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核醫學檢查“輻射”知多少?

2022-01-25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農業

核素檢查是什麼

「本文來源:晉中晚報」

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核醫學科 楊寶軍

作者簡介

楊寶軍,男,中共黨員,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核醫學科主任,山西醫科大學核醫學碩士研究生,2009年8月在晉中一院核醫學科工作;山西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委員,晉中市醫師協會腫瘤分會常委,山西省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甲狀腺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抗癌協會放療專業委員會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學組委員;晉中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參與編寫《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與臨床應用》。

厚厚的防護門、黃黑相間的醒目輻射危害警示標識、幽深的病房……讓人有種望而卻步的感覺。很多人“談核色變”,對“核”的理解還多停留在原子彈、核輻射、核汙染層面,卻不知核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電力、醫學、農業等多個民用領域,而核醫學正是核技術在醫學領域和平應用的產物,在科研、診斷、治療等方面,為呵護人類健康作出巨大貢獻。

一、什麼是核醫學檢查?

相對於內、外、婦、兒這些大家熟知的學科,核醫學是個“小學科”,是利用核技術來診斷、治療和研究疾病的一門新興學科。核醫學作為醫學現代化的主要標誌之一,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

核醫學檢查包括體外分析、核素功能顯像(SPECT/CT、PET/CT、PET/MRI)和功能測定等。核醫學檢查廣泛應用於全身各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如骨病檢查(骨顯像)、甲狀腺疾病檢查(甲狀腺顯像)、腎顯像、異位胃粘膜顯像、肝膽顯像、心肌灌注顯像、術前前哨淋巴結顯像、惡性腫瘤原發灶及轉移灶的檢查等。核醫學成像為代謝成像,與超聲、CT及磁共振(MRI)結構成像原理有本質不同,可以更早發現疾病,如核醫學檢查應用最多的全身骨顯像,比X射線檢查要早3個月至6個月發現腫瘤骨轉移病灶。

二、核醫學檢查,輻射來自哪裡?

不同於放射科、CT和放療科,核醫學檢查是患者服用或者被注射放射性藥物後,體外探測其在體內的分佈情況,從而瞭解組織器官的形態、代謝和功能,患者即是“移動的輻射源”,像太陽一樣向周圍輻射。由於核素引入體內,由此引發了患者周圍人員對“核”的恐懼。而放射科、CT室和放療科的患者接收的是外照射,一旦離開輻射場所即和普通人一樣。

三、核醫學檢查,輻射安全嗎?

核醫學受檢者是安全的。核醫學檢查使用的都是短半衰期核素,僅以非常少的化學量引入體內。以核醫學最常用的核素99mTc為例,其半衰期6小時。注入患者體內後隨著時間會很快的衰減,同時加上藥物從體內的代謝和排洩,一般在患者體內的有效半衰期最多為2至3個小時。而PET/CT顯像常規顯像中使用的18F物理半衰期僅為110分鐘。總的輻射劑量在較低的水平,範圍大概在1至7mSv左右。

以使用核素量較大的骨顯像為例,常規注射量25mCi,輻射劑量約為4。2mSv,明顯低於常規胸部CT平掃的劑量。同時,由於放射性藥物具有很高的生物學探測靈敏度,與CT或MRI造影劑相比,所需化學量很少,不干擾破壞體內生理過程的平衡狀態,通常沒有過敏反應。注射核素顯像劑以後,不會干擾其他影像檢查(如超聲、CT、MRI等)。

孕婦、兒童一般情況不進行核醫學檢查,但不是絕對禁忌,病情需要,也可以做。

哺乳期婦女必要時也可以接受核醫學檢查,使用10mCi18F-FDG行PET檢查只需停止哺乳2小時,使用20mCi 99mTc-MDP行SPECT檢查無需停止哺乳。

四、顯像後患者對周圍人群的輻射劑量如何呢?

這也是患者及醫護人員非常關心的問題。眾所周知,日常生活中來自各種射線的輻射無處不在:空氣、土壤、電視、電腦、手機、空中旅行等都會使我們受到一定劑量的輻射;目前對於公眾的最小年劑量限值1mSv/年。

那麼,同樣以目前用藥量相對較大的全身骨顯像為例。患者注射25mCi骨顯像劑後2小時至5小時進行顯像,檢查結束後以不同的距離、固定時間測定其對周圍的輻射劑量,可以看出在距患者10cm的距離,接觸患者10分鐘,需要同時接觸600個患者,才能達到1mSv的公眾劑量限值。由此可見儘管我們建議受檢者在檢查當日要儘量避免與嬰幼兒及孕婦的密切接觸,但實際上當患者檢查結束之後體內的放射性水平已在相當低的水平,一般不會對與之密切接觸的周圍人員造成影響。

總之,核醫學顯像放射性藥物的用量都被嚴格控制在絕對安全的範圍之內,不會對受檢者及周圍人員造成輻射損害。正確的認識核醫學,避免不必要的恐懼,有利於核醫學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更大作用。

五、醫務工作者如何應對核醫學受檢者?

核醫學工作人員因為需要每天接觸大量受檢者以及大劑量放射性核素治療的患者,考慮到累積劑量,所以需要注意防護。而其他非放射科醫務工作人員僅偶爾接觸部分核醫學受檢者,累積劑量低,故無需特殊防護,穿普通工作服即可,孕婦除外。

六、核醫學檢查後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患癌?

人類本身就是在具有放射性的自然界中產生,每天生活在宇宙射線、土壤和建材中的各種射線以及電腦、手機等電磁輻射的環境之中。吃的水果、蔬菜,喝的水中都有放射性核素。所以在核醫學檢查時服用的安全劑量放射性藥物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誘發癌症。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核醫學檢查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疾病的早期診斷、分期、預後判斷及療效觀察等,核醫學檢查安全可靠,無論是患者還是我們醫護人員都應該科學、理性地看待所謂的“核輻射”問題,清除對核醫學檢查不必要的恐懼心理,進而提高疾病的診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