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2022-01-05由 老丁5959 發表于 農業

滇北是雲南什麼地方

(1)

雲南也是多山之地,滇北一帶山脈多呈南北豎向,而滇南一帶好似有些偏轉,多呈西北——東南向,而在山脈之間,則是河谷平原盆地區域,也是交通和城鎮村落繁密之地。

離開石屏後,向南跨過一道山脈,進入到南側的一條溝谷中,在這條溝谷裡流淌著元江,這是一條一直被我誤認為是紅河的河流,在這個山谷谷地中從西向東依次有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紅河縣、元陽縣、河口瑤族自治縣。

查資料知,元江發源於雲南西部哀牢山東麓,上源稱禮社江,東南流,與左岸支流綠汁江匯合後稱元江,流經河口瑤族自治縣進入越南後稱紅河。元江流域北鄰金沙江流域,西與瀾滄江以無量山為分水嶺,東接南盤江流域,南面與越南接壤。流域的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呈狹弓帶狀,由於雲嶺餘脈分成無量山和哀牢山脈南延,形成南北縱列的高山深谷相間地形,河道均蜿蜒於峽谷之中。流域內除幹流元江,支流李仙江、普梅河等河床坡度較緩,變化均勻外,其餘河流如盤龍江、泗南江、綠水河、南溪河、金平河、三家河、苦楚河、麻子河等河道坡度變化十分劇烈。

可為什麼印象中老是認為這條河就是紅河呢?看樣子還是因為這裡地處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又有紅河縣等地名,加上這條江的下游部分確實是叫紅河,所以誤會就這樣產生了。不過在一些地圖和資料中,也有將其直接稱呼為紅河的。

石屏縣南行至紅河縣,70多公里路程,走省道216,因爬山且多灣,行駛速度不快,竟需兩個小時以上才得以到達。

從北部的河谷平壩地區穿山而至南部元江流域,整個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觀有了很大的變化。整個元江流域幾乎是呈西北——東南向的直線狀,長400多公里,地表切割比較厲害,其東南側則是哀牢山山脈,也即整個元江流域完全都在哀牢山的臂彎懷抱之中,相生相伴,共行了數百公里。這樣的地形地勢,也造成了在元江流經過的地方很少有面積較大的平壩,也造成了紅河縣奇特的山城自然景觀。

紅河縣位於雲南省南部,紅河上游南岸,縣城駐地迤薩鎮,境內居住有哈尼族、彝族、傣族、瑤族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紅河縣總人口的94%,其中哈尼族佔75%。明朝洪武年間,正式在境內建立六土司分封世襲制度,均屬臨安府,為雲南邊疆諸縣土司較多的地區之一。1951年5月,設紅河縣,因元江下游為紅河,故名。

紅河縣因少數民族人口眾多,素有“江外僑鄉、歌舞之鄉、棕櫚之鄉”的美稱,縣境內有被譽為世界哈尼梯田之最的寶華撒瑪壩萬畝梯田、有舉世矚目的哈尼長街宴、有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大羊街等,而我們更感興趣的是縣城中的古城和古民居,其以“紅河縣東門樓及迤薩民居”的名義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河縣城所在地就為一座山城,山城重慶出來的人見到這裡的小山城實際上都是要大吃一驚的,重慶山城雖然馳名,但因地域較大,實則在任何一處都無險峻之像,平壩相對較多較大。而這裡則不同,整個城區完全是從山腰開建至山頂,道路也是時時在上坡下坡、時時左拐右旋的,而城中的建築,尤其是老建築多是就地取材,木石結構。既然建房築路不易,那就更加珍愛呵護,所以這也許是造成這裡古舊建築較多較好的原因吧。

現在似乎無人稱這裡為紅河古城或紅河老街,多稱迤薩民居、東門古堡,而更接地氣的則稱為馬幫古城。因清乾隆年間在迤薩曾開辦銅業,一時鼎盛,使得這裡成為富甲一方的地區。但在道光年間銅礦停產,迤薩人為謀生存,建馬幫在雲南邊境一帶開展邊貿貿易,百年間迤薩馬幫足跡遍佈東南亞多國,建立起強大的貿易帝國,也為雲南這個山區小城帶來的鉅富,使其成為雲南三大僑鄉之一和獲得了“江外建築大觀園”之稱,而東門一帶的城門、姚初居中西合璧民居和錢二官迷宮大院等建築也成了迤薩地標性建築,現在這裡成為了紅河縣博物館,建成了紅河馬幫古城景區,主要以馬幫文化的展覽展示為主。

整個縣城完全位於一條山脊尖頂處,劈開尖頂成為一條狀的小平壩,北面山腳下就是元江,整個高差在700米以上,而南側也是一條山溝,高差將近500米,而城市所建部分僅僅在山頭在山脊處,進出縣城都得爬坡繞山。不過這兩年,城市建設步入加速期,在紅河縣城的東南端,沿山脊平伸向前,大片的區域已經被開發建設出來,道路的修建也使得小山城的交通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縣城不大的山地區域內目前還完整地保留著古民居建築近百幢,只是實在沒有時間去一一探訪,而在城區內最困難的就是停車了,只是現在是旅遊慘淡季節,滿城幾乎見不到多少外來客,想尋一地買點晚餐之物都困難。

停車處,一老屋中有小理髮店,環境古舊,老式鑄鐵理髮轉椅,一會功夫就將滿頭長髮削掉,頓時感覺頭輕腦爽。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2)

