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7個原因造成嬰兒白天入睡難、小睡短、易清醒,6個方法改善問題

2021-12-01由 JOJO育兒說 發表于 農業

深睡短怎麼辦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天亮得越來越早了,可起得比雞還早是睡渣寶寶們,6點半、6點、5點甚至4點!孩子們,你們這過的是澳大利亞時間呀!(

春夏寶寶越醒越早?嬰兒早醒怎麼辦?這7個辦法總有一個適合你

可早起不說,有的寶寶白天的小睡也越來越麻煩了,小睡短、入睡難、易驚醒……我的文章評論區裡最近真的是“哀嚎一片”。

感覺隨著春天的到來,睡渣寶寶們的“血槽”又進一步升級了,已經從“超長待機”變成了“自帶充電寶隨時續電”。

老實說,白天小睡確實是“老大難”,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如何儘量改善這個問題。

7個原因造成嬰兒白天入睡難、小睡短、易清醒,6個方法改善問題

為什麼白天小睡是“老大難”?

白天小睡難,主要是因為3個原因:

1、睡眠週期制約

有了寶寶以後我們都體會到,“嬰兒般的睡眠”就是個徹底的謊言,這世上睡眠最好的唯有“嬰兒的父親”。

其實還真賴不了“嬰兒父親”,因為嬰兒的睡眠模式確實和成人不同。

嬰兒的睡眠週期特別短,大概只有40-50分鐘,其中大部分的時間還處於淺睡眠,越是低月齡的嬰兒,深睡眠的比例就越低。因此寶寶睡覺就特別容易醒、也睡得短。

在晚上時,受到晝夜作息規律的影響,嬰兒的睡眠週期比較有延續性,從而睡得相對比較長,但在白天,嬰兒的睡眠幾乎都是和睡眠週期掛鉤的。

因此,白天小睡短、易驚醒,也就非常正常了,是生長髮育的一部分。

2、受外界影響

與夜晚不同,白天的小睡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

雖然我們並不提倡在白天小睡時保持全黑、全安靜的睡眠環境(這樣的環境有可能造成嬰兒日夜顛倒)。但在正常的環境音和柔和的光線下,總會有一些特別的東西在悄悄喚醒寶寶。

打個比方,我們都說“火車上睡得最好”,桄榔桄榔的鐵軌聲比起家裡安安靜靜的環境可催眠多了,再比如我們都覺得上課時最催眠,任由老師怎麼拍桌子,我們都能睡得口水滴答。

但倘若這時候突然響起了警報聲,哪怕聲音很小,但我們也會立即驚醒。這就是我們大腦裡對於特定因素的識別在起作用。

嬰兒也一樣,雖然音響裡放著音樂,或者洗衣機呼呼地洗著衣服,再或者媽媽走來走去拖地擦桌子都無法驚醒寶寶,但倘若媽媽突然和爸爸聊起了“出去走一走”,倘若哥哥姐姐剛好放學回家,倘若奶奶不小心碰響了寶寶最喜歡的搖鈴……

這些對於嬰兒來說,意味著“好玩、開心、快樂”的關鍵詞,就會迅速喚醒寶寶,清醒過來。

另一方面,隨著春天的到來,人體跟著調整,也呈現出“復甦”的狀態,我們成年人也感覺到比冬天更有活力、精神更好,嬰兒也一樣,他們的睡眠也在悄悄地減少,自然也更容易清醒。

3、白天小睡在不斷的並覺和消失

嬰兒的成長非常快。

月子裡大部分時候都在睡覺,出了月子就已經開始有比較規律的玩耍時間了。3個月左右,早上只需要睡一次,到了半歲時,傍晚覺開始消失,1歲左右早覺消失,全天只剩下中午的午覺,而到了3歲左右,有的寶寶甚至連午覺都不睡,全天都不需要白天小覺了……

