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常州之最(系列四)

2022-01-25由 薔薇看中國 發表于 農業

沙河桂茗是屬於什麼茶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常州歷史,熟悉常州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弘揚愛國精神,我將陸續分期從一些常州地方文化書籍中,精心編輯出一個系列的常州之最。因平臺文字有限,每期儘量篇幅精短,通俗易懂。本文已釋出了三期,得到了許多網友的關注,但在其它平臺(如百度、網易)分享時,請網友註明來處,以便於本作者即時與大家相互學習交流,感謝大家的理解和支援!本文為常州之最系列第四期。

常州之最(系列四)

最早編選中國詩文總集的人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是常州著名文學家蕭統主持編選的36卷《文選》。他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天監元年(公元502)立為太子,未繼位即卒,諡照明,稱昭明太子,因此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此集散佚後,後人再輯稱《昭明太子集》。

常州之最(系列四)

蕭統自幼喜愛文學,博覽群書,對歷代文學作品有很高的鑑賞能力。招聚文人學士劉勰、王筠、陸陲等人集於東官,討論篇籍,商榷古今。先後選錄自周代迄於六朝七八百年時間,計130位知名作家和少數佚名作者的詩文辭賦700餘篇,分三十七類,使不同時代的各種文體的主要代表作賴以儲存,是研究梁以前文學的一部重要參考資料。

選錄標準上,蕭統把經、史、子和文學區別開來,大膽地把它們排除在文學範疇之外,只是對史書中“綜緝辭采”、“錯比文華”的論贊,才入選進去。讚賞“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辭藻華麗,聲律和諧的楚辭、漢賦和六朝駢文在《文選》中佔了相比重,詩歌也都選對偶詩句比較嚴謹的顏延之、謝靈運等人作品,陶淵明等人平易自然的詩篇入選較少。它是各家代表的總集,閱讀比較方便,《文選》成了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必修書。杜甫教其子“熟精文選理”。

常州之最(系列四)

常州之最(系列四)

最早獲獎的地產名茶

常州的金壇、溧陽生產茶葉,始於唐代。金壇、溧陽丘陵山區土地肥沃,風景秀麗,松林蔥鬱,翠竹茂索,水庫碧波,蒸汽升騰,雲霧瀰漫,空氣明淨,形成得天獨厚的茶樹生長的自然條件,加上省內領先的茶葉加工技術,生產的茶葉茸毫細嫩,條索微曲,色澤翠綠,湯色碧而明亮,滋味醇而有回味,氣味清香而悠長。

金壇茅山青鋒1984年榮獲國家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稱號,1990年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為全省茶葉行業唯一的國優銀獎。此後,金壇的雨花茶、雀舌茶、銀芽茶、旗槍茶,溧陽的南山壽眉、水西翠柏、沙河桂茗、前峰雪蓮、竹簀碧螺春等相繼於1985年、1986年在國內、省內狹獎。茅山青鋒於1983年由國營茅麓茶場研製成功,外形扁平,挺直如劍,勻齊光滑,色澤綠潤,嫩香高爽,湯色清澈綠明,滋味鮮醇,葉底嫩綠明亮。

常州之最(系列四)

常州之最(系列四)

出進士最多的城市

宋代常州出進士226人,取士率為同期全國進士總數36804人的2。2%,為常州歷代進士總數的51%,居全國出進士最多的城市之列。

宋代常州出進士最盛的是熙寧三年(公元1020年),出34人;熙寧六年次之,出31人;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政和三年(公元1112年)又次之,分別出23、22人。該4年計出進士110人,佔宋代常州進土總數的14%。其中大觀三年常州府出進士53人,取士率為全國錄取總數300人的17。6%,一時全國轟動。

該年宋徽宗特賜“褒詔”,日“進賢”,並給常州郡守、府學教官各晉升一級。為紀念這件盛事,郡守徐申於狀元橋南建進賢坊,旁建榮賜亭。現在均位於原常州府中學堂遺址、現常州市二中校園內。

常州之最(系列四)

常州之最(系列四)

現存最早的地方誌書

宋鹹淳《毗陵志》30卷,宋史能之纂,宋刻本已少見,明刻本北京圖 書館存(殘),清嘉慶二十 五年趙懷玉刻本,京、津、滬、寧、常、錫均存。

常州之最(系列四)

最早的書院

北宋崇寧年間(1102- 1106年),受學於程頤的周恭先在城東鄉夾城圖創辦城東書屋,後因從遊者日眾,原舍狹小,另建城西書屋,元初改名為龜山書院。

常州之最(系列四)

最早的糧庫

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常州郡守俞竣在縣治府橋南街東面始建糴納倉,僅有3個倉廒。紹興八年,郡守王縉又增建8個倉廒,另建廳屋之楹,作為交納全縣漕糧之用。

最早的石級碼頭

玉帶河皇糧庫碼頭,建於南宋紹熙四年(公元1193年),碼頭附近還建有漕倉10餘間。

常州之最(系列四)

僅存的季子祠遺址

季子原名季札,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第四個兒子,公元前547年封於延陵。季札以道德高尚、多聞知禮、信守諾言聞名於春秋時期,曾多次辭讓王位,幾度出使中原諸國,是傑出的政治家,連孔子都很佩服他。死後被封為嘉賢大帝。後人為了紀念他,為他建了很多廟和祠堂。據宋代《鹹淳毗陵志》記載,那時延陵季子廟有三處:南廟在晉陵縣東郭外,北廟在武進縣博落坡,西廟在潤州曲阿(丹陽縣),常州的季子祠有三處:一處在郡學講堂東,一處在通吳門鐵冶巷,還有一處在天慶觀(即玄妙觀),都已毀廢。現存的唯一一座季子祠遺址在人民公園內,是一座小亭子,裡面有塊碑,上面有季禮的像。這個遺址是明代供武七年(公元1374年)常州知府孫用移建的。

