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浙報深讀丨一條共富風景線,“海上長城”的溫州建設模式

2021-12-17由 趣觀天下 發表于 農業

資訊港是做什麼的

1997年,11號強颱風在溫嶺登陸,造成了770公里海塘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86億元。當時,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千里海塘、保千萬生靈”的重大決策,2000年底建成了1020公里標準海塘。時隔20餘年,2021年5月,《浙江省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建設規劃》正式實施,投資千億元,全面加固和再建這條屹立在東海之濱的“海上長城”。

未來海塘長什麼樣?在溫州,海塘不僅是一道安全屏障,還是一條共富風景線:甌江沿江防洪堤工程,從設計之初就樹立了“融塘於城”的創新理念,使這裡成為樓宇經濟、休閒旅遊、夜間消費、生產性服務業等城市經濟和“月光經濟”的新興集聚地;沿浦海塘,著力做好生態海堤與沿浦灣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修復工程結合,促進生物多樣性恢復,構建海岸帶生態廊道,實現生態和減災協同高效,打造紅樹林之鄉和特色海塘先行區;洞頭區環島西片標準塘,大膽創新融入了景觀塘、休閒塘的概念,修起瞭望海臺、城市平臺、瞭望角、漁人碼頭等觀景平臺,培育發展全域旅遊。

今天出版的《浙江日報》,在深讀版對溫州這些做法進行了報道:

浙報深讀丨一條共富風景線,“海上長城”的溫州建設模式

冬日上午,位於杭州灣澥浦河出海口兩岸,十幾臺大型挖掘機同時作業,一條7米寬的海塘堤壩開始換新顏。又到了冬修水利時,今年的建設重點是千里海塘。

若是拉長時間軸來觀察浙江海塘,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頗為重要的節點——

1997年10月,在“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標準海塘建好”的號令下,全省人民自發捐錢捐物,許多沿海縣市決定,3年內不建辦公樓,不買小汽車,齊心協力築起千里標準海塘。

2021年5月,《浙江省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建設規劃》正式實施,投資千億元,全面加固和再建這條屹立在東海之濱的“海上長城”。

時隔20餘年,千里海塘為何要重塑?未來海塘又會是什麼模樣?新海塘除了守護安全功能外還有哪些亮點?在冬修水利之際,記者前往尋找答案。

浙報深讀丨一條共富風景線,“海上長城”的溫州建設模式

鎮海區海岸帶生態修復及海塘安瀾(一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標準海塘亟待升級

放眼全國,沒有哪個省份,像浙江這樣重視海塘。

伴海而生的浙江,海岸線長達6486公里。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千百年來,浙江經常遭受颱風侵襲,祖輩們經年累月在全省修築了2000多公里長的海塘。

“此外,浙江面臨著全國最大的河口潮差。”省水利廳海塘專班負責人塗成傑說,浙江沿海平均高潮位比海平面高3米左右,造成了潮高地低的現象,修建海塘是最可靠的防禦手段。

1997年8月,11號強颱風在溫嶺登陸,造成了770公里海塘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86億元。當時,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千里海塘、保千萬生靈”的重大決策,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海塘建設熱潮,2000年底建成了1020公里標準海塘。

站在舟山六橫島上的群建海塘壩頂上,記者看到,壩前是汪洋大海,壩後是千畝養殖塘。“我們養殖的梭子蟹、基圍蝦、血蛤等海鮮,每年都供不應求。”指著眼前成片的水塘,六橫鎮蒼洞村黨支部書記沈富祥說,養殖海鮮每年可以給村集體帶來300萬元的租金收入,養殖戶年均收入可達10萬元以上。

“群建海塘,從名字上就能看得出來,這是當年男女老少齊上陣建海塘的結果。正是有了海塘的庇護,海邊人家搞起了圍塘養殖,蒼洞村經濟才發生了鉅變。”六橫鎮黨委副書記楊忠君說。

既然浙江擁有千里標準海塘,並經受住了歷年颱風暴潮的考驗,沒有一處海塘因為海潮而決口,為何如今又要投入大量資金再去加固或再建呢?

