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河南南陽唐河民間飲食及禮俗

2022-01-25由 王松軒 發表于 農業

包穀糝是甜的嗎

河南南陽唐河民間飲食及禮俗

我縣民間的飲食,以小麥、玉米、高粱、紅薯、大米、小米、豆類、黃酒、米酒、白酒為主,不論城鄉均日食三餐,喜歡吃饃。一般是早上吃稀飯,中午吃麵條,晚上吃稀飯或麵條。家常便飯是稀飯、麵條、米湯、乾飯。四時節日、接待賓客或閒暇時候,注意細做而食,適當改善生活,如包餃子、做滷麵、炸油條等。我縣民間飲食中蘊涵有豐富的文化內容,特別是以小麥麵粉為主料的飲食製作,更是體現出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家 常 飲 食

唐河的飲食風俗兼有南北方的特點,山區、丘陵和平原地區因自然環境和歷史的差異,加之各地傳統文化積澱的不同,故而有著彼此各異的飲食習慣。

我縣的食制通行一日三餐,俗稱“一天三頓飯”。早餐,有的稱“早飯”,有的稱“早起飯”;午餐,有的稱“午飯”,有的稱“晌午飯”;晚餐,稱“晚飯”,多數稱“喝湯”等。正餐之前的飲食統稱“墊”,零食叫“零嘴兒”。

在一日三餐中,南陽民間多食用以下食品和飲品:

糊塗稀飯的一種。其原料為紅薯、紅薯幹、紅薯面、玉米麵或高粱面。做法是:先將紅薯切塊,放入水中,再把紅薯面攪成糊,待紅薯或紅薯幹煮到八成熟時,將紅薯麵糊(或玉米麵糊、高粱麵糊)倒入鍋內攪勻,也叫紅薯糊塗。

包穀糝稀飯的一種,亦稱玉米糝。先將玉米籽磨碎成糝,待水燒開後,將用水攪成稠糊狀的玉米糝倒入鍋內攪勻,然後用文火慢慢煮10到20分鐘即成。傳統吃法是在裡面放紅薯或紅薯幹,稱紅薯包穀糝,吃起來甜中帶香,是南陽民間早、晚常吃的一種食品。

麵疙瘩稀飯的一種,用料是白麵(即小麥面)。做法是先將白麵攪成糊狀,待水燒開後,一手端面糊,一手拿筷,將麵糊慢慢倒入鍋中,筷子在鍋中朝一個方向較快地攪動,這樣麵糊就成了一個個米粒大小的麵疙瘩,煮熟即成。有甜、鹹之分,不放鹽就叫甜麵疙瘩,如果放入用香油、鹽醃好的蔥花,則成為鹹香可口的鹹麵疙瘩。也有將雞蛋攪開後放入甜麵疙瘩中的吃法,稱“雞蛋麵疙瘩”。

麵條 麵食的一種,有湯麵條、撈麵條和蒸麵條等數種吃法。原料一般為白麵。

雜麵條麵條的一種,是用小麥面摻綠豆或黃豆麵擀成的麵條。綠豆麵和黃豆麵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但它鬆散,不易成團,摻些小麥面後,麵條的韌性就會增加。裡面放入紅薯葉或芝麻葉,是我縣民間常吃的一種麵食。如今芝麻葉綠豆麵條則成為一種風味獨特的麵食,頗受人們歡迎。

湯麵條麵條的一種。將麵條下入開水中,放入自己喜歡的調料,可做出多種風味。如加入炒羊肉,再攪點麵糊,就成為味道鮮美的羊肉糊湯麵。若加入豬肉炒蘿蔔,再加少許辣椒,攪少許麵糊,南陽民間習稱這是肉糊鍋麵條,是過去節日才能吃的美味佳餚。

撈麵條麵條的一種,又分為熱、涼兩種。熱撈麵條就是將煮好的麵條撈出,澆上已做好的澆頭(帶湯的餚)即成。澆頭種類較多,如蕃茄雞蛋、蒜薹或芹菜炒肉等。涼撈麵條,亦稱涼麵條,就是將煮好的麵條撈出放入涼水中冰一下,然後拌以蒜汁、黃瓜絲等,涼爽可口,是夏季人們常吃不厭的主食。

漿麵條湯麵條的一種。即在漿中下入麵條。漿的原料是扁豆、豌豆或綠豆,其做法是將豆子用水浸泡至膨脹,然後將其磨成漿,再過濾去渣。取漿汁在鍋中煮沸,放入花椒、大小茴香、鹽、蔥、姜、花生、芝麻等,最後下入細麵條或芹菜段,煮熟後淋上香油即成。它稍帶酸味,清香可口。

窩窩頭 饃的一種,將發好的紅薯面用手捏成圓錐狀,饃頂尖圓,饃底凹窩,放鍋內蒸熟。它是過去民間粗糧的習慣吃法。

包子饃的一種。有豆包和菜包之分,即在饃中包入豆餡或菜餡而成。豆包子:將綠豆或豇豆加紅棗煮爛,拌入適量的砂糖,做成球狀,將發好的紅薯面或白麵擀成一個個小圓片(也可用手捏),包入豆餡,蒸熟即成;菜包子:其做法同豆包子,因其內包的餡是菜,故名。它有葷、素餡之分。豆包、菜包是南陽民間喜愛的一種食品。

