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東漢末年的選官制度,直接任人唯親,宦官更是荒唐至極!

2021-12-16由 龍龍講史學 發表于 農業

有效防止了任人唯親的是什麼制

徇私舞弊、任人唯親自古以來便是民間最深惡痛絕的官場現象之一,如果這種現象不能得到控制,大肆氾濫的話,甚至會造成時局不穩,政權覆滅。縱然有位面之子劉秀力挽狂瀾,大漢也不過僅僅在持續了不到200年,歸根結底與東漢末期政治腐敗,選拔多任人唯親大為相關,那麼東漢的政局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墮落成這樣的,對我們今天又有著怎樣的警示作用,不妨讓我們暫時回到那些年,一睹究竟。

東漢末年的選官制度,直接任人唯親,宦官更是荒唐至極!

東漢初年及其之前的選拔制度

推行國政,造就盛世首要在人,歷史上一個個盛世王朝都少不了治世能臣們的身影,那如何從茫茫人海中把他們選拔出來就成為歷任統治者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其實我國先民們根據時代的不同也研究出了很多不同的選拔制度。西周時期由於資訊交流相對閉塞,而且社會脫離部族制不久,主宰朝政的官員多為世襲制,這種毫無考核可言的選拔雖鑑於當時人力物力有限,但也十分不科學,秦王之所以能一掃六合,就和商君開創的爵位與功勳掛鉤的新模式不無關係,這一模式也被西漢改革沿用,推出了行察舉制和徵辟制,即由統治者劃定選拔標準,各地予以推薦以及直接任命德高望重的名士,如蔡邕。東漢在此基礎上更是對人才的品格做出了規定,如著名的舉孝廉。而且還會對被推薦人才實施考核,如果其言過其實,推薦人負連帶責任,彪炳史冊的司徒侯霸案與戴涉案就是如此。

東漢末年的選官制度,直接任人唯親,宦官更是荒唐至極!

東漢末年選拔制度的墮落

眾所周知,由於體制所限,每段封建王朝的末期都會腐敗猖獗,社會治理失能。東漢末年任人唯賢的選拔制同樣也漸漸變了味,選拔官員多推舉嫡系,結黨營私,諸多在當時十分合理的選拔制度形同虛設,雖然朝廷明令禁止外戚、宦官、或有皇室血統者再被封為侯爵,但也不過一紙空文,因為被限制的這些勢力早已牢牢把控了朝政。此外,當時蔡邕等名士因具有高深的文學素養平步青雲,導致民間多效仿,治學多有研習詩歌沽名釣譽的趨勢,而朝內掌權的宦官們為了維繫自己勢力,削弱官員們的政治實力,更是對此推波助瀾。所以東漢末年,我們再難看到具有經世之才的學子出現。特別當時賣官鬻爵之風甚囂塵上,這種情況也是在東漢初年是不可想象的。

東漢末年的選官制度,直接任人唯親,宦官更是荒唐至極!

東漢末年徇私舞弊成風的原因

任何一種社會現象的背後肯定都有著深層次的原因,那麼本來講究任人唯賢的東漢緣何會墮落至此,讓我們一探究竟吧。東漢末年,皇帝多早薨,繼位者都只不過是未即冠禮的孺子,致使朝政多由外戚、宦官把控,甚至有史學家猜想這種特殊情況多為這些既得利益者人為促成的,可惜他們只圖眼前利益,且爭鬥不休導致整個朝局不振,官員的行為得不到有效監管,貪汙腐敗盛行,迅速敗光了國力,終造成了三國亂世。比如史書就記載了漢桓帝之母梁太后與其外戚家族把控軍政大權,其中以大將軍梁冀最是勢大,官員有被提拔者都得先到其府上請示拜謝,似朝中無人。同樣在當朝,漢桓帝身邊的內臣利用其與外戚間的矛盾,不斷進行調撥,進而上位,自此大漢王朝走向了外戚和宦官輪流亂政的晚年期。

東漢末年的選官制度,直接任人唯親,宦官更是荒唐至極!

看到東漢後期的朝局墮落,世人多會哀其不幸,似乎是其國運不濟致使帝王幼而奸佞起,但我們也要看到其背後存在的嚴重體制問題,為什麼皇子年幼,無力掌權還會被扶上帝位?這就是古代家天下思想的侷限性,具有統御天下才能的人本就屈指可數,更別說從某個特定的家族中選拔,哪個王朝不是由於繼任者昏聵而沒落的,其實對於單獨的利益集團也是如此,如果資源一直把控在嫡系成員手內,而不是透過舉賢任能,必不得長久。

幸運的是昏庸愚昧的封建統治早已離我們遠去,現在的社會有一套較為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只要我們能找準自己的定位,何愁不能一展抱負!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參考文獻:《後漢書·桓帝紀》、《後漢書·蔡邕傳》、《後漢書·宦者列傳》、《文獻通考·選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