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面對元朝留下的千瘡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農復耕,恢復生產的

2021-09-07由 憶楓生活 發表于 農業

復耕是怎麼回事

歷經元末農民戰爭20年的戰火,明初太祖朱元璋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社會經濟很快得以恢復。隨著新品種的引進,水利的修復,耕地的開墾,使明代的農業走向一個蓬勃的發展時期。與此同時,手工業也進一步發達,尤其是以景德鎮為首的陶瓷業,發展到很高的水平。農村經濟進——步發展,城鎮經濟也得到很大的繁榮,在發達的江南城市,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僱傭現象。

面對元朝留下的千瘡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農復耕,恢復生產的

■元朝末年,民間百姓生存艱難,民生凋敝

■明初的休養生息政策

太祖洪武元年(1368),經過20餘年的戰亂與紛擾,元末農民戰爭終於以朱元璋定都南京而告結束,朱元璋也由一個地道的貧苦農民一躍而為君臨天下、撫育萬方的統治者。但當時全國的社會經濟形勢,幾乎陷於全盤崩潰的境地。

面對元朝留下的千瘡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農復耕,恢復生產的

■孝陵碑亭孝陵碑高達8。78米,碑文頌揚了朱元璋的功績,是“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

元朝末年,由於統治者的腐敗荒淫、橫徵暴斂,農民們幾乎無法生存,終於演出一場波瀾壯闊的農民鬥爭。在農民起義前,整個社會經濟形勢已經非常嚴峻。農民戰爭在沉重打擊封建統治階級的同時,也極大地衝擊了封建經濟。由於戰爭的破壞,全國大片土地荒蕪,農民流離失所,整個社會人口大量減少。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很多原來繁榮的農業地區都呈現一派荒涼的景象。

面對元朝留下的千瘡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農復耕,恢復生產的

■元朝廷壓迫農民,民不聊生

當時的城鎮經濟更是遭到沉重的打擊。元朝很多官僚、地主在城市居住,而他們就是農民戰爭最為直接的目標。大批地主、商人在戰爭前就開始逃離城市,而更多的居民紛紛參加起義鬥爭,給城市手工業帶來致命的危機。它們不僅失去了必需的勞動力,也失去了廣大的農村市場。大部分戰爭都是在城市中進行,戰爭的勝利者往往對城市進行掠奪與燒殺。歷經戰火的浩劫,城鎮經濟以及城市手工業嚴重菱縮。

面對元朝留下的千瘡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農復耕,恢復生產的

■朱元璋嚴令天下官吏,採取發展生產的措施

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無論是為了維護、鞏固明朝政權,還是恢復社會經濟,進行休養生息已經勢在必行。朱元璋及其謀士們,汲取歷史經驗,為安定民生、發展生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面對元朝留下的千瘡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農復耕,恢復生產的

■明朝初年多次實施移民墾荒

明朝政府招募流亡農民墾荒耕田,實行免稅3年甚至永不起科的制度,同時採取移民政策,鼓勵人多地少的狹鄉移民到人少地多的寬鄉去墾荒。洪武三年(1370)六月,明朝政府遷徙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杭州等地無地農民4000餘戶到濠州(今安徽鳳陽)去開墾荒地、經營農業。政府撥給這些農民耕牛等生產工具,發放種子,並且免徵3年賦稅。以後明政府又多次實行這樣的移民政策,有力地促進了全國農業耕地面積和國家編戶人口的增加,昔日的戰亂地區漸漸恢復了生機。

面對元朝留下的千瘡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農復耕,恢復生產的

■明朝軍隊在休戰時曾實行軍屯政策

?針對當時軍隊開支龐大的現狀,明朝政府還實行了軍屯政策,也就是要求軍隊在一定時期進行農業生產,滿足自身的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農業的恢復。

明朝政府重視興修水利,尤其是各級地方政府和民間自行修建的水利工程與日俱增,其數目超過了以前任何朝代。明代著名的江南海塘工程,就是在這一時期修建的。

這些勸農政策收到了明顯效果。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全國人口迅速增加,耕地面積也大幅度上漲,使得明初“中原草莽、人民稀少”的景象很快得到改變,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面對元朝留下的千瘡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農復耕,恢復生產的

■明朝洪武年間全國土地達到387萬公頃

在洪武以後,墾荒、興修水利仍在繼續,據明各朝實錄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全國田地共387萬餘頃,到宣德八年(1433)增加到427萬餘頃。明代