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張雜谷”系列品種豐產管理的技術

2021-12-14由 青錢柳 發表于 農業

留苗密度怎麼看

“張雜谷”系列品種豐產管理的技術

目前建平縣種植的穀子品種為常規品種,多選擇種植在丘陵、山坡等地塊。由於地塊小、操作條件較差、種植分散,不能形成規模進而導致產量低,效益差。為適應種植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近幾年玉米價格逐年下滑,農民種植效益逐年下降的情況下,我們引進和推廣了抗倒、抗病、高產、優質的“張雜谷”系列雜交品種,實現了穀子從山坡地向大面積平肥地種植的轉變。2017年種植張雜谷5號,最高畝產達620公斤,畝產值3000元。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植雜交穀子的積極性。現將“張雜谷”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吉山花瑤

1 播種前準備

1。1 種子選擇

根據建平縣的氣候條件、地理狀況、土壤條件、耕作方式選擇適宜的雜交谷品種。經大量的試驗推廣,推選出適合建平縣的優質品種:嶺上要路溝等鄉鎮推廣張雜谷5號;東南嶺下小德營子、黑山科等鄉鎮推廣張雜谷10號。

1。2 選地

要儘量選擇地勢高燥,土壤通透性好,易耕作和鬆軟肥沃的沙土或沙壤土地塊種植。忌選排水不好澇地;種植“張雜谷”要輪作倒茬,忌重茬。

1。3 精細整地

根據情況可澆水提前造墒再整地,整地時要區別土壤型別,因地制宜。做到上虛下實,無較大的殘株、殘茬、土塊。“有腳印但不能沒鞋幫”,即:腳印深度為2~3釐米。

1。4 施足底肥

要為精播打好基礎,必須先施底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主,每畝施用4000~5000公斤,為提高速效養分含量,可以補充一些氮磷鉀化肥,氯化鉀每畝8~10公斤(顯鹼性的地改用硫酸鉀每畝10公斤),磷酸二銨每畝10~15公斤,也可只用複合肥每畝15~20公斤。

1。5 種子處理

張雜谷多為包衣種子,播前要曬種,提高種子活力。根據芽率適當調整播種量,確保出苗。

1。6 防治害蟲

地上、地下害蟲多發地塊提前做土壤處理,減少後期害蟲侵害谷種、穀苗現象發生,可用敵百蟲、辛硫磷等拌毒土誘殺。

2 播種

2。1 播期選擇

建平縣適宜播期4月末到5月上旬。一定要使幼苗期處於初夏的旱季,有利於“蹲苗”,促使根系下扎,生長健壯,還可以預防後期倒伏;抽穗期要調節到雨季高峰,避開“卡脖旱”,正好“拖泥秀穀穗”;灌漿期趕在晝夜溫差較大的秋季,避開雨季,利於穀子灌漿,減少秕穀,提高穀粒飽滿度。

2。2 播種量與播種深度

按照需要苗數、發芽率、土壤墒情確定播種量。為保證出苗,每畝播種350~500克。播種深度應掌握墒情好宜淺,墒情差宜深的原則,一般以3~4釐米為宜。

2。3 播種方式

根據土壤狀況選擇耬播、犁播、條播。為提高出苗率山坡或丘陵地塊,可選擇犁播或小型穀子播種機播種;平整土地可採用機械穴播。

2。4 播種標準

要求撒籽均勻,不漏播、不斷壟,深淺一致。播後要及時鎮壓,春旱嚴重,土壤墒情較差的地方可增加鎮壓次數,以提高出苗率。

3 田間管理

3。1 檢查出苗

地溫10℃以上播後半個月檢查出苗,地溫15℃播後7天檢查出苗;如果苗前遇雨,出現“雨拍住”的情況,要在晴天下午,採取“鎮壓破甲”方法放苗,有條件的可噴灌噴水或用車拉水淋水放苗。

3。2 留苗密度

據土壤肥力來決定種植密度。“張雜谷“需要稀植,好地每畝最多留苗1。5萬株(穴),薄地每畝可留8000株(穴)左右。

3。3 防治病蟲害

出苗期防治粟鱗斑肖葉甲、擬地甲。拔節前防治鑽心蟲等蟲害,後期及時觀察及早治蟲。及時拔除有病植株拿走深埋。

3。4 追肥

在苗高33釐米左右,開始拔節時,即用手摸苗根部能摸到小的凸起時,用尿素每畝10公斤、氯化鉀或硫酸鉀每畝10公斤,也可選擇氮鉀肥每畝15~20公斤進行追肥。

4 除草劑使用注意事項

張雜谷專用除草劑實現了穀子省工、省力,與傳統種植穀子相比,顯著減少了間苗和去除雜草的用工量。但苗後“張雜谷”專用除草劑使用需注意以下事項。

4。1 使用時期嚴格

“張雜谷”專用除草劑為苗後內吸式除草劑,可殺死一年生禾本科雜草,應在穀苗3~5葉期至拔節之前施用,雜草明顯時使用;拔節期使用雖有除草效果,但會影響穀子產量,抽穗期使用會造成穀子不結實現象。

4。2 使用方法

每畝用“張雜谷”專用除草劑100毫升,兌水45公斤左右,均勻噴施;如地裡闊葉草較多可以加入2,4-丁酯(57%)30毫升(或者2鉀4氯鈉56%可溶性粉劑100克)一起噴施(2,4-丁酯使用過量會出現不紮根現象)。覆半膜穀子用量減少一半,覆全膜可不用或根據情況使用。噴施應選擇空氣溼度65%以上的無風天,若在無露水的上午9點以前或下午5點以後使用更有利於提高藥效;噴藥時加防護罩,防止藥物漂移到其他禾本科及闊葉作物上。但要注意“張雜谷”專用除草劑只能在“張雜谷”地裡使用,其他穀子地裡絕對不可使用,否則會出現大面積死苗現象。

“張雜谷”系列品種豐產管理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