菜卷。將和好的面擀成薄面片兒,攤上調好的菜餡,從一邊捲起成卷煎,兩手各執一端往中間擠,放入鍋內蒸熟。

菜盒 將兩層圓面葉夾菜,捏邊後炕熟即成。

煎餅 麵糊加入雞蛋、鹽、蔥花、五香粉等,在鍋內刷油烙成。攤煎餅以綠豆麵最佳,白麵次之。

花捲饃饃的一種,是粗細糧混合吃的一種饃,用料有紅薯面、高粱面或白麵。把發好的白麵擀成圓片,上面攤上發好的高粱面或紅薯面,從一邊捲起成粗條狀,然後切成一個個大小適度的饃。因切面成條狀花紋,故稱花捲;又因其花紋如狐狸頭上的花紋,故又有狐狸頭饃的別稱。

油旋饃烙饃的一種。先將和好的白麵擀成圓片,上放香油、鹽、五香粉、蔥花,從一邊捲成條狀後,再從一頭盤成圓錐狀,壓平後擀成圓片,放入鍋內烙熟,烙時要翻幾次。此法烙成的饃成一圈一圈的螺旋狀,故稱油旋饃。此饃吃起來外焦裡軟,鹹香可口,是一種人人喜愛的特色食品。

餛飩 用很薄的麵皮包肉餡兒,用水煮食之,湯內可放青菜、海帶絲。餛飩的湯很講究,要湯清味鮮。

扁食一種麵食,亦稱餃子。將白麵和好擀成薄薄的圓片(或切成梯形面片),包上餡後下鍋煮熟,撈出即成。有葷餡餃子和素餡餃子之分,放肉的餡成葷餡,不放肉的餡叫素餡。做餃子餡的原料有多種,如蘿蔔、白菜、韭菜、豆腐、雞蛋等。它是城鄉人民愛吃的一種特色食品。

米飯小米蒸的叫“乾飯”,稻米蒸的叫“大米乾飯”,高粱米蒸的叫“桃秫乾飯”。

大鍋菜也叫雜燴菜,以雜為特點,主要用料有肉、粉條、白菜、蘿蔔、豆腐等,隨意而為,沒有嚴格的規定。這種菜做起來省事,是過去農村過年時必吃的一種菜。

過去以粗糧為主,“紅薯幹,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由於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粗糧細做,在民間已成為一種美食享受。

民間飲食多在飯場之上。吃在飯場,是農家吃飯既普遍又獨特的習慣。農村中一家人很少在桌上吃飯,每村都有幾個固定的吃飯場所,夏季多在大樹下,春、秋、冬在背風向陽處。吃飯時候一到,人們(大多為男人)都端上飯菜,或以筷子串饃,或以手心夾饃,陸續趕到飯場。飯場上,上至國家大事,下到村內新聞,無所不談。這種飯場不僅起到了議論時事、交流資訊的作用,而且成了民間飲食展覽的場所,具有豐富而生動的民俗文化內涵。

唐河縣的宴席

宴席規模比較大或者有婚喪嫁娶時叫待客,宴席多為“八大件”,先酒後飯。喝酒時有個壓桌果碟或4個小菜,4葷4素8個菜盤,酒興時猜枚划拳,酒後4大菜盤和4大湯碗交替上席。吃飯時齊上4大碗。平時和節日待客,菜有4-8個不等,一般葷素各半。酒類有白酒、啤酒、黃酒、葡萄酒。白酒一年四季都用,黃酒一般在冬、春兩季,啤酒則在春末以後用的比較多,秋後逐漸飲用較少。

唐河縣的禮節

唐河人民自古講究禮節,建國前,男女在春節、久別重逢或嫁、娶、喪事時向長輩行跪拜之禮。解放後,此禮逐日漸少後消失。其它除陳規陋習外,一些傳統禮節仍為人民群眾所遵循。

尊長之禮:晚輩見到長輩,先稱呼問好而後說話。晚輩在外在回鄉探親,先探望長者。近族有客,一般都長輩作陪。一家人吃飯,先給長輩端飯,先給長輩盛飯。處理家務,要徵求長者意見。長輩年老有病,晚輩在床前護理。

走親訪友之禮:春節、五月端午、八月十五等節日,親友互拜,饋贈禮物。婚喪、喜事和起房蓋屋等大事,親友分別參加或弔唁,鄰人關照、協助。平時,親友也要互訪,鄰人促膝談心。

待客之禮:客人吃飯,宴席分上座、陪座,按照親戚遠近、輩分高低、年齡大小,從上座依次分配座位,席間依座次斟酒、讓菜。入席前,倒茶讓煙,有的讓糖果、瓜子之類,互相問候和祝福,家有老人者,必先問安。

見面之禮:鄰相見,先打招呼,愛說“吃了啦”、“今兒幹啥”等。

禮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逐步加快,再加上外出務工人員的逐漸增加,禮節也逐步和外地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