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史上最強悍的資本收購,告訴你什麼叫“門口的野蠻人”

2021-12-17由 JA熱視角 發表于 農業

最高收購價是什麼手段

1988年,槓桿收購界的老牌天王、金融史上最成功的產業投資機構之一 KKR,用310億美元收購了當時在全美排名前二十的大型企業雷諾茲-納貝斯克集團,引起了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矚目。之後這堪稱“史上最強悍的資本收購”,被兩位記者布萊恩柏勒和約翰希利亞爾詳細的挖掘和記錄了下來,並寫成了書,書名就叫《門口的野蠻人》。在這之後,所有的槓桿+惡意收購就有了一個統稱的名稱叫“門口的野蠻人”。

史上最強悍的資本收購,告訴你什麼叫“門口的野蠻人”

一、什麼叫門口的野蠻人

在講述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之前,我們得說說為什麼叫它門口的野蠻人。這次收購有兩個特點,一是槓桿收購。顧名思意,就是依靠舉債來籌措資金,以小博大,這樣蛇吞象的交易原本就相當野蠻。二是惡意收購。就是說交易中的收購方沒有得到標的公司管理層的配合,是以一種“我就要”的資態開戰。

借用槓桿、不請自來,這就像一個風格激進、態度粗暴的野蠻人,直接到別人門口搶奪控制權。這個名字可以說非常貼切地形容了這場收購案的特點,也因此後來成為代名詞,在資本市場中被不斷提及。像在中國資本市場中,國美、萬科等大型股權爭奪戰的過程之中,這個“門口的野蠻人”就是媒體報道和財經評論的熱詞。

二、收購雙方的主角

接下來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收購戰的兩個人物主角。

被收購方雷諾茲-納貝斯克集團,就是生產奧利奧餅乾的那家企業,它的CEO叫羅斯約翰遜。約翰遜是一個能把梳子賣給和尚的銷售天才,他做人,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做事,天馬行空,點子多;天生愛折騰,敢想就敢做。他自稱自己的經營理念是“攪屎棍哲學”,信奉“不是走向重生,就是在走向死亡”。回顧他的職業生涯,簡直就是一部戰鬥史。一開始因為銷售做得好,他會提拔成為公司的二把手,然後透過自己的手段,贏得董事會和員工的信任,鬥掉唯一的上司,當上一把手。在標牌公司是這樣,去到最初的納貝斯克公司時又是這樣,最後到了雷諾茲-納貝斯克集團還是這樣。可以說是一路逆襲,最終成為頂尖公司的CEO。

史上最強悍的資本收購,告訴你什麼叫“門口的野蠻人”

奧利奧餅乾

約翰遜那套以生命在於折騰為宗旨的經營理念,實際上成敗有很多運氣的成分。船小時好調頭,攤子大了就很難控制局面,所以,對於雷諾茲-納貝斯克這樣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企業,他的“攪屎棍哲學”經營理念並不奏效。雷諾茲-納貝斯克是上市公司,業績沒有起色就意味著股價的低迷。股價從65美元一路跌到40美元,董事會開始對約翰遜不滿。再加上推出新產品遭遇市場的冷漠,約翰遜感覺自己地位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被董事會炒魷魚。於是他想到搞“管理層收購”。什麼叫管理層收購呢?就是說以約翰遜為首的公司管理層,直接從董事手裡收購股票,出錢把公司買下來。說白了就是不給你打工了,自己當老闆。

其實約翰遜知道自己是穩賺不賠的,雷諾茲-納貝斯克集團是主營是菸草和食品的生意,有很可觀的現金流量,公司股價40美元,是被嚴重低估的。於是約翰遜提出以75美元價格收購公司,他覺得董事會一定會滿口答應。算盤是打得很好,但是發現股價嚴重低估的,並不僅僅是他約翰遜一個人。實際上,華爾街數得上號的投資機構幾乎都在盯著這家公司了,包括巴菲特持股的所羅門兄弟,巴菲特還對所羅門兄弟的管理層說“放手去做,菸草行業是真的好”。當然這些機構裡也包括以另一個主角,KKR。

KKR的合夥人叫克拉維斯,他為人處世和約翰遜可就大不一樣了。克拉維斯十分勤奮、自律、堅韌,頭腦冷靜又雄心勃勃,目標一旦明確就非常執著。在生活上,克拉維斯是得體、上進、平和的謙謙君子,在工作上則冷酷、嚴厲、豪不留情。他曾經與表哥羅伯茨一起到著名的投行貝爾斯登工作,後來與他的導師和夥伴科爾伯格一起出逃單幹,成立了公司。公司名字就是以他們三個人首字母命名的,也就是K K R。KKR從一成立就踐行槓桿收購的投資策略,經過幾年的完善,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業務模式。