離開紅河縣奔向元陽縣,行縣道102,路況不錯,但速度肯定是上不來。而一條正在建設中的元蔓高速(元江縣至箇舊市蔓耗鎮)也快要開通了。

元陽縣城,地處元江和一條小溪流的交匯處,實則元陽縣城僅有東部尖角一處才與元江相觸,大部分的城區是與元江隔著一座山樑。有介紹稱元陽因地處紅河上游元江之南,故得此名,但按照老話講,山南水北方為陽,元陽之名似乎應稱“元陰”方符合。

元陽縣城位於溝谷底部,故呈狹長一條,城市多為新建,基本無古蹟舊物,來這裡是想踅摸著在紅河邊扎個營、瞧瞧哈尼梯田什麼的。不過後來才知道,原來的縣城不在這裡,而是在南部山上的新街鎮,正處元陽梯田的核心位置,不過30年前才因滑坡及發展滯緩的原因而搬至這裡,完全建起了一座新城。

縣城中找了一家農貿市場採購晚餐所需之物,一家滷豬臉的攤位聚集了不少的老熟客,那就在這裡挑上一大塊肉吧,當然少不了散打的苞米酒。

侷促的城區連個停車之地也難尋,老胡就開著車在外兜圈圈。

江邊一帶似很難尋到合適的紮營之所,看天色尚未至暗、雖有小雨飄飄,但影響不大,扭頭向南上山,尋哈尼梯田而去。

哈尼梯田位於哀牢山南部,分佈在元陽、紅河、元陽、金平、綠春等沿哀牢山和元江一線的的幾個地方,是哈尼族先輩們利用特殊地理氣候創墾出的梯田農耕文明奇觀。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而高度則從五六百米一直升至近2000米,成就總面積約100萬畝,梯田五六千級,最多時一面坡能有3000多級,它們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來生生不息地“雕刻”出的山水田園風光畫,也是哈尼人使得哀牢山區三江流域成為人類早期馴化栽培稻穀的地區之一的明證,而數千條的水溝乾渠也是古代水工建築的典範。2013年在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紅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而元陽梯田是整個哈尼梯田中最具代表性和景觀性的部分,梯田面積17萬畝,著名景點有多依樹、壩達、老虎嘴、箐口等。

上山過程中,時有雨飄,一條省道跨山而過,一路上都在擔心落雨影響紮營,同時也擔心山上找不到合適之地,所以一路上標註了好幾處觀景點等可停車紮營的地方。

元陽哈尼梯田景區實則是一個比較鬆散的景區,面積極大,但僅僅在比較重點的三處觀景點設卡驗票,這裡的觀景效果較好,能觀賞最多的連續田坎,而其餘大片區域都可自由參觀,甚至還有的地方本身就設定了觀景平臺、觀景廊道等。

山上轉了一圈,朦朦雲霧中算是滿足了對哈尼梯田的認識和對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膜拜。

晚上,紮營在箐口村口處一個景觀點處,茅草廊棚讓我們可以安心過夜。

架帳生火之際,來一哈尼族小夥,普通話講的極好,估計是景區或者是村中小領導,此時此刻能有人在這裡紮營還是比較稀罕的,小夥可能還是為安全和職責來這裡瞧瞧闖進了倆啥人。

一夜,聽風嘯雨呼,安睡至明。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3)

6月12日,星期五,第五天,行程463km。

第二天一早,天剛矇矇亮,我們就拔營啟程了。

首先去相距不遠的景區管理處,在那裡可以洗洗漱漱上個廁所什麼的,還是帶星的呢。

老胡覺得沒有玩過癮,堅持要買票再進景區一觀。

元陽哈尼梯田景區原票價100元(2日),周票180元(7日),後在2018年改為70元和125元,現在這再度臨時性改為35元。雖才早上六點半,景區售票處無人,但看門的保安就能代為售票。

元陽哈尼梯田景區整理環境很好,設施建設也非常不錯,但軟體方面確實有點不咋樣,景區如何觀光、行車路線、是否需要乘坐接駁大巴、票務景點和免費景點分佈、觀景導覽等等都是一頭霧水,反正我們有車,也沒有特別的目標和目的地,準備花上三五個小時轉轉就行了。

驗票景點似乎三處,壩達梯田觀景點、多依樹梯田觀景點和老虎嘴梯田觀景點。而至第一處的壩達觀景點,連個看門的都沒有,隨意進出讓我們有種失落之感。不過此地觀景效果不錯,整個景區有2萬多畝梯田,從海拔1100米的麻慄寨河起綿延不斷的梯田一直延伸至海拔2000米處,3700多級的梯田宛如天梯,將哈尼村寨高高託入雲海之中。

只有在多依樹觀景點的時候才有工作人員在我們的票上打了個孔,而老虎嘴景點則因為滑坡破壞,現在正在進行建設,所以景點已經關閉。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4)

哈尼族梯田從古至今始終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大系統,是一個活態的遺產,是當地土著居民與大自然相融的相諧互促互補的天人合一的人類大創造,是文化與自然巧妙結合的產物,今天它仍然是哈尼族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根本。

如若時間充裕一些,貼近梯田、貼近村寨、溝底山上跑上個幾趟、雲裡霧中鑽幾個來回,那會更加深刻感悟到梯田的魅力和大自然的秀美景觀。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滇東遊記」202006雲南東部旅行記略(6)·紅河和哈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