三門縣六敖北塘,是台州首個開工的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受當時設計水平、建設能力、財力狀況等因素制約,加之已投用執行20多年,六敖北塘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沉降,防禦能力已不適應目前的實際情況。”三門縣水利重點工程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六敖北塘“著急”開工重建正是這個原因。

海塘防禦標準與保護物件的重要性不匹配,這是重塑千里海塘的關鍵原因。“20多年過去,海塘保護區內人口數量、經濟規模大幅度增長,不少海塘保護區內人口翻番,GDP增長了10多倍,更加淹不得、淹不起。”塗成傑說。

以2023年為規劃水平年進行保護區人口預測,浙江海塘現狀防禦標準與發展需求不相匹配的保護區比例高達82%,不相匹配的海塘長度比例為70%。

這幾年,極端天氣頻發,各種破紀錄的颱風天氣頻現,千里海塘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2019年,超強颱風“利奇馬”過後,省水利廳對全省海塘進行全面摸排,最終結果出人意料。“目前的一線標準海塘中,己有485公里海塘出現塘身沉降、結構破損等問題,佔總長的24%。另外,我省海塘塘頂平均寬度僅為5米,普遍偏窄,邊坡偏陡,與發達國家和鄰省相比,我省海塘塘身結構明顯單薄。”省水利廳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建設規劃編制組教授級高階工程師胡曉明說。

此外,現有海塘工程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不盡相符。“過去的海塘,單純為了防禦颱風暴潮,往往採取‘三面光’結構,即迎潮面、塘頂和背水面坡澆注混凝土,在沿線生態要素的保護修復等方面還遠遠不夠。”胡曉明說。

對此,省水利廳相關人員赴上海、福建和省內多地考察調研,蒐集了國內外海岸線、海堤建設發展歷程和做法,分析了沿海四大建設、交通、綠道、防護林等規劃佈局以及與海塘建設之間存在的關係。今年5月,我省印發了《浙江省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建設規劃》。

一場千里海塘重塑大幕,就此拉開。

浙報深讀丨一條共富風景線,“海上長城”的溫州建設模式

未來海塘長啥模樣

錢塘江南岸,亞運會“大蓮花”場館前,圍擋把沿江景觀道圍得嚴嚴實實,作為亞運會保障專案的濱江沿江提升改造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走進圍擋內側,工人們正在鋪設藍色漸變混凝土路面,道路南側景觀帶中嵌入了步行棧道,形成了兩層消浪平臺,既提升了海塘防禦等級,又保留了濱江通透景觀視線。“未來,這條海塘不僅將防洪標準提升為300年一遇,同時還能包容沿江的漫步道、騎行道、公園、驛站等各類功能場所。” 杭州市水利發展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海波說,以後在這上面跑步,整個江景一覽無遺,城市、海塘、錢塘江實現無縫對接,相融相生。

這正是未來海塘的一種模樣。

重塑千里海塘,提升海塘防禦標準首當其衝。塗成傑告訴記者,“高瘦型”海塘結構要換身成為“矮胖型”。這種改變意味著什麼?在位於杭州濱江西側的“智慧新天地”可以找到答案。

冬日暖陽下,沿江綠道上,散步、聽戲、健身的人群悠然自得;高低錯落的工業遺址公園,矗立錢塘江邊,成了當地標誌性建築。事實上,這片老百姓最愛的打卡之地,過去只是江岸線的海塘堤壩,如今卻成為城市的綠色生活空間。

智慧新天地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費華俊介紹說,在杭州市民眼裡,“智慧新天地”是個集休閒、運動、商業等功能於一體的地標綜合體公園。但對政府來說,它本質是集防潮防汛排澇功能於一體的一項海塘安瀾工程,他們要將塘頂寬度從當前的6米平均增加至50米,最寬處達220米,把海塘、道路、公園、綠地融為一體。

同樣在溫州的甌江兩岸,某種程度上,你已經很難找到海塘的身影。夜間,漫步在溫州沿江防洪堤一側,觀景平臺上行人川流不息,休閒驛站裡各種食物熱氣騰騰,遠處甌江之上游輪汽笛聲聲,儼然成了一座高品質的帶狀濱江公園。

站在當地知名的“安瀾亭”旁,溫州市水利規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林統說,早在幾年前溫州就開始對海塘進行改造,目前所在的城區甌江沿江防洪堤工程,從設計之初就樹立了“融塘於城”的創新理念,不僅將其作為一道安全屏障,還同步謀劃提升海塘工程在帶動城市開發、人居環境改善、經濟交通發展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事實證明,溫州的這項海塘工程已經成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新模式的全省樣本,促使沿線10多公里土地增值並得到開發。林統說,這裡是樓宇經濟、休閒旅遊、夜間消費、生產性服務業等城市經濟和“月光經濟”的新興集聚地,還是吸引民間投資、佈局民生工程和亮點工程的城市平臺,其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遠遠超出了工程本身的建設意義。

