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他是第一位直隸總督 因與年羹堯關係好 落得家敗人亡結局!

2021-12-26由 全力以赴的拼搏 發表于 農業

凍結資產屬於什麼資產

清朝有九大總督,即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 、東三省總督、 陝甘總督、四川總督。其中,直隸總督掌管京畿要地,被稱為疆臣之首。

1724年,雍正皇帝下詔,將直隸巡撫李維鈞升授直隸總督,加兵部尚書銜,節制提督以下官員。在這之前,已經有人擔任直隸總督,但均為臨時職務,並非常例。在李維鈞以後,直隸總督這一職位被固定下來,一直到清朝結束。因此,李維鈞便成了清朝歷史上第一位直隸總督。

李維鈞是浙江嘉興人,1696年以貢生的身份任職江西都江縣知縣,步入官場。此後李維鈞歷任知州、刑部員外郎、江南道監察御史、直隸守道等職。

他是第一位直隸總督 因與年羹堯關係好 落得家敗人亡結局!

李維鈞沒有考中進士,當官之路不屬於正途。如果他又沒有什麼家庭背景,在朝廷裡沒有過硬的關係,那麼能夠做到直隸守道一類的職務,就已經很不錯了。再往上升遷幾乎不可能。

除非,他攀上靠山。

別說,李維鈞還真找到了一個靠山。這個人就是在康熙、雍正兩朝紅極一時的年羹堯大將軍。

李維鈞與年羹堯八竿子打不著,他們怎麼拉上關係的呢?

原來,李維鈞很寵愛一個侍妾,他妻子死後便將這個侍妾扶正,當了填房夫人。這個侍妾早年拜了一個乾爹,叫魏之耀。魏之耀是年羹堯府中的管家。年羹堯很信任魏之耀,將其視為心腹,放心地將自己搜刮的金銀財寶交給他打理。

李維鈞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侍妾與魏之耀的關係後,藉助這層關係打入年羹堯的小圈子,進入年羹堯的視線。這樣一來,李維鈞的升遷之路就顯得順暢多了。

他是第一位直隸總督 因與年羹堯關係好 落得家敗人亡結局!

當時,李維鈞的頂頭上司叫趙之垣。趙之垣的來頭不小,他是康熙朝名將趙良棟的孫子,兩廣總督、兵部尚書趙弘燦的兒子,前任直隸巡撫趙弘燮的侄子,可以說渾身都是主角光環。可是,趙之垣遇見了年羹堯,立即就從主角變成了配角。

年羹堯為了扶持李維鈞上位,利用雍正皇帝對他的信任,兩次彈劾趙之垣,說他“庸劣紈絝”,貪婪成性,不適合做直隸巡撫。那麼誰才適合做直隸巡撫呢?年羹堯推薦了李維鈞。

於是,雍正皇帝剛剛即位那年(1723年),李維鈞就取代了趙之垣,成為了直隸巡撫,昂首踏進封疆大吏之列。

當然,李維鈞並非一個庸官,而是一名能臣。他走馬上任直隸巡撫後,大展拳腳,幹了不少實事,提出了許多切合實際的想法,與雍正皇帝不謀而合。其中,李維鈞所辦理的“攤丁入畝”,作為一項重大的賦役制度改革,影響了清朝100多年。

什麼叫“攤丁入畝”呢?

他是第一位直隸總督 因與年羹堯關係好 落得家敗人亡結局!

簡單地說,就是此前清朝向老百姓徵稅,是以人為對象徵收丁稅,屬於“人頭稅”。這就意味著,許多沒有田地的貧困老百姓,也要承受沉重的稅賦。而那些坐擁成片良田沃土的大地主,卻因為家中人丁不多,稅負比較輕鬆。長久以來,沒有田地的貧困老百姓對此意見很大。同時,朝廷在徵稅時,也因為人口流動很大,變數很多,存在許多困難。“攤丁入畝”則是改變了以往的做法,把朝廷所徵收的各類雜賦丁稅銀都攤入田畝,統一徵收。徵收的物件從人口變成的田地。此舉極大地減輕了無田老百姓的負擔,又減小了朝廷徵收成本。畢竟,人口可以流動,田地卻是永遠固定、穩定。

李維鈞提出“攤丁入畝”建議後,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視。1724年,雍正皇帝批准在直隸地區試行。1933年,“攤丁入畝”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推廣。

對於李維鈞的辦事能力,雍正皇帝看在眼裡,記在心頭。1724年,雍正皇帝將李維鈞任命為直隸總督。

如果說李維鈞任職直隸巡撫,是年羹堯的舉薦之功;那麼他任職直隸總督,就是自己的努力換來的。

可是,正應了那句老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李維鈞靠年羹堯當上了直隸巡撫,後來又因為與年羹堯關係好,受到了牽連。

他是第一位直隸總督 因與年羹堯關係好 落得家敗人亡結局!

對於年羹堯與李維鈞之間的關係,雍正皇帝一清二楚。李維鈞剛剛任職直隸總督時,雍正皇帝就告誡李維鈞,不要與年羹堯走得太近,“朕今少疑羹堯。明示卿朕意,卿知道了,當遠些,不必令覺,漸漸遠些好。”

1725年3月,雍正皇帝以年羹堯在奏摺的一處筆誤,發起了對他的討伐。李維鈞為自保,立即上了三道奏摺,揭發年羹堯的斑斑劣跡,說他“挾威勢而作威福,招權納賄,排異黨同,冒濫軍功,侵吞國帑,殺戮無辜,殘害良民”,以及“負恩估惡,隱而彌彰”。

但是,一切都已經太遲。當年8月,雍正皇帝降諭:“直隸總督李維鈞居心險譎,竟敢陽順陰違。如保定城中現有年羹堯私置之家產、藏留之財物。彼不曾參奏,迨朕降旨令查,尚具折故作猶豫之狀,希圖挨延,俾得隱匿。”

隨後,李維鈞被革職抄家,以“年之逆黨私人”等罪名被判處斬監侯,妻子入內務府為奴。不久,惶恐不安的李維鈞病死於獄中,落得個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史論叢》《“攤丁入畝”的前因後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