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抑鬱的底層邏輯是缺愛?要怎麼破?

2022-01-03由 鬱金香抗抑鬱 發表于 農業

亞區是什麼意思呢

當值編輯 | 愛米粒

配圖來源 | 鬱金香繪畫療愈成長學校

外在的一切都是由內在小孩決定的,沒把內在小孩搞定,其它的你都不用去想,想了也沒用,做不出來,凡是內在小孩沒成長的人,十年如一日,二十年如一日,一輩子如一日,從來沒有改變過,一直原地轉圈圈。

因為外在的一切都是內在的顯化,如果內在全是恐懼、不自信、玻璃心、自卑、焦慮、委屈、憤怒、自責、內疚……這樣的人連活著都費勁,更別提搞事業,經營親密關係,經營親子關係,經營人脈關係。

很多人總是寄望於走捷徑,最後都被割了韭菜。如果你命裡有財富,你的內在小孩沒養大,這些財富你也拿不住,最近很多爆雷的明星就是最好的例子。

抑鬱的底層邏輯是缺愛?要怎麼破?

抑鬱源於缺愛、缺乏存在感

如同生理疾病一樣,情緒問題也已經愈發被我們重視。有時候,人們會聽到他人描述自身“抑鬱”的狀態,那是一種喪失了時間、空間概念,缺乏未來和規劃感的絕望心情,非親身經歷者,旁人難以體會。

羅伯特·納伯格在著作《缺愛》一書中認為,醫生們所謂的“抑鬱”,實際上和人失去存在感或存在感減少有關。有時一個人擁有生命並不足以使其生存,生命與存在緊密相連,生命實際上是一次構建自我存在的嘗試。

羅伯特·納伯格是法國知名的心理學家,書名的原意是《存在:最親密、最脆弱的情感》,在我國改名為《缺愛》,顯得十分貼切。在作者看來,我們往往是在存在感缺乏時才意識到了它。在生活順風順水的時候,我們幾乎不會意識到存在感。然而,如果有什麼東西突然闖入,使得美好的一切出現一道缺口時,存在感便會壓在我們心頭,甚至離我們遠去。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後續的絕望感就會襲來,用醫學研究人員慣常引用的氣象學術語來說,便產生了“抑鬱”(低壓,法語dépression)。

透過論證存在感的建立與缺失,作者對“抑鬱”的來源做了一番頗具理性的解讀。因為,人們往往會簡單地將個人歸攏到“抑鬱症”的群體中去,而忽視了痛苦的存在,如果我們能將抑鬱理解為“身處不正常環境的主體對環境不適應的一種正常反應”,也許就能從其根源出發,找到應對措施。

抑鬱的底層邏輯是缺愛?要怎麼破?

母親消極教養影響青少年抑鬱情緒的神經基礎及其遺傳效應

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 李新影研究組研究表明早年母親缺少關愛,孩子容易陷入抑鬱,這就是明顯的缺愛型抑鬱。

青少年處在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焦慮與抑鬱等內化症狀迅速增加的高危時期。杏仁核是感知、識別和調節情緒的大腦中樞,前額葉皮層與人類的高階認知功能密切相關,杏仁核與前額葉的雙向聯絡在人類情緒調節中具有重要作用。現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鬱與以杏仁核為核心的情緒腦環路的發育密切相關,而後者又受到遺傳與環境因素協同作用的影響。

例如,在不良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個體在對憤怒等消極情緒面孔命名時,杏仁核的啟用增強,並且杏仁核與腹外側前額葉間的啟用存在正向關聯,這表明腹外側前額葉(vlPFC)並不能有效調節個體面對威脅刺激時杏仁核的過度反應。對兒童雙生子的研究發現,杏仁核與前額葉間的神經環路受到中等程度的遺傳因素影響。然而,杏仁核與腹外側前額葉間的腦環路是否是母親消極教養影響青少年抑鬱的認知神經基礎,以及該環路受到遺傳因素影響的程度,至今尚不清楚。

抑鬱的底層邏輯是缺愛?要怎麼破?

