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從咖啡伴侶到油粉

2022-01-18由 新華社客戶端 發表于 農業

植脂末是什麼東西

“滴滴香濃

其實並非來自於咖啡,而是咖啡伴侶的功勞。

雲無心:

美國生物與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科普作家,著有《吃的真相》等系列作品

從咖啡伴侶到油粉

資料圖片

多數中國人對咖啡的認知,大概是從上世紀80年代之後才開始的。把平淡無奇的英文“Good to the last drop”翻譯成“滴滴香濃,意猶未盡”,實在是信達雅的典範。對中國人來說,“滴滴香濃”其實並非來自於咖啡,而是咖啡伴侶的功勞。

傳統上,喝咖啡往往要加糖和奶油。在美國,重奶油中含有36%的脂肪,輕奶油中也含有18%到30%的脂肪——即便是更“輕”的“half and half”奶油,也有12%到18%的脂肪。不同國家對“奶油”的定義不同,但“高脂肪”是基本特徵。高脂肪及牛奶特有的香味,為咖啡帶來了順滑的口感和濃郁的奶香,這讓苦澀的咖啡被更多人接受。

奶油是從牛奶中分離出來的。不僅使用不便(需要冷藏),且價格昂貴。1950年,美國有家名為Presto Foods 的公司用酪蛋白將氫化植物油進行乳化,得到了類似奶油的東西。他們把它叫做“coffee creamer”,直譯為“咖啡奶油”。但是“奶油”會讓人誤以為它來自於奶,而這樣的東西顯然不是,於是他們在前面加上了“non-dairy”的說明,也就是“非奶製品咖啡奶油”,簡稱NDC。

這個產品解決了價格問題,但跟奶油一樣還是需要冷藏,因此沒有太大的優勢。

1958年,有個叫carnation的公司對此進行了較大的改進,把它噴霧乾燥成粉末,從而不需要冷藏就可以長期儲存。這種產品除了脂肪,還含有相當多的糖漿,並且加入了各種香精,風味口感甚至比奶油還要好。他們把這個產品叫做“coffeemate”,就是中國人熟悉的“咖啡伴侶”。

1961年,咖啡伴侶上市,立刻風靡全球。1984年,雀巢以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carnation公司,從而擁有了“咖啡伴侶”這個商標和系列產品——固體粉末的、液態的、濃縮液的,以及各種香型的。

“咖啡伴侶”成了雀巢擁有的註冊商標,其他公司生產的同類產品,就不能也叫咖啡伴侶了。“非奶製品咖啡奶油”成了這類產品的通用名字——在一些國家,甚至這個名字也是違規的,只能叫做“咖啡增白劑”。

“非奶製品咖啡奶油”被翻譯成“植脂末”“奶精”“咖啡增白劑”——不管是哪個名字,都散發著“工業新增劑”的氣息。

雪上加霜的是,雖然任何油脂都可以用來製作植脂末,但早期的植脂末基本上都是用氫化植物油來做的。它不僅有成本上的優勢,更重要的是熔點高、穩定性強,口感更接近天然奶油。但是,氫化植物油中往往含有相當多的反式脂肪,而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反式脂肪不利於健康。於是,植脂末被貼上了“危害健康”的標籤,幾乎是千夫所指,人人喊打。

實際上,反式脂肪並不是植脂末的固有特性——植脂末只是“選錯了合作搭檔”而已。後來,食品行業逐漸用其他油脂來代替氫化植物油,比如棕櫚油、大豆油等,氫化植物油的生產工藝也得到了很大改進——它們生產出來的植脂末,可以完全不含反式脂肪。

不過,植脂末的負面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而原料和工藝的改進並非人人有興趣去了解。食品行業另闢蹊徑,不再把這類產品叫做“植脂末”,而改稱為“油粉”——把液體的油做成固體“油粉”,就沒有了“負面”形象,甚至能給人一定的“技術感”。

在中國,植脂末的最大用途可能不是作為咖啡伴侶,而是製作奶茶及其他飲料。而用什麼樣的油,也成了一個“賣點”。比如椰子油被炒作成了“健康的油”——儘管它也主要是飽和脂肪,但“來自於椰子”的純情出身加上特有的椰香,讓它備受歡迎。把椰子油做成植脂末,可以方便地加到各種飲料中,也就能夠扭轉“不健康飲料”的形象——雖然價格不菲,但這種“聽起來很健康”的感覺,也就足以實現“差異化”,以讓愛好者們埋單了。

椰子油之外,還有其他“更有賣點”的油也被做成了粉,比如亞麻油、中鏈脂肪酸(MCT)等。這些粉也就更不願意被叫做“植脂末”,而直接叫“亞麻油粉”“MCT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