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在萬物內卷的時代,選擇“躺平”也許是中產們最好的結局

2022-01-22由 無用W 發表于 農業

中產地產是誰的

首先說說為什麼只談中產,因為頂級富豪們是這個社會的規則制定者,不存在內卷的問題;底層貧民無論主動還是被動一直都在“躺平”,參與不了內卷。

人人皆可卷,萬物皆可卷。“內卷化”在2020年非常意外地破圈流行起來。

從清華學生連騎車都在跑程式的“內卷之王”到上海小升初15頁簡歷的超級“雞娃”;從996到716(每週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從搶房限購到基金股市暴跌……

超強的工作強度、超大的競爭壓力、一茬茬被收割的積蓄……

焦慮的中產們在工作、買房、結婚、生娃、雞娃、被收割的道路上一層層地捲成了“千層卷”。

“內卷”這兩個字,來源於爪哇島的小農經濟。

上世紀爪哇島上的農民,因為島上的耕地有限,所以島民拼命種地。因為種地需要勞動力,所以有了糧食餬口之後就努力生娃,孩子多了餓肚子,島民更加拼命種地,因為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所以餬口之後更加努力生娃。

為了養更多的人,農民們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氣在那有限地上耕作,但地就那麼大,到後期,農民們的投入和產出完全成不了正比,雖然島民們一代比一代更加努力,但隨著人口增多,人均糧食反而越來越少,生活水平越來越差。爪哇島上的農民們陷入了越努力越不幸的怪圈子,這就是“內卷”的由來。

放眼當下,中產們似乎也陷入了一個個越努力越不幸的怪圈中,在這些怪圈中下面幾個尤其不幸。

首先是“雞娃”。

在萬物內卷的時代,選擇“躺平”也許是中產們最好的結局

當前,中國社會中的中產,大部分是70、80年代靠讀書實現了階級躍遷。讀書讓他們自己甚至自己的家庭改變了命運,“讀書是最好的出路!”這個認知深深植根在廣大中產的腦中。於是“雞娃”這個事情變成了中產們最大的“鬥獸場”。首先,孩子們在還沒形成細胞以前,父母們就得天天葉酸、膳食纖維、蛋白質一頓補,有錢的基因檢測一下,甚至弄個試管啥的,科學選擇一下細胞;等形成細胞了,食補就不要說了,胎教得趕緊跟上,什麼早教班、心理輔導班、親子班等等,反正不搞掉幾萬塊感覺那個細胞就殘了;懷胎十月終於等到孩子呱呱墜地,真正的競賽才剛剛開始。“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是中產們的共識,學期房就不在這裡講了,光早教就不得了,顏色辨識、感知辨識、爬行、游泳、親子關係等等幾萬元投進去終於弄到會走路、會講話了,這下算是正式進入“鬥獸場”了,趕緊雙語教學、珠心算、閱讀跟上,反正要是上幼兒園之前不能背幾百個單詞,不會數到100,不會背幾十首唐詩,那感覺這娃就是傻瓜,到了幼兒園也要被鄙視!就這樣,從幼兒園到大學,中產的爹媽們(大部分時候還得拼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風裡來雨裡去,十年如一日地接送孩子上學、補課、學習,擠破頭進名校,天天吆五喝六地監督孩子學習。上補習班交掉的錢年度以萬數計算正常水平,遇上個不開竅的,中考、高考前花個10幾、20萬“一對一”那也是正常的,如果考慮出國“雞”常青藤名校,以年度幾十萬計都算小兒科。在“雞娃”這件事上,中產們拼盡財力、人力、精力,最後結果如何呢?必須承認有一小撮孩子確實進了名校,找到了好工作,如願實現了“精英夢”,但大部分的孩子是,花費了上百萬的金錢,拼盡了三代人大部分的財力、人力、精力,從大學裡出來後只能混個五千塊工資的工作,他們發現自己還不如隔壁職高畢業的小電工吃香。這還算好的,好歹這“雞娃”能自食其力了,之前的付出就算是給他長見識了。最慘的是,中產們拼了老命“雞”到最後,發現娃沒“雞”出來,還傷害了親子感情,得不償失,或者暫時是“雞”出來了,考了個985、211,結果一畢業“雞娃”直接躺倒了,變成了宅家打遊戲的“啃老雞”“佛雞”。