常州之最(系列四)

最早的清真寺

常州清真寺,原名真教寺,建於明初。明萬曆年間知府馬化龍重修。太平天國時,該寺毀於戰火。清同治八年,在原寺基上建圍牆。同治九年,蓋大殿3間。同治十三年,添建水房等,並將大門設在雙桂坊,定名為清真寺。1958年,按照一般清真寺大門朝東的特點,將大門移建於公園路。

常州之最(系列四)

最早的中藥店

童寧遠藥店創辦於明天啟二年(1622年),原名童寧遠堂,創辦人童浩山,地址南大街11號。民國26年11月,常州淪陷,該店房屋、貨物均被焚燬。翌年秋,在原址草草復業。民國28年春,在廢墟上重建新屋,擴大門面,恢復營業。民國35年,由於老闆兄弟糾紛,三開間門面一分為二,南面改名為童寧遠南號,北面改名為童寧遠元號。1956年1月,兩店合併,取消南號、元號,恢復原店名。

常州之最(系列四)

最有名氣的梳篦店

真老卜恆順梳篦店,坐落在古運河畔篦箕巷60號,專門銷售常州梳篦廠等單位生產的各色木梳篦箕。這家梳篦店開設於明朝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第八代傳人卜仲寬。

從開辦起,該店一直是 一開間單門面, 前店後作坊,店堂內前後各有一塊招牌, 前面的一塊上書“真不二價”,後面的一塊上書“真老卜恆順梳篦店”,櫃內貨架上方有塊橫匾,上書“二百餘年老店只此一家”,3塊牌子的字均用真金製作。店門口掛著用生漆真金製作的大型木梳和篦箕,年長日久,油漆脫落卻從不翻新,以示老店。店門前建有過街棚,以13根椽子為標識,歷代從不修葺變更。老顧客叫小輩來常州採購梳篦,只要記住以上標記就是真老卜恆順梳篦店。清同治年間,武進知縣曾為該店寫告示牌,意是“該店為祖傳老店,聲譽久著,同行業中不得以異字同音作店號進行仿冒,違者將受懲處”。

該店產品因選材優良,技藝精湛,質量上乘,信譽卓著而馳名中外。清光緒年間,梳篦精品進貢朝廷,獲得“官梳名篦”美稱。清朝所需貢品梳篦絕大部分是在卜恆順選購的。1915 年,該店產品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國際和平展覽會上獲得銀質獎;1926年,在費城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至1949年,共獲得國際國內金銀質獎10餘枚。民國初期,篦箕註冊使用白象商標,並在揚州謝復春、杭州孔連春、漢口戴春林等設專櫃經銷。1953年, 卜恆順聯合6家大型梳篦店,成立大陸梳篦產銷聯營處。梳篦產品已經過四代的發展過程。第一代是單純的日用品;第二代是日用品與工藝品的結合,如天鵝梳、熊貓梳、金魚梳等;第三代是藝術欣賞品,如四大美人、十二金釵、京劇臉譜等;第四代是髮飾和胸飾產品,如扇形梳、牡丹插梳、蝴蝶對梳等。梳篦品種有220多種,銷售到美、英、日、德、加拿大、西班牙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87年1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在整治運河中,把篦箕巷改建成購物兼遊覽的具有古建築風格的商業步行街。真老卜恆順梳篦店拆除後,專門建造了一座篦箕樓,依舊打著原來的金字招牌。

最早的育嬰堂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常州慈善人士在西橫街建育嬰是,專司育嬰慈善事業。乾隆七年、同治五年曾兩次重建。民國初,在東橫街復建。

最早的養老院

清乾隆年間(1736一1795年),常州地方人士在東門外直街創辦老人院,收養病弱殘廢孤老,民國初改為救濟院,解放前夕在院老人24名,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

最早的糧行

大陳糧行開設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開辦人陳茂林。

最早的木行

常州最早的木行,據屠氏宗祠發現的碑文記載,大約始於清嘉慶年間,為屠明安所開的屠源豐木行。它位於北門外天祥橋。

屠氏最早為安徽婺源“山客”(從事木材長途販運)出身,早年因為皇廷採辦木材得到朝中高官恩寵,靠官託勢起家,領到了很少由戶部頒發的 “牙貼” (營業執照)。 有了“牙貼” 後,就可以成為中間商,設“牙行”(也就是後來所稱的木行)從事買賣。

屠氏為什麼來常州定居設木行呢?這主要得從常州的水域環境說起。首先,常州水系運輸極為方便,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特別是常州的水質最適宜儲存原木。因為常州運河段水源來自長江,水混含有泥沙,流至無錫洛社附近,就與太湖水溶合逐漸變清了。原木浸泡在清水中,容易發黑,產生青苔腐朽,不利於長久儲存,而停泊在含有泥沙的黃水中,反有利於木材養護。所以在解放前,常州的木行特別多,木業尤為發達,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由於常州最初的木業為屠氏壟斷經營,可謂“生意興隆,財源茂盛”,它不僅滿足本地木材需要,還從事批發經銷到宜興、溧陽、金壇、湖州等地,成了附近諸縣的材集散地,達到日進鬥命,後來有人把該木行所在地“溝巷”改稱鬥巷,延續至今,屠家由此一躍成為常州的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