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大觀樓長聯品鑑

2022-01-04由 遇見紅河 發表于 農業

2021年楚雄州州慶是幾月幾日

車子穿過林立的高樓和鬧騰的都市中心,朝著滇池方向奔去。當滴滴師傅聽說要去大觀樓時,他脫口而出,大觀樓長聯很出名,值得去看看。

大觀樓長聯品鑑

留影

之前的一次筆會上,一位書友的深情朗誦和極具穿透力的楷書呈現,讓早已停留於課堂老師講解的大觀樓長聯再次展現其魅力。多次翻閱,細細品味,再次領略到咒蛟老人孫髯翁的遼闊心境,決定再訪大觀樓,領略長聯風采。

車子在大觀公園門前停下,電子支付車費後,師傅囑咐好好瀏覽一番,品味下長聯的韻味。朝公園大門進去,撲面而來的自然是春城最友好的朋友——紅嘴鷗。它們時而飛向人群,來銜走遊客投出去的鷗糧,時而騰空而起,自由翱翔,享受著冬日昆明之悠然時光。

走過近華浦牌坊,穿越一片空地,在成群海鷗翩翩起舞的景緻裡,一座傳統而古樸的閣樓傲然矗立湖邊,此即聲名遠播的大觀樓。在樓前,操著全國各地口音的遊客駐足留影,口中碎碎念道,這可是赫赫有名的海內第一長聯啊,一定要好好留個紀念。

大觀樓長聯品鑑

大觀樓

駐足樓前,仔細品味,悠悠長聯穿透歲月的洗禮,展現著其獨有的魅力。上聯掛在樓門的右邊,從右往左依次展現出滇池的浩渺煙波和開闊景緻: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zhu)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huan)霧鬢(bin);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大觀樓長聯品鑑

長聯

下聯掛在樓門的左邊,從左往右娓娓道來雲南這片熱土上如暮雨朝雲般轉瞬即逝的發展歷程: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儘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觀樓長聯品鑑

長聯

大觀樓初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樓前懸掛長聯曾為昆明名士陸樹堂用行書書寫刊刻,至清咸豐七年(1857)毀於兵燹,現在的三層樓宇是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岑毓英任雲貴總督後,於光緒十四年(1888)長聯叫當時的文人趙藩(字介庵,劍川人)工筆楷書掛起,題上岑的姓名,便是現存的“岑制長聯”。長聯絡木製(1999年改為銅鑄),長約一丈五尺,寬約二尺,為覆瓦形,藍底金字。

一邊吟誦著長聯,一邊登樓欣賞美景。在二樓的展廳裡,展示著大觀樓長聯聯意國畫,畫作著筆細膩,大氣開闊,根據長聯意境亦分上下兩副。上副畫作裡呈現的是當年五百里滇池與周邊山色互相映襯的秀美景色。下副畫作是須發皆白孫髯翁意氣風發,把酒凌虛,瞭望遠方的畫面,其身後是長聯提到的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等歷史事件簡筆展示。

大觀樓長聯品鑑

孫老風采

登斯樓,觀國畫,賞長聯,幾乎是遊人逛大觀公園主要目的。冬日的春城雖寒意逼人,但遊人依然絡繹不絕。其中,一位母親帶著孩子駐足國畫前,仔細為孩子講解著長聯的創造背景及其背後表達的深意。孩子邊聽邊點頭,接受著母親的薰陶。

再訪大觀樓,慢慢感受長聯之別樣韻味。

上聯重在呈現眼前景物,畫面唯美、擬物空靈。

長聯之美,首在寫景氣勢開闊。“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zhu)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開頭的寥寥數語,讓五百里滇池的寬闊水域及其周邊的東西南北四座山峰隨即鮮活生動起來,一幅幅登高望遠的畫面感透過作者筆尖,盡收眼底。

大觀樓長聯品鑑

唐標鐵柱

長聯之美,次在狀物精妙靈動。“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huan)霧鬢(bin);更萍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登高遠望後,作者把筆觸收回池中,對蟹螺般的島嶼沙洲、如少女梳理秀髮般搖曳的綠樹垂柳、連天的水草蘆葦、五彩羽毛的禽鳥及深紅色的霞光細膩描摹,讓原本平淡無奇的水域頓時靈動而豐富起來。

長聯之美,三在思維跨越時空。“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細細刻畫池中眼前之景後,作者思維即可躍出當下,變幻季節、跨越時空,勸高人韻士莫孤負池邊的秀美景緻,春天的楊柳、夏季的芙蓉、金秋的香稻、冬日之晴沙。