這是繼標準海塘之後的一種全新探索。即便放在全國層面,浙江很多海塘的做法都有創新意義。

林統解釋說,過去受理念、資金、土地等因素考慮,海塘空間向社會公眾的開放度很低,造成了城市、產業與海塘割裂。如今,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在大幅度提高安全度的情況下,將海塘空間最大程度開啟,變“難得一用”為“時刻可用”,變“一家使用”為“人人共用”。

浙報深讀丨一條共富風景線,“海上長城”的溫州建設模式

蒼南最美海岸線。

最美海塘亮點何在

位於浙江海岸線的最南端,蒼南與福建接壤的那段叫沿浦海塘,寬達10米的塘頂綠道向外延展,水閘、驛站、遊艇碼頭佈置其間。最吸引目光的,卻是海塘外側的1000多畝紅樹林。

與其他海塘不同的是,蒼南正在建設一條生態海堤,浙江最大的紅樹林溼地公園即將在此誕生。蒼南是全省最易遭受颱風侵襲的地方之一。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蒼南遭颱風影響達90餘次,其中2002年至2020年就有19次颱風給蒼南縣帶來災害損失。當地老百姓發現,在抵禦颱風過程中,除了海塘之外,塘外的紅樹林也能發揮極佳的擋潮作用。

蒼南縣馬站鎮水管所所長顏海指著沿浦海塘外側的一處紅樹林說,蒼南是浙江最適合紅樹林生長的地方,對於抵禦潮波、化解風暴、吸收汙染效果明顯,此外生態功能也很重要,海蜈蚣、蟶子、猷蠓等海洋生物都可以在這裡棲居。因此,在實施此次海塘安瀾工程中,蒼南著力做好生態海堤與沿浦灣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修復工程結合,促進生物多樣性恢復,構建海岸帶生態廊道,實現生態和減災協同高效,打造紅樹林之鄉和特色海塘先行區。

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創造棲息繁衍環境,正是這次重塑千里海塘的另一個亮點。

長期以來,海塘工程建設側重於安全,對生態考慮偏少,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將秉持生態理念作為基本要求,要求海塘工程提標加固的同時,全線開展生態化改造,將光滑、密實的結構進行粗造化、孔隙化改造,在塘前灘塗和塘後空間營造植物群落,打造海塘生態廊道。

今年4月,寧波鎮海區海塘安瀾(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海堤只有12。6公里,總投資卻高達10。72億元。為何要花這麼多錢?關鍵原因在於,其建設內容包括海岸帶生態修復專案,圍區內和外潮灘681。2公頃灘塗的生態系統將迎來複蘇。

“我們利用原有海塘良好的基礎狀況,加高土層,種上多種耐鹽鹼樹木和草本植物,既可改善潮灘帶生物多樣性,又能增加海塘的安全性,還避免佔用新增海域。”寧波市鎮海區農業農村局(水利局)總工程師崔俊濤說。

生態修復,不是簡單的植樹造林,要從專案初期規劃入手。今年8月,《瑞安市海塘安瀾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透過可行性研究報告技術稽核,將閣巷圍區海塘防禦等級提升至100年一遇。“這條修建於2011年的海堤採用混凝土構件及拋石建設而成,忽視了生態‘軟功能’,使用的材料生態友好性較差,破壞了海岸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評審組專家在報告裡點評說。根據規劃,閣巷圍區海塘專門進行了生態創新結構設計,尤其在海堤鎮壓層結構上將採用多孔隙、透水類的材料。其中有一種生態牡蠣礁石,這種礁石外形呈“瓦片狀”,其孔隙率達45%左右,這些孔洞有利於植物生長和藻類、貝類附著,促進生物多樣性恢復。

生態海塘的出現,將成為一條共富風景線。12月,溫州洞頭區環島西片標準塘進入建設高潮。該專案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工程設計階段,就打破固有思維,改變傳統、單一直立式堤身結構模式,大膽創新融入了景觀塘、休閒塘的概念,修起瞭望海臺、城市平臺、瞭望角、漁人碼頭等觀景平臺,培育發展全域旅遊。怎麼吸引遊客來?洞頭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在海塘沿線同步規劃了人工沙灘、生態養殖、遊艇碼頭、山景民宿及商業旅遊娛樂等相關配套設施,打造一個夢幻海灣。

千畝紅樹林、萬人沙灘……未來,這些生態海塘將串珠成鏈,成為浙江沿海最美的風景線。“以後大家可以開車或騎車,從平湖金絲娘橋至蒼南,一路欣賞美景,一路暢享美食,晚上也可以露宿在海塘的塘頂,聽濤聲、觀星空,這是令人嚮往的美好生活。”塗成傑說。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