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樹枝換有機肥、土壤有機質含量升高,“吹哨報到”提升金海湖水質

2022-01-12由 新京報 發表于 農業

有機質含量高低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平谷區地處京津冀交界地帶,是北京市生態涵養區之一,肩負建設首都生態屏障的重要使命。

十八大以來,平谷區區委、區政府帶領各部門、各鄉鎮,創新實施“四治一保 ”( 治水、治氣、治土、治環境、保生態)“雙安雙打 ”(安全生產、安全穩定,打擊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等專項行動,重拳整治突出環境問題,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平谷區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形成了“生態橋”治理工程綠色迴圈經濟等典型案例和“鄉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實現生態環境閉環管理,形成聯合執法鏈條,不斷提升汙染治理合力。

2017年至今,平谷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近日,記者來到平谷劉店鎮、金海湖鎮,探訪當地如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村民用樹枝換“有機肥”,一年可節省千元

平谷是大桃之鄉,區內17個鄉鎮(街道),種植有34萬畝果園。果品種植不僅促進了經濟發展,每年也會產生20餘萬噸的果樹枝條等農林廢棄物,如若處理不當容易造成環境問題。

劉家店鎮黨委書記馬超鷹介紹:“我們平谷區是農業大區,每年會產生很多農業廢棄物,包括枝杈、樹樁、樹葉、玉米秸稈,還有爛果、爛葉等。”他表示,這些農林廢棄物,曾經都堆在了田間地頭、房前屋後、河道邊,形成了淹、汙、堵等髒亂差的現象。

寅洞村黨支部書記邢數賀說,村裡種植果樹已有30多年,積壓的果樹枝條特別多,田間地頭、河道邊溝到處都是,“以前我們這裡車都過不來,兩個車都無法相互錯開。”

“結合老百姓的生活習慣,我們測算出,之前農林廢棄物的處理大概是四六開。”馬超鷹介紹,區裡每年產生的20萬噸農林廢棄物中,有四成、約8萬噸堆在田間地頭,堵塞了河道,造成了比較差的生態環境,也阻礙了良好人居環境的建設。另外六成約12萬噸,老百姓用果樹枝條來做飯、取暖。“這12萬噸枝條如果充分燃燒之後,經過測算,每年會產生486噸的PM2。5,在平谷上空飄著。”

馬超鷹介紹,多年來平谷區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政府、企業、農民、基層組織在政策、資金、技術、資訊等方面沒有有效對接,存在“斷橋”,無法形成治理合力,致使“小樹枝”變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大麻煩”。

“生態橋”的提出,正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馬超鷹解釋,“生態橋”是一個體制和機制的橋,“我們的‘生態橋’不是實體橋,而是打通了各級政府與基層自治之間的橋,是打通人民群眾與各級政府之間良善互信的橋。”

2017年1月,為徹底解決問題,實現多主體協同共治,平谷區委、區政府以劉家店鎮為試點,啟動了“生態橋”治理工程,聚焦果樹園林枝條、畜禽糞汙、蔬菜植株殘體等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鼓勵農民把果樹枝條廢棄物、養殖廢棄物等農業廢棄物統一收集、統一處理,並製作高品質有機肥,有序還田,實現果樹園林枝條、畜禽糞汙、蔬菜植株殘體等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生態橋”具體的實施環節是什麼?馬超鷹介紹,“生態橋”概念的提出,就是要加強基層的主動治理。群眾所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勞動力,把田間地頭、房前屋後和路邊的樹枝等收集上來,交到“生態橋”工程專案基地來,然後工作人員稱重登記。“生態橋”工程,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讓農民從中獲益。

“收集的農業廢棄物,透過粗粉、細粉、輔助發酵的過程製成有機肥,然後按照1:0。8或者1:1的比例,把有機肥返給老百姓,讓老百姓用這些有機肥改良他們的土壤。”馬超鷹說。

村民宋淑偉家中有6畝多地,一年總計可以上交4噸左右的農業廢棄物。她說,上交一噸廢棄物可以換一噸有機肥,之前要花錢買化肥,開始換取有機肥後,一年能節省三四千塊的肥料錢。“用樹枝換有機肥,透過有機肥改良了土壤,種出的桃口感也好了,市民都認可咱們的桃是有機桃,所以我的桃在網上也更好賣了。”

自2017年實施“生態橋”工程以來,平谷區的氣、水、土都有了較大的改善,“我們平谷區每年PM2。5的貢獻值都在逐漸降低,人居環境排名在逐漸提升。預計,未來每年生產有機肥的能力要能達到2。5萬噸以上,我們生產的有機肥,能夠為周邊老百姓覆蓋5萬畝以上的土地。”馬超鷹說。