大觀樓長聯品鑑

江山多嬌

下聯重在懷古抒情,簡練敘史、慨嘆過往。

置身滇池唯美景緻中,數千年往事湧上作者心頭,他舉起酒杯,仰空喟嘆,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都被淹沒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從漢習樓船(漢武帝為了開闢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長安挖鑿昆明湖操練水軍)、唐標鐵柱(唐中宗派兵收復洱海地區,立鐵柱以記功),到宋揮玉斧(宋太祖手揮玉斧,面對版圖,將西南劃在界外)、元跨革囊(元世祖率大軍跨革囊及筏渡過金沙江,統一了雲南),費盡移山心力的偉烈豐功,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雲一樣的短暫,連幕簾都來不及捲起就很快消失了,就連那紀功的殘碑斷碣,也都傾頹在夕陽暮靄之中。

大觀樓長聯品鑑

煙波

據悉,長聯大約寫成於1765年左右,這時作者已經八十歲了,可謂八十懷古。從漢至元,千年往事,作者寥寥數筆,刻畫得精準而簡練。既有對歷史創造者移山過往的脈脈溫情,也慨嘆光陰易逝、歲月催人之無力感。一番敘史感嘆後,作者又被眼前的景緻拉回現實中,面對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若有所思……

整體而言,上聯中,作者透過細微的觀察,透過高超的筆觸,把原本平淡的景物描寫得極其生動,把最精美的一面呈現給讀者。下聯則轉為感慨歷史沉浮、世事無常,聯文格調由喜悅陡感傷。上下聯既是情緒的強烈反差對比,也互為映襯,能看到作者集八十年人生閱歷傾注於聯文之意境。其天人合一的景緻描寫,處處展現出作者達觀向上的思想境界,也無不透露著一種胸懷天下之超然感。

大觀樓長聯品鑑

國畫釋聯

文如其人,千百年來憑藉文字留名者,都有著非同常人的閱歷與心境,孫髯翁也一樣。資料顯示,孫髯翁祖籍陝西三原,生於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歲(1685),因其父在雲南任武官,隨父寓居昆明,自小有名,古詩文寫得極好。據說孫髯一生下來就有鬍鬚,所以取名叫“髯”,其出遊之時,隨身總是帶著書。看到科舉考場要搜身,掉頭就走,從此不問科舉,終身為民。孫髯好梅花,曾自制一印章,上刻“萬樹梅花一布衣”。今天昆明五華山北坡有大梅園巷,原來是一個梅園,相傳就是孫髯居所。

雖然不問科舉,但孫老一直保持著傳統士大夫的“憂國憂民,佐治天下”的情懷。他曾經溯流而上,考察金沙江,提出“引金濟滇”的設想,又考察盤龍江,寫成《盤龍江水利圖說》。

大觀樓長聯品鑑

長聯展示

相傳,孫老目睹官吏榨取民財,百姓流離失所,滇中深藏隱患,孫髯更憂國憂民,但登大觀樓,心緒難平,激憤如潮,於是奮筆疾書,為我們留下了“海內第一長聯”。

孫髯晚年貧困落魄,寄居昆明圓通寺後的咒蛟臺上,自號“蛟臺老人”,卜卦為生。(民間傳說,圓通寺大雄寶殿內二龍曾在清嘉慶年間飛出殿外,與翠湖九龍池的九條白龍格鬥,鬥得難解難分,天昏地暗。相傳在元代,晉寧盤龍寺的開山和尚覺照雲遊昆明,發現圓通洞蛟龍作怪,乃築臺誦經咒蛟並降服了蛟龍,故名“咒蛟臺”。)孫老後投靠子女,終老紅河州彌勒市。

“走,到三樓去看看。”講解完長聯意境後,母親帶著孩子繼續上樓遊覽。筆者也被走動的遊客拉回現實中,移步換景,更上一層樓看看。據載,1638年,徐霞客到雲南時對草海的界限描述為:南連於滇池、北抵於黃土坡,西瀕赤鼻山(今普坪村、車家壁一帶),東抵會城(今小西門一帶)。元、明兩代,多次疏浚鑿開海口、石龍壩,使得湖水得以宣洩,滇池水位逐步下降,現在的大觀樓公園冒出水面部分才逐漸擴大,但周圍仍是一片水鄉澤國。

大觀樓長聯品鑑

人鷗和諧

來到三樓,透過窗戶遠望,再也找不到當年五百里滇池的開闊氣勢,更別提四圍香稻的田園風光。滇池岸邊,唯有人鷗和諧相處的畫面溫暖人心,展現出高原湖泊的恆久魅力。

大觀樓長聯品鑑

滇池遠眺

冬日的昆明,生機勃發,大觀公園內鬧熱歡騰。登樓遠眺,在片片白帆和陣陣鷗鳴中,彷彿看到一位白髮老者在把酒凌虛,一邊欣賞眼前美景,一邊慨嘆千年往事,字字句句透露出其穿越歷史長河笑看人生的遼闊心境……

2018年2月初 於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