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這個藥比苯醚甲環唑活性高几倍,小麥用它拌種,土傳病害全搞定

2021-05-02由 搐峰談歷史 發表于 農業

苯醚甲環唑和什麼復配

小麥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莖基腐病是小麥生產上發生最普遍,危害最嚴重的土傳病害,由於他們主要危害小麥的根莖部,十分隱蔽,初期很難發現,等到抽穗灌漿期,地上部分才表現出死株等明顯症狀,但是,已經錯過了最佳防治期?,只能眼巴巴地看這成片成片的小麥死去,造成巨大減產,發生嚴重是甚至絕收,危害十分嚴重。由於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等拌種劑已經使用多年,病菌已經產生了很強的抗藥性。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新型拌種劑,在小麥播種時,只需用這個藥拌一次,幾乎全部土傳病害全部搞定。

這個藥比苯醚甲環唑活性高几倍,小麥用它拌種,土傳病害全搞定

危害症狀

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莖基腐病,主要危害地表以下的根莖部,發病初期,病菌主要危害莖基部1~2節的葉鞘和莖,只是在葉鞘或莖上出現黃褐色斑點,地上部分症狀不明顯。春季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降雨量增加,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病菌在莖基部快速大量繁殖,病斑不斷向四周擴充套件,地上部分小麥生長放緩。進入四月份,病害繼續危害,最後病斑繞莖一週,水分養分無法向上輸送,造成病斑以上部分由於無法獲得足夠的水分和養分,在溫度較高的環境條件下,導致大量植株枯死。

發病特點

病菌主要主要以菌絲遺留在土壤中的病殘體或混有病殘體未腐熟的糞肥及混有病殘體的種子上越夏。秋季溫度逐漸降低,氣候變得涼爽。小麥播種後,土壤中殘留在病殘體上的各種病原菌,開始萌發,產生大量的菌絲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主要藉助雨水、灌溉水和空氣等物質在田間植株間進行傳播,病菌接觸到其它植株後,產生芽管侵入寄主,完成在侵入和多次侵染。在溫度和溼度適宜的情況下傳播和蔓延速度十分迅速,很快造成嚴重發生。

這個藥比苯醚甲環唑活性高几倍,小麥用它拌種,土傳病害全搞定

發病原因

小麥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莖基腐病發病原因很多,但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秸稈還田:由於全國性的禁止焚燒秸稈,連年秸稈還田,將秸稈上大量的病菌隨病殘體一起留在土壤中,隨著年數的增加,土壤中病菌數量逐年增多,從而導致這些病害發生逐年加重。

這個藥比苯醚甲環唑活性高几倍,小麥用它拌種,土傳病害全搞定

(2)品種不抗病:全蝕病、根腐病、莖基腐病是最近幾年才成為小麥的主要地下病害,目前抗病品種很少,導致這些病害逐年發生嚴重。

(3)氣候原因:這些病害發育溫限3~35℃,適宜溫度19~24℃,小麥發芽最適的溼度是15-30%,最適的溫度為15-25度,與病害發生的溫度和溼度,幾乎完全一致,不但有利於小麥出苗生長,也有利於土壤中病菌的發生和繁殖,春季,溫度開始回升,再次出現病害的發生高峰期,導致這些病害發生逐年增多,危害逐年加重。

藥劑介紹

矽噻菌胺是由美國孟山都公司發現、並由其開發、銷售和生產的噻吩醯胺類殺菌劑。與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等三唑類、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的作用機理不同,其是病菌ATP抑制劑,抑制病菌體內ATP合成,病菌得不到能量補充而死亡。用矽噻菌胺處理種子後,可以保護植株免遭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等病菌的侵擾,減少病害對小麥的侵害,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持效期長,還能提高作物產量。

最佳防治適期

小麥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莖基腐病等土傳和種傳病害,最佳防治時期有兩個,一是在小麥播種期拌種,二是在小麥返青拔節前噴淋。

(1)小麥拌種:在小麥播種前,每畝用12%矽噻菌胺懸浮種衣劑25~30克,拌麥種10~15公斤,加適量水進行拌種,可有效阻止土壤中病原菌的侵染和殺滅種子表面和種子內部的病菌,防治效果十分突出,而且持效期也很長,基本上可確保整個小麥生育期不會發生。

(2)噴淋防治:在小麥播種時,如果沒有拌種,作為補救措施,可在春季麥苗返青拔節前,用43%戊唑醇懸浮劑14-23毫升/畝,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淋麥苗,連噴1~2次,也可有效防治以上病害的蔓延,還能控制麥苗,防治小麥發生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