你看,嬰兒的白天小睡是一個不斷在縮短、不斷在消失的過程。

因此,在這個縮短和消失的過渡期,也就是我們說的並覺期,就會很容易出現各種小睡難問題——睡吧,睡不著;不睡吧,困。

7個原因造成嬰兒白天入睡難、小睡短、易清醒,6個方法改善問題

有可能造成白天小睡難的不良習慣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內部因素以外,我們在養育嬰兒過程中的一些不良習慣,也有可能造成寶寶白天小睡出現問題。比如:

1、一哼唧就弄起床,養成了短睡習慣

這一點上,我上週的一篇文章曾引來了一大波媽媽對婆婆的吐槽,紛紛“控訴”奶奶一旦聽到寶寶哼唧,不管睡了多久都認為寶寶是睡醒了,立馬抱起來玩,這篇文章目前閱讀量已經是幾十萬+(

寶寶精神好就是不困?睡醒了該起來玩?嬰兒睡眠5大誤區你避開沒

其實呢,不單是婆婆,很多新手父母也存在這樣的誤解。我也曾這樣幹過,還抱怨寶寶為啥睡得這麼短?

殊不知,嬰兒哼唧,是進入了睡眠週期的更替期,嬰兒處在半夢半醒之間,這時候最正確的做法是——“接覺”,透過輕拍、安撫等手段,幫寶寶維持住“困勁兒”,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

倘若每次都是寶寶一哼唧就抱起,讓寶寶徹底清醒過來的話,寶寶學不會“接覺”,不知道睡眠需要“接覺”,就會惡性迴圈,越睡越短,養成“小睡短”的習慣。

一般來說,除了傍晚覺只需要一個睡眠週期(睡眠時間不超過1小時)以外,其他時候的白天小睡,都是需要接覺至少1次的。

2、入睡時間及長短不規律,過於隨性,沒有小睡的概念

又要說到“佛系養娃”的爸爸媽媽們了,對於寶寶白天小睡的安排過於隨性,覺得嬰兒困了自然會睡,任由寶寶在任意時間睡覺、睡覺長短也無所謂。

事實上,除了個別“天使寶寶”不受影響外。大部分的嬰兒都會在這種“佛系作息”中養成白天小睡難的毛病。

作息規律對於嬰兒來說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戳:

嬰兒多大能作息規律?寶寶睡眠不好,其實是父母沒做對

混亂的作息會讓寶寶的睡眠變亂,繼而引發各類睡眠問題,不單是白天,甚至夜晚也會出現諸如入睡晚、夜醒頻繁、依賴奶睡抱睡等睡眠障礙。

想想我們讀書時,寒暑假總是任性而為,熬通宵、睡整天……幾天下來就會覺得頭暈腦脹,其實就是作息不規律後,身體給出的不良反饋。

3、夜間已經睡得足夠多

這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原因。

很多媽媽陷入另一個誤區——嬰兒要多睡才能長得好。於是乎,晚上睡10個小時、中午睡3個小時,早上和傍晚還要各睡2個小時……這樣下來,寶寶的睡眠總量已經過於飽和,自然不困,就會出現入睡難、小睡短的問題了。

擔心寶寶睡眠多或者少的媽媽,不要總是憑感覺去判斷,現在很多育兒應用都能隨手紀錄,不妨紀錄一個星期寶寶的實際睡眠時間,再看看總量和分佈情況,說不定就會發現,寶寶其實睡得還不錯呢!

4、白天睡眠短卻多

這也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很多媽媽覺得寶寶睡得不夠長,於是總在哄睡總在哄睡,以至於寶寶全天裡真正清醒來玩的時間特別少,不是在睡覺就是在睡覺的路上。

好比我們有手機強迫症,電量一低於80%就要去衝滿,那自然每次充電的時間都不會長。

寶寶也一樣,總是在睡,事實上他就不會真正的睏倦,自然也就不會睡得長。

遇到這種情況,要減掉那些不必要的“充電式小睡”,將其合併為一個完整的睡眠

7個原因造成嬰兒白天入睡難、小睡短、易清醒,6個方法改善問題

如何改善白天小睡?

