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應對措施

2021-10-03由 蔬菜衛士 發表于 農業

細菌性斑點病怎麼治療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又稱為細菌性斑疹病、細菌性葉斑病、番茄“機油病”,是危害番茄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番茄莖稈上出現黑斑症狀,該症狀很多菜農常認為是晚疫病,由於莖稈上這兩種病害危害症狀相似,常造成誤診,延誤治療時機,發病後會導致植株發育遲緩,造成果實膨大受阻或幼果開裂,一般減產30%,嚴重時將減產50%以上,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提醒廣大菜農提高警惕。

一、症狀表現

細菌性斑點病可危害葉、莖、花、果實等部分均可受害。 一般先由下部老葉發病,再向上部葉蔓延。 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深褐色至黑色不規則斑點,斑點周圍常具有黃色暈圈,後期連成片。 莖稈發病產生黑色斑點,病斑周圍無黃色暈圈,病斑易連成斑塊,嚴重時可使一端莖部變黑。 幼嫩果實感病初現稍隆起的斑點,果實近成熟時圍繞斑點的組織仍保持綠色,受該病侵染後果實不腐爛,莖稈和葉片的維管束、木質部不變褐。 發病中後期,溼度大時,病部軟爛呈膿狀腐爛。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應對措施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應對措施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應對措施

二、與番茄晚疫病的區別

番茄晚疫病發病時,莖稈發病初期產生不規則水漬狀小斑點,沿侵染點向莖稈上下蔓延,嚴重時環莖一週,溼度大時出現稀疏的白色黴層,莖稈腐爛易折斷,番茄細菌性斑點病和晚疫病在莖稈上常混淆,大家要準確識別並有效防治!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應對措施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應對措施

三、發病規律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的病原菌為丁香假單胞桿菌番茄致病變種,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隨植物病殘體在田間越冬,第2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灌溉水傳播,從植株氣孔、皮孔或傷口侵入。 種子帶菌是番茄細菌性斑點病莖部危害嚴重的主要原因。 該病喜溫暖高溼環境,適宜發病溫度為13~28℃,地勢低窪、排水不良、通風透光差、肥料不足、植株長勢弱等地塊發病嚴重。

四、防治措施

1、 選用抗病品種

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抗耐病品種。

2、 種子消毒處理

種子是該病傳播的重要途徑,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可先用冷水浸泡種子,再將種子放入55℃溫水中浸泡30分鐘,或選用氯酸鈉、中生菌素浸種,洗淨後播種。

3、 清潔田園

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及周圍雜草,及時摘除老、病葉、病果,集中銷燬。

4、 加強田間管理

採用高畦或高壟栽培,合理密植,及時摘除底葉、老葉,注意通風換氣,降低田間溼度,田間溼度大時,儘量避免進行整枝、打要杈等農事操作。

5、發病初期

發病初期及時用藥,藥劑可選用噻菌銅、百菌清、中生菌素、甲基硫菌靈、多菌靈、氫氧化銅等藥劑進行全株噴霧防治,確保葉片正面、背面和莖部表面均勻覆蓋一層藥膜,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重病田根據發病情況,必要時增加噴藥次數。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延緩抗藥性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