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農產品賣不上好價格,是不是農民沒有了初加工,農產品沒有競爭力

2022-01-19由 長江三農 發表于 農業

農產品競爭力強什麼原因

#三農高質量創作大賽第二季#糧食初加工不是現在才有,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我國曾經出土很多新石器時代的“石碾子”,是很粗糙的,原始的舂米工具,就是一根石棒加一塊平面石板。因為糧食必須要經過加工才能食用,所以自從有了農耕文明,就有農產品初加工過程,農民把農產品初加工之後拿到市場銷售,才能賣上好價格。但現在農民忽略了農產品初加工工序,農產品收穫後直接賣掉,價格永遠是非常低的,賣不上好價格。而農民又不反省自己行為,不從主觀上找原因,反而從客觀上怪糧食沒漲價,糧食為什麼沒競爭力卻不去深究。

農產品賣不上好價格,是不是農民沒有了初加工,農產品沒有競爭力

一、什麼是農產品初加工?就是收穫後簡單的加工一下

什麼是農產品初加工?收穫後,晾曬、揚場、過篩、裝包,都是初加工。還有把大豆變成豆腐、豆腐乳、豆腐皮、豆油、豆腐乾等也是一種加工。今年,我們這邊有一位農民100畝水稻田沒有收成,但水稻田邊邊角角,旮旯裡栽插紅薯掙了2萬元,比100畝水稻收入還高,他是把紅薯加工成紅薯粉銷售的。農產品初加工後,除去了雜質、秕穀,變得乾燥,耐儲存了,外觀上也好看,十粒五雙,非常壯實,價格自然就上去了,耐儲存可以等到價格高的時候銷售。但現在的農民都是一家一戶經營,不願意投資擴大再生產,不願意進行初加工一下,嫌麻煩,得不償失。他們年年糧食賣不上好價格,不認真總結檢討一下,總是在客觀上找原因,認為是價格沒有上漲的原因,沒有人深層次反省一下,是不是主觀上還有沒有潛力沒有挖掘出來,功夫沒有做到位?

農產品賣不上好價格,是不是農民沒有了初加工,農產品沒有競爭力

二、只有初加工,農產品才符合國家標準,價格才能達到國家保護價

過去集體經濟時代都有曬場,農產品都要晾曬、揚場、標準包裝入庫。標準化生產。棉花分級拾棉,分級晾曬,分級入庫,分級銷售。但現在農民大面積種植後沒有地方晾曬了,只能是田間地頭銷售掉,價格差強人意,一年不如一年。許多農民說,糧食賣光了,價格就上漲了,為什麼我們總是趕不上趟?原因可能還是沒有初加工,沒有晾曬烘乾,揚場,無法儲存。如果儲存起來等價格上漲的時候再賣出去,不就“趕上趟了”嗎?農民往往是隻顧眼前利益,只算眼前帳。比如說我們這邊農民認為晾曬烘乾也需要成本,也有畲耗,直接賣掉更划算點,殊不知,給中間商壓級壓價之後,形成一種規律了,只要田間地頭賣出去,價格永遠上不去,中間商給多少是多少了,農民也沒有了話語權,無法與中間商據理力爭!

農產品賣不上好價格,是不是農民沒有了初加工,農產品沒有競爭力

三、只有初加工、深加工才有附加值,農民才有利益最大化

不要認為種植出來的農作物就能賣上好價格,事實上農民年年被打臉了。由於沒有初加工、深加工,農產品是不合格的,沒有附加值的,農民也無法參與利益分配。初加工並不難啊?傳統農民都知道初加工,有初加工技術經驗,那時候的農產品是無可挑剔的,讓糧商無話可說的。可現在農產品,秕穀、雜質、潮溼、蟲蛀、破損全部摻和在一起的,怎麼可能賣上好價格,既不進行初加工,又想賣出高價位,可能嗎?當然,現在只能依靠烘乾機、捲揚機、色選進行初加工,靠一家一戶可能不划算的,只能是大家湊錢一起購置,或是集體來辦初加工、深加工。現在農民把水果統一採摘,統一打蠟,分級包裝,網上銷售,使水果價格比以前散賣翻了幾倍,而且是直接賣給消費者,消費者也得實惠。所以,農產品要有市場競爭力,賣上好價格,初加工農民還是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