史上最強悍的資本收購,告訴你什麼叫“門口的野蠻人”

電影《門口的野蠻人》劇照

在這我們得介紹一下槓桿收購,這個模式概括起來有四步:第一步,發現目標。目標必須有兩個特點,價值被嚴重低估,以及企業有穩定可觀的現金流。這兩點都非常重要,如果價值沒被低估,獲利的空間就會非常小,同時槓桿收購是透過借錢來完成的,如果沒有好的現金流支撐,支付利息就會沒有保障。第二步,KKR會和標的公司管理層談判。也就是說要管理層合作,因為沒有管理層的配合,就很難準確的預測公司的未來現金流,也就無法撬動槓桿。第三步,就是融資完成收購,並對目標進行改革。全面挖掘公司的利潤,使之在市場上估值上升。第四步,高價賣出,兌現收益。

KKR不斷複製和完善這個模式,屢試不爽,年回報率甚至一度超過60%。而這個模式的最關鍵因素就是要找到一家好的公司。所以,雷諾茲-納貝斯克集團很自然的就進入了KKR的視野,可以說克拉維斯又看到一塊富得留油的肥肉。

三、談判

看了上面槓桿收購的模式,你不經會問,不對啊?KKR不是要跟公司管理層談判的嗎?是的,在收購前,雙方是開展了談判,而且還不止一次。

史上最強悍的資本收購,告訴你什麼叫“門口的野蠻人”

第一次談判,對於兩個理念如此不一樣的人談合作,可想而之是有多難。雙方就公司的決策權吵得不可開交。約翰遜覺得,合作嘛,就一人一半,至於決策權,KKR買下股權做個股東就行了,公司的經營權還得約翰遜說了算。那克拉維斯就不幹了,KKR可從來沒做過這種冤大頭,他認為約翰遜團隊最多拿走三成,未來董事會必須KKR控制。如此大的分歧,最終導致談判不歡而散。

在這之後,雙方都開始出現問題。克拉維斯這邊在盡職調查時陷入了困境,因為管理層的不配合,KKR根本拿不到公司的核心資料,就像買臺二手車,只給張照片,不讓你檢查,不讓你試乘試駕,這樣想精確測算報價,實在無從下手。而約翰遜這邊,媒體報道出KKR的願意以90美元的價格收購,而他報價是75美元就像是明搶,這讓董事會大為老火,提出要參與收購方公開競標,這意味著約翰遜必須要提高報價,並且要找到更多的資金去完成收購。

於是雙方開始第二次談判。這次,雙方可是請來不少幫手。約翰遜聯合了美國運通旗下的協利證券,並邀請到所羅門兄弟公司助陣。而克拉維斯這一邊,除了有摩根士丹利的加盟,更有“垃圾債券大王”米爾肯所在的德崇證券加持,雙方陣容可以說都很強大。而第二次談判恰恰又是因為幫手之間出了問題才導致失敗的。

史上最強悍的資本收購,告訴你什麼叫“門口的野蠻人”

“垃圾債券大王”米爾肯

談判一開始,克拉維斯就做出了讓步,份額一半一半可以,控制權雙方可以考慮共同控制董事會,眼看談判就要達成,卻又出現新矛盾。這個時候,“垃圾債券大王”米爾肯正被捲入一場大型內幕交易的調查,但克拉維斯堅持要和“垃圾債券大王”米爾肯的團隊合作,所羅門兄弟公司覺得“垃圾債券之王”的名聲太臭,決不與之為伍,於是擅自透過媒體爆料,說約翰遜團隊準備報價每股92美元,和克拉維斯團隊競爭。此舉一出,相當於直接宣戰,克拉維斯無法再相信約翰遜,第二次談判也因此告吹。

四、開戰

好了,談判失敗,就只能真刀真槍的幹了。這時候雷諾茲-納貝斯克公司董事會發起了竟價程式。說白了,就是坐山觀虎鬥,你們雙方投標,價高者得,最後得利的當然是董事會自己。

第一輪,當然是雙方亮底牌的競標日。當天,克拉維斯的投標價是每股94美元,而約翰遜則報出了每股100美元的價格。報出高價的約翰遜團隊,眼看著就要喜提公司控制權、成為贏家是不是?沒有,又出現了逆轉。在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這兩個豪華陣容的時候,卻沒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一波士頓銀行報價每股105~118美元,之所以沒有一個確定的價格,是方案涉及的政策優惠需要進一步完善確認。雖然還要完善,但這個報價區間卻讓董事會無法視而不見,於是董事會宣佈,給第一波士頓一點時間,再來一輪競標。約翰遜和克拉維斯的第一次爭奪,誰也沒有得到便宜。不過,在約翰遜看來,克拉維斯已經輸了。下一次競標他的對手是第一波士頓銀行,而克拉維斯呢,如果不是第一波士頓銀行來攪局,早就沒他什麼事兒了。