這就是“雞娃”的怪圈。你會發現,“現在努力,以後就會變好。”只是你自己一廂情願的臆想,努力十幾年,一進入社會就是美夢破滅的時候。你會發現,天賦異稟的牛娃他還是牛娃,資質平庸的傻娃還是傻娃,該人情往來還得人情往來,父母的資源和家庭背景如此重要,普通人要找個月薪上萬的好工作比登天還難。我家對門南方電網的高管就和我說過一句話:“花了200多萬送他兒子到英國讀了個研究生回國,最後還是回到他們公司找了個工作,早知道在國內弄個大學就行了,還不用花這麼多錢!”我想說,這算是很好的了,佔著老子的資源,進了南方電網這種高工資、高福利企業,有多少中產花了200多萬培養的“雞娃”回國後乾的就是幾千塊工資的工作。

為什麼會進入這種越努力越不幸的“雞娃”怪圈呢?我覺得還是沒有認清時勢,總用過去的經驗指導今天的生活,結果把自己捲進坑裡了。

想想20年前、30年前,就是現在70、80後工作的時候,那時候中國正是緊缺高技能人才、高階知識分子的時候,大學生、研究生、博士從學校一出來,政府、企業、事業單位都搶著要,甚至在90年代中期,大學生還包分配。我一個表哥,99年中專畢業分配回鄉上,財政所和稅務所兩個單位的領導搶著要他,因為人才緊缺,2001年他就當上稅務所副所長了。現在呢,每年有1000多萬的大學生從學校出來,大學生早就嚴重過剩了,但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等“鐵飯碗”編制基本都滿了,國家又出臺了延退政策,能擠進這種“鐵飯碗”編制的都算是精英了,985、211、研究生在基層幹高中生的活簡直太正常。那剩下的大學生怎麼辦?於是就出現了大學生、研究生送外賣、賣保險、賣房子的奇葩現象。但同時,我們發現社會上的水電工、貼磚工、修車工、美容美髮師、廚師等手藝人卻越來越吃香。我同學在上海他告訴我,春節前他家水管壞了,打電話找水電工,人家告訴他要排隊,而且節前要加錢,這些他都同意了,最後人家還告訴他排不過來,不來了。他是又氣又無奈。看到沒,市場的邏輯變了,蹲辦公室做PPT當白領拿高工資的時代將一去不返,而藍領的收入趕超白領已經成為現實。因為這群人他們跳出了這個“雞娃”的內卷圈,找到了新的“蛋糕”市場。

第二是買房。

在萬物內卷的時代,選擇“躺平”也許是中產們最好的結局

今年春節後,深圳限貸、上海高中錄取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把一眾炒房客給搞蒙了,中產們發現過去20年買房致富的邏輯也不通了。其實早在3年前,除了北上廣深杭等少數城市,有很多人都已經能感受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出現了一個怪現象:新房價格蹭蹭漲,但二手房根本就沒人要!在有的城市,一些市中心老牌公立名校學位房也正在遇冷,因為大家發現多出10幾、20萬去一些私立名校不比公立學校差,而且孩子教育環境好,老師也更負責,這比起動輒100多萬買個老破小划算太多了。二手房的遇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雖然當前網上都在嚷嚷“房價太高、買不起房!”,但這群人大部分是年輕人或者中低收入者,不排除炒房客在裡面推波助瀾。但城市的中產們是什麼情況呢,我瞭解的大部分都有兩套及以上的房產,這些房子都能如中產們所願,實現保值增值嗎?未必!隨著國家城鎮化發展佈局、功能的逐步完善,未來大部分人口將繼續向城市群集聚,這些地方的房產是可以保值增值價值的,但也同時面臨一個問題,買得起房子的人群早就買了房子了,或者去買新房了,買不起房子的人群還是買不起房子。所以,中產們那些多出來的房子要套現也並不那麼容易。而且我們的人口在減少!網上說的一個孩子繼承6套房子我覺得有點言過其實,但未來一箇中產的孩子繼承2、3套房子是大機率事件。你會發現你前幾年辛辛苦苦,省吃儉用買下來的房產,除了人口淨流入的剛需旺盛區、核心商業區、高檔住宅小區、優質學位房等少部分能真正套現以外,其餘的房產終將變成一個根本無法變現的“磚頭”,甚至還有上繳房產稅、遺產稅、房屋修繕費、保險費的風險。

發現沒?買房的市場邏輯也變了,買房對中產們來說也許將變成一個被收割韭菜的“內卷圈”,買一套房3、5年就翻番暴富的時代將一去不返!