馬超鷹介紹,目前“生態橋”能涵蓋18個鄉鎮,2個街道。“從2017年開始收集農業廢棄物,到現在這些村落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由2017年前的1。07%提升到了3。07%,大大改善了土壤質量。”

據悉,工程開展至今,“生態橋”治理工程已完成全區佈局,形成“2+17”總站+粗粉站執行模式。“生態橋”治理工程系統解決了困擾平谷區農村多年的環境治理、空氣汙染、防火防汛防疫、土壤改良等重點難點問題,推動了平谷區農業綠色迴圈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解決了基層生態環境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鄉鎮吹哨後,半小時內相關人員必須到”

“北有大金山,南有海子水庫。” 這是金海湖鎮命名的由來。

金海湖鎮鎮長曹靜介紹,上世紀80年代,佔地2萬畝的大金山是有名的金礦產區,2000年金山關閉後,仍有不法分子進行盜採。

2017年,針對這種現狀,平谷區委區政府果斷決定把金海湖鎮作為試點,開展“雙安雙打”工作。透過為期117天的專項行動,有效地打擊了以盜挖金山和砂石為代表的破壞生態的違法犯罪行為,並總結提煉出了“鄉鎮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機制。

曹靜介紹,此後,“鄉鎮吹哨,部門報到”的機制應用在日常工作的多個方面。

2017年的1月17號,平谷區委區政府把金海湖鎮率先定為“雙安雙打”的試點鎮,賦予了鄉鎮絕對的指揮權和領導權,建立了臨時黨支部。據悉,平谷區委、區政府在金海湖地區成立了大管委,由一名副區長牽頭,21個區級職能部門作為管委成員單位,參與庫區的綜合整治和開發建設,加大了庫區的綜合治理力度,使庫區的亂象得到有效治理。

“在黨建引領下,相關部門的人員和執法職能全部下沉到我們鄉鎮,幫助我們一塊來治理這些亂象問題。117天的綜合執法行動中,按照鄉鎮吹哨、部門報到,還有賬單式執法、補位式執法、點位執法這些執法模式,最後形成了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執法模式。”

曹靜介紹,之前金海湖邊上有私搭亂建的現象。水庫邊釣魚的浮臺、違規出租的船隻,不僅有安全隱患,產生的生活垃圾還破壞了水庫的生態。“用吹哨報到的模式,我們‘吹’來了相關部門,幫助我們梳理了庫區周邊涉及安全隱患、環保的問題,梳理完了以後進行了綜合執法。”

兩個多月的綜合執法後,金海湖在2018年首次達到了地表水Ⅱ類標準,非常見效。“這期間我們拆除了水庫邊45處私搭亂建,進行了庫區裡邊1000多戶村民的汙水排放改造,也控制了農家院經營。”

曹靜認為,之前水庫邊的問題沒有得到徹底治理,一是因為問題沒確定歸誰管,二是因為當時各部門的職責難以劃清。

“比如私搭的釣魚浮臺產生生活垃圾的問題,其實咱們不缺執法部門。我們屬地把問題反映給有關部門後,有時候一個部門來三個人,但是也管不了。他能把釣魚的人趕走,但他沒辦法收了這些垃圾。國土、水務、城管等部門,很難界定該誰管、管多少。”曹靜介紹。

曹靜認為,“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模式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平谷區委組織部,按照權責清單,把所有執法部門的執法事項詳細地列了出來,明確了各部門職責。“各執法部門對照執法事項去履職,非常清晰有效。另外,事項條款後邊就跟著一個問責機制,我們會對各部門進行打分。部門來沒來?來了有什麼執法效果,我們給一個隨時的反饋。年終還要給這些部門做出評價。考核立起來後,大家也都重視了。”

“過去各部門也都去處理問題,但大家很困惑,天天忙,卻沒有效果,執法形不成合力。後來吹哨報到機制明確了,一是各部門的職責必須清楚,二是吹哨後半小時之內部門相關人員必須到。”

金海湖景區常務副總經理趙志國表示,平常在景區巡邏時,發現周邊村民有排汙水等情況後,會及時向鄉鎮生態環境的執法部門進行反饋,由他們進行“吹哨”,然後區裡相關職能部門會嚴格採取執法,制止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

“吹哨報到工作機制實施以後,我們金海湖景區的環境有了明顯改觀。過去有周邊村民把汙水往景區排放,還有村民用私人船隻非法拉客,透過吹哨報到,這些情況已經全面清理和治理了。”趙志國說。

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