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撥開海灣戰爭的迷霧——稀缺性

2022-01-04由 點投資訊 發表于 農業

有效的資源配置使什麼最大化

資源的稀缺性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問題,也是引發人類社會動盪不安的重要因素之一。

稀缺性,是經濟物品的顯著特徵之一。經濟物品的稀缺並不意味著它是稀少的,而是指它不可以免費得到,要得到這樣一種物品,必須自己生產或用其他經濟品來加以交換。

“稀缺”二字,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含義:一是稀有的,另一個是緊缺的。在西方經濟學中,稀缺被用來描述資源的有限可獲得性,是指相對於人們務求的慾望,資源是稀少短缺的。在經濟學裡,稀缺被用來描述資源的有限可能獲得性。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資源是有限的,相對於無限的慾望,有限的資源就是稀缺的。

撥開海灣戰爭的迷霧——稀缺性

伊拉克石油資源豐富,1993年已探明瞭的石油儲量達1120億桶,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據世界第二位,約佔世界已經探明總量的10%。

2003年3月20號,以美國和應該為主的聯合部隊正式宣佈對伊拉克開戰。澳大利亞和波蘭軍隊也參與了此聯合軍事行動。軍事行動是在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塞因所發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兒子在48小時內離開伊拉克的最後通牒到期後開始的。

戰爭爆發大約三個星期之後,美軍順利進入巴格達市區,途中並沒有遇到任何頑強抵抗。伊拉克官員則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軍隊向美軍投降。伊拉克戰爭以美國付出極少的傷亡而迅速結束。

海灣戰爭中美國經過了聯合國的授權,而伊拉克戰爭,聯合國一再不透過美國開戰的決議,然而美國繞開了聯合國,直接發動了戰爭。也就是說,這次戰爭是否合法的。美國何以不遵循聯合國憲章,逆國際民意而堅持打擊伊拉克呢?其背後“石油戰爭”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撥開海灣戰爭的迷霧——稀缺性

美國的政府官員從不諱言他們這一目的:控制伊拉克石油。據《世界日報》報道,時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的沃爾夫維茨在新加坡參加亞洲安全會議期間,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讓我們簡單地看這個問題,伊拉克與朝鮮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經濟資源,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別無選擇,伊拉克這個國家匯出都是石油。”

人類的慾望總是超過了能用與滿足慾望的資源,正是資源的稀缺性引起了競爭與合作。競爭就是爭奪對稀缺資源的控制,競爭是社會配置資源,即決定誰得到多少稀缺資源的方式。所謂合作就是與其他共同利用稀缺資源、共同工作,已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透過合作的形式是為了以有限資源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合作是解決資源稀缺性的一種途徑。

資源的稀缺性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問題,經濟學家產生與稀缺性的存在。也正因為資源稀缺,才需要經濟學研究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資源,使人類的福利達到最大化。

經濟學上的資源有效配置是指資源效用的最最佳化。最最佳化是指資源在利用的過程中不僅本身的效益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還要考慮資源在運用過程中與其他資源的協調配合,從而產生更有效用的社會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