰能獻此木,助汝當衾裯。

“長舒兩腳睡,曖律初回鄒。門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睡在“火炕”上的安然自在,舒徐暢達可以到一種忘乎所以的境界。不要忘記,趙秉文此時朝中一品大員,竟然有睡於“火炕”如羽化的仙域鶴鄉之感覺。

“火炕”之美在女真詩人完顏疇認為,更是和“睡懶覺”的舒坦,“參禪悟道”的高覺聯絡在一起,讓它有了人間至境的超然。

如庵樂事

人間最美安心睡,睡起從容盥漱終。

七卷蓮經爇沉水,一杯湯餅潑油蔥。

因循默從規禪老,取次拈詩教小童。

炕曖窗明有書冊,不知何處是窮通。

老家府谷由於自古為煤都,到處是煤,故而取火便利。像如“火炕”這樣在大都市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受得起的重配,在我們那裡可謂是家必備,即使生活困頓到沒吃沒喝,大冬天一爐碳火還是要生旺的。所以,貫穿晉陝蒙一帶,但凡起房蓋舍,盤炕是必須,而且還是細活。

如果炕洞不暢,溜煙漏氣,不僅居住窩囊,弄不好發生煤氣中毒,那是要出人命的。通火炕洞周到,過火面積才能普及,詩中所謂“地炕規玲瓏,火穴通深幽”,即指盤炕時,炕洞必需縱向順流,不能有任何交錯阻滯。石板鋪設的大炕居家則為十人最闊,四五人宜適,二三人有之。至如車馬大店則是二三十人擠為一炕的大通鋪,風雪交加之夜與之入住,熱鬧非凡,關鍵是暖和如春,離愁別緒頓然消失如煙一樣,在夢鄉中也難以覓尋。

炕鋪齊備,在地下與炕上之隔的炕楞就顯得特別醒目與重要。大戶人家的炕楞講究堅硬與美觀,必然選黃亮而散發清香的松柏木以橫亙嵌蓋,既分天地之尊卑,規定坐姿與立站之長序;也將一屋之格局設大化小,虛實配置之勻稱,處一室之中而知自然渺妙之玄哲。

有了炕鋪、炕楞,連線炕臺的爐臺就猶為重要,它必須南轅北轍不說,還得東北對西南角,儘量將間隔距離拉大,以求風力強,過火面積兼顧均勻。府谷話裡的“鍋頭”與“閣落”,最初就是“灶臺”與斜對著“煙囪”出口處的專指。“鍋頭”是灶臺通炕的入口,最暖和,一般為老年尊優之顯位,老婆娃娃年輕人是沒有資格搶佔和僭越。

爐臺的設定,為了衛生和通風的取便,一般選在靠門的壁牆;其次大小高低也很重要,太低則拿端尋揣,生火造飯不便,彎腰霸胯日久天常不論男女誰都難以支撐。太高欺主,火星飛舞,炸油亂濺容易傷到灶孃的嫩膚俊眼。灶臺合理的位置是低於炕楞下沿不過二三分,寬不出牆門,長一般為炕長的四分之一即可。

務飴孩子的家庭在爐臺與灶臺的以炕楞為界處,必然要搭建一個帶窗戶的隔段,將暖炕與灶火重地區以分開,以防蒙稚的冒失被燙被燒傷。像我們家的祖上,不僅炕臺與灶臺有隔,而且,在炕上與地之間,專設一臺門,門兩側是直通仰塵的雕花櫊檔,這樣,居於炕上就自成體系,避除不關事之童僕閒傭的拂撓。居於紫禁城裡的皇帝老兒,將自己龍御憩息的地方叫“暖閣”也即之意。只不過農家人是取暖做飯分不開,而黌門巨室居與食是分別處置的不同而已。

灶臺的設定以巧妙為宜,一般設大小兩個爐堂,前邊的口小,坐的是小鍋,後邊的口大佔去鍋臺三分之二的面積,常年穩一個大肚子鐵鍋上去,一年四季的來人過節烹煮蒸燴等吃食就全指望它的優秀表現了。爐子壘成,風力如何,爐火的快與不快,全在於爐堂下面的爐燼的深淺容積。它的面積闊卓寬大,進風充裕,助風動力強勁,那麼,借風使勁的灶火就沒有燃燒抑鬱的道理。

所以,真正勤快之家衡量之標準主要看這家的爐燼灰是否出快,而我們那裡的好泥匠為人料持爐灶從來不說先掏爐燼,總是在炕洞的翻揭上下功夫。因為,翻揭炕洞費時費工,工本貪得多,自然工錢就可觀。如果讓你先挖爐燼試一下,那不是自廢武功嗎!

其實,對於我們這些祖輩在炕頭上長大的人而言,讚美留戀火炕的溫馨與溫暖,主要還是隔不斷家鄉的那份情感,那些文化給人的滋潤與營養;人常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實強調的是人在不同環境下的因地制宜而發明而創造,誰能說這樣的創造與發明不是巧奪天工的奇蹟?

火炕,扯不斷的兒時記憶,更敬佩你身上火焰般的熱情和家鄉民人的無比神奇的創造力!

2018年11月29日渭南山榆居次

陳出新:火炕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