那麼,如何改善白天小睡呢?提供以下6個小方法

方法1:大力安撫

大力安撫的意思就是可以大膽使用抱睡、奶睡、安撫奶嘴、搖睡等各種方式。

白天小睡的“視窗”很短,不像晚上大不了從8點折騰到10點,總會困睡著。白天折騰超過半小時,全天的作息就會亂套。

因此,睡著為第一目標,多用一些安撫方式也是可以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提到的抱、奶、搖和安撫奶嘴都僅限於入睡時,一旦入睡後就要停下,比如:可以吃奶吃到睡著,但不能含著奶睡覺。

再一點,也不要過於地嬌慣,比如一定要人抱著跑來跑去才能睡、一定要來來回回坐電梯才能睡,就是不可以的。

方法2:多種入睡方式

和方法1一樣,目的也在於首先保證嬰兒的入睡。

在這種情況下,比如睡推車裡、推著走一走、偶爾汽車裡出去溜一圈、抱著多睡一會兒……都是可以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固定一種方式,而是多種方式都採用,這樣嬰兒就不會特別依賴某一種方式,認為“只有**樣我才能睡著”。

白天的小睡媽媽們不要太擔心養成壞習慣,因為小睡終究會減少到消失,與夜晚睡眠習慣是不一樣的。

方法3:良好睡眠習慣&睡眠儀式

要改善嬰兒的睡眠,調整全天作息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我寫過詳細的文章,在此就贅述了,戳:

嬰兒作息該怎麼安排?寶寶作息怎麼調整?我做了一個大總結

方法4:媽媽陪著睡

很多媽媽都發現一個規律,嬰兒彷彿有個雷達隨時監視著媽媽的一舉一動,明明睡得很熟,只要媽媽一離開,立馬就會醒過來。

研究發現,寶寶真的擁有這樣的“第六感”,是與他們大腦前庭的發育有關的。

在白天小睡中,這種“第六感的影響會更為明顯。因此,建議媽媽們可以陪著寶寶一起入睡,增加寶寶的安穩感和安全感,並且可以針對寶寶睡眠中的情況進行最及時的各種安撫。

相信我,效果真的很好哦!

方法5:減少驚跳反射

4個月以內的嬰兒在睡夢中出現突然地揮手踢腿等動作,是嬰兒與生俱來的“驚跳反射”,這種反射在白天對寶寶的睡眠干擾會更為明顯。

原因和減輕的方法詳見我以前的文章:

寶寶睡覺時舉手踢腿是缺鈣?4招解決嬰兒驚跳反射,改善放床就哭

方法6:適當縮短夜間睡眠

這一點主要針對大月齡的寶寶。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他們的睡眠總量是在縮短的,並且主要就反應在白天小覺的減少上。

對於小覺是否該並該取消,我們可以參考這個標準:

如果花半小時以上進行哄睡,睡著卻只有半小時,就可以考慮取消此次小睡,與下一覺合併。

另一方面,如果寶寶並覺後作息混亂、情緒煩躁,那說明寶寶還沒有做好並覺的準備,還是很需要這一次“小覺”,那麼可以適當縮短夜間的睡眠總時間,讓出一點“額度”給白天。

需要注意的是:夜間睡眠時間縮短可以從半小時開始,無論白天小覺是否得到改善,夜間睡眠時長的縮短最多不能超過2小時。

7個原因造成嬰兒白天入睡難、小睡短、易清醒,6個方法改善問題

沒想到這個問題竟然一口氣寫了3000多字,能堅持看到這裡的媽媽,說明你確實被白天小覺折磨得不輕,辛苦了,抱抱。

白天小覺確實是個折磨人的問題,我家MonMon的白天小覺就曾短到不足半小時,有陣子驚跳反射特別嚴重還需要全程按住手腳,我被折騰得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不過呢,寶寶們很快就會長大,最多一年,這些“煩人的小覺”就會逐漸離我們遠去,我們也很難再把孩子們抱在懷裡慢慢哄睡了。

所以,痛並快樂著吧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