鑑於此,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李新影研究組與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秦紹正團隊合作,從北京雙生子資料庫(Beijing Twin Study ,BeTwiSt)中選取了100個同卵和78個異卵的同性別雙生子進行了3年多的縱向研究,以考察青少年早期(13歲左右)的母親教養方式對青少年中期(16歲左右)杏仁核腦環路發育及抑鬱症狀的影響,並明確遺傳因素所佔的比重。

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早期母親以過度嚴厲、敵意為典型特徵的消極教養方式,會影響青少年中期以杏仁核及其相關亞區為核心的腦網路功能連線模式(圖1)。其中,杏仁核與腹外側前額葉(vlPFC)的功能連線增強在母親消極教養與青少年抑鬱之間起著關鍵的中介作用(圖2)。結合基於腦的雙生子ACE模型,研究者進一步發現,杏仁核-腹外側前額葉環路的遺傳度為21%。

該研究率先在“遺傳-環境-腦功能-心理行為”框架下,系統考察了青少年早期母親教養行為透過腦網路功能對青少年中期抑鬱等內化症狀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母親消極教養與遺傳因素透過對杏仁核與腹側前額葉腦環路的中介作用,增加了青少年抑鬱的風險。研究提示,母親消極教養及其相關壓力等不良家庭環境,可能透過誘發應激激素如皮質醇等分泌,作用於杏仁核與前額葉環路並導致該環路發育異常,進而引發青少年抑鬱等情緒問題的發生發展。該研究為研製抑鬱等情緒問題的早期標記物以及早期干預的腦網路靶點提供新的啟示。

抑鬱的底層邏輯是缺愛?要怎麼破?

困在缺愛中,還是走出缺愛

自我覺知,把心開啟,看到自己,看到傷痕累累的內心,看到極度匱乏的內心,看到壓力山大的內心。把內心的創傷,匱乏,壓力處理好,建立安全富足自由強大的內心世界,這個時候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建立外在的富足和成功。

沒有建立內在成功的外在成功,都是浮雲!

很多人的需求,從小就被打壓,拒絕,壓抑,造成很多人根本就不敢提需求,不敢表達需求,甚至壓根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需求,這是很多人活得迷茫的底層原因。

愛如果無法正面直接表達,就會透過所謂的負面情緒,如憤怒、悲傷、難過、害怕、批評、指責、逃避、等間接來表達。

當一個人從小缺愛,四個內在小孩沒有成長起來,內心還是無能無助、弱小無助、孤獨無助、無能為力的狀態。

內心被恐懼、不自信、玻璃心、自卑、傲慢、內疚、委屈、焦慮封印,根本無力面對成年人世界的殘酷競爭,然後就只能寄望於有人能救自己,幫自己,護自己一世周全,如果碰不到就抑鬱了。

自我覺知,把心開啟,看到自己,補缺失、療創傷、卸包袱,

把四個內在小孩養大,建立安全富足自由強大的內心世界。

兒童的心智,成年人的慾望。心智模式是等、靠、要的兒童期心智,而慾望卻是什麼都想要,就成了一個巨嬰。能量和慾望不匹配,又要愛,又要物質,但是沒有能力創造價值。

把心開啟,看到自己,看到沒長大的四個內在小孩,補缺失、療創傷、卸包袱去建立安全富足自由強大的內心世界。

抑鬱的底層邏輯是缺愛?要怎麼破?

羅伯特·納伯格認為,人們在喪失存在感之後,直面了生活中的痛苦,但也因此獲得了一種“與我們曾經的精神支柱斷絕關係的自由”。這份自由讓我們不得不為了沉淪或是重生做出選擇。往左走可能是絕望,往右出發抵達的則可能是崇高。

早期的依戀創傷和婚戀關係中的情感傷害,會讓我們陷入情感痛苦之中,可能久久難以平復,內心有個被撕裂的口子永遠無法填滿。我們可以做出一種選擇,如果我們凝望這個口子的深淵,這個深淵也在凝望著我們;如果我們選擇另外一種人生,重新構建健康有愛的靈魂,修復關於情感的安全與信任,當內心被愛的光照亮之後再看這個口子,可能會發現裡面住著的並不是惡魔,而只是一灘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