史上最強悍的資本收購,告訴你什麼叫“門口的野蠻人”

雙方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下一輪競標。克拉維斯方面吃虧在沒有管理層的支援,無法好好定價,可這時卻出現了轉機。納貝斯克部門的總負責人喬尼主動找到了克拉維斯,他告訴克拉維斯,自己不滿約翰遜的大手大腳花錢已經很久,這次搞管理層收購不帶上他更是讓他失望,他認同克拉維斯經營公司的理念,想要什麼資料,甚至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他都能提供。有了內應的克拉維斯團隊立刻柳暗花明,開始遊山玩水,坐等著第二次競標。約翰遜團隊似乎也出現了轉機,第一波士頓銀行所說的政策優惠馬上就要到期,想以105~118美元交易已經沒有可能,將會退出競標,所以下一次的競標,將會是他約翰遜一個人的舞臺,勝利就在眼前了。

到了第二次競標的日子,以為勝券在握的約翰遜,象徵性地提高了1美元,報價每股101美元,可萬萬沒想到,克拉維斯又一次出現,並報出了每股106美元。約翰遜聽說之後,要求更改標書,先後提高到每股108美元、每股112美元。這讓克拉維斯大為光火,認為這樣修改投標價壞了規矩,應該無效,但董事會看到了更高的價格,肯定是會心動的,克拉維斯也不得不適當提高報價到每股109美元。最終,董事會選擇了克拉維斯。這次收購最終的交易總價達到了310億美元,創下當時收購總價之最,用來支付的現金部分達到了189億美元,支付匯款的當天,甚至造成了美國貨幣供給統計的劇烈波動。

五、這場收購戰讓我們看到了什麼

經過了一輪又一輪戲劇化的逆轉,這場“史上最強悍”收購案終於落下帷幕。這場世紀收購案一波三折,有太多值得回味和思考之處,也因此成為了很多頂級商學院案例教學的素材。接下來,我們就再探討一下“門口的野蠻人”這個話題。

史上最強悍的資本收購,告訴你什麼叫“門口的野蠻人”

野蠻人來敲門,這聽起來肯定是讓人不舒服,也因此,這種不和管理層一條心的惡意收購,尤其是以槓桿收購來完成的激進方式,常常在輿論上處於劣勢。但如果拋開情感因素不談,惡意收購、槓桿收購真的就有原罪嗎?收購價值被低估的公司並以高價賣出,這本身並沒有問題;透過融資的方式來籌措資金,也可以看做是對交易有十足信心,人家藝高人膽大,願意刀口舔血、風險自擔也沒什麼不妥;至於是不是取得管理層的支援,管理層的身份是公司的僱員,他們同意自然好,他們不同意的問題不過是敲門的風險增大了而已。畢竟,資本市場的規矩是真金白銀,是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用腳投票。

但在現實裡,卻不能完全拋開情感的因素和輿論的影響。實際上,每當門口出現野蠻人,每當出現收購與反收購的大戰,戰場都不僅僅是場內的資本戰,還有場外的輿論戰。這也是在大多數收購戰中,各方都會聘請公關公司協調媒體關係的原因。

像在雷諾茲-納貝斯克這個案例中,最終讓 KKR 勝出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輿論戰場中他們擺脫了“野蠻人”的負面形象。KKR 提出的改革方案,以壓縮無用的開銷、提高經營效率和利潤為核心,並且只考慮出售部分業務單元,勵精圖治不折騰。而約翰遜方面,卻主張保持高福利,資金缺口以整體出售納貝斯克來補充,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約翰遜團隊一直以來的奢靡作風。公司的開銷中,甚至還包括大把的度假別墅,包括各種沒有意義的贊助,甚至還包括了十來架噴氣式飛機和一隊飛行員。在反收購過程中,約翰遜還炮製出如果公司控制權變動,就對管理層進行高額補償的金色降落傘計劃。這些負面訊息不斷被《時代》《財富》等權威媒體曝光,股東和員工都對他中飽私囊的方式十分厭惡,倒好像家門內的管理層才更野蠻。兩相比較,在綜合報價差別不大的情況下,董事會選擇 KKR 也就不難理解了。所以說,“門口的野蠻人”到底是騎士還是魔鬼,很多時候很難三言兩語分析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