第三是理財。

在萬物內卷的時代,選擇“躺平”也許是中產們最好的結局

這裡指的理財主要是二級市場股票、基金、黃金、外匯等,那種一級市場的投資行為,不屬於本文所指的中產能力範圍。這幾年房產炒不了,創業不容易,於是手中有點閒錢的中產們、特別是有點文化基礎的中產們就愛上了理財。我們可以看到,走到哪?大家都在頭頭是道地討論著這支股票如何如何、這家企業如何如何、今天的世界格局怎樣、國家政策又說了啥,手機上炒股軟體、理財軟體、期貨軟體、有色金屬價格軟體等等,理財、炒股方面的課程買了一個又一個,學習也很認真,感覺人人都是投資專家。結果呢!一場股市波動,一次基金暴跌,80%的人全部血本無歸。我自己經歷過08股災、14股災和今年春節後的暴跌,我自己和身邊的大部分人其實都是虧錢的,拉長時間來看,對散戶而言,能保本已經是人中極品,賺錢的不足10%。我算過一筆賬,100萬按照3。5%的年利率複利存款,10年後可以變成140萬,但100萬投入股市、基金或者黃金等理財產品中的人,10年後還剩140萬的人少之又少。只是中產們出於扳本、面子等原因,又進入了投錢、虧錢、再投錢的怪圈。大家總是覺得XXX賺到了錢,卻不明白,說話的總是賺錢的那個人,虧錢的人總是保持沉默!不幸啊,做了這麼多功課,下了血本,結果還是逃不脫被收割的命運,掉進了那個越努力越不幸的怪圈。

第四是創業。

在萬物內卷的時代,選擇“躺平”也許是中產們最好的結局

如果說“雞娃”、買房和理財只是越努力越不幸的初級版本,那創業就是中產們越努力越不幸的終極版本!因為“雞娃”、買房和理財(加槓桿賭博的那種除外)不會讓你破產,但創業大機率會讓中產們破產。

我曾經接觸過一個做礦石的老闆,他說了一句話:“大家總是隻能看到站起來的那個人,看不到倒下去的那一批人。”講出了創業的不易。

人人都想當老闆,這是人類嚮往美好生活的本能。特別是現在有一批年輕人,年輕時沒有吃過苦,大學畢業到單位上發現除了朝九晚五、擠地鐵、看領導臉色外,一個月還掙不到幾個錢,於是就開始嚷嚷著創業。創業本金哪裡來,當然是這些中產父母們了(富豪們是回家繼承家業,窮人沒本金)。啟動資金少則10幾萬,多則上百萬就這樣在沒有任何考察、分析的情況下投下去了。說實在,我特別佩服那種三代人沒做過生意、家裡沒啥背景、對要投資的行業也不懂的人,能僅憑一腔熱血就投個10几上百萬的,錢一出去就發現非但老本不剩,甚至給自己弄一身官司也不一定。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母親有個同事,兒子非要加盟一個小吃店。3年前12萬加盟費帶轉讓費把小吃店弄過來,每天生意也不錯,流水大概1000多,但小生意嘛,掙的就是自己的辛苦錢。但那個嬌生慣養的獨身兒子那受過這種罪,幹了10天新鮮勁一過就幹不動了,打死也不去開店,老兩口沒辦法,剛好退了休就接了下來,自己朝九晚五去開店,兒子在家睡覺打遊戲。一年幹下來,365天沒休息,扣除房租也就掙了3萬多塊錢,算算不划算準備把店轉掉,結果別人看他們家生意不錯,就在隔壁自己開了個小吃店,客流搶了一大半,轉讓店面的時候比自己接手的時候虧了3萬多,前後一加減,等於白乾一年。

說了這麼多,你會發現中產們被內卷好像是逃不脫的命運。其實我想說,內卷更像是事物發展必定會經歷的一個過程,按照政治經濟學的說法,就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說白了就是蛋糕這麼大,總是圍著這個蛋糕分,總有一天不夠分,不夠分就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武力解決問題,誰武力值高誰吃蛋糕,這就是內卷的本質;另一種是做大蛋糕,或者找到新蛋糕,大家都夠吃,甚至吃不完,就不再內卷,這放到國家就是科技進步或者是創新,放到個人和家庭,就是要與眾不同!

能讓自己不斷“ 內卷化 ”的不是這個世界,而是你自己的慾望!

中產們總是害怕自己從這個階層掉下去,或者希望能再向上躍升。但是我想說,如果我們僅僅是一個普通人,也不想去過那種大起大落的人生,那麼,認清自己,降低慾望,學會“躺平”,本分工作,少犯錯,多活幾年,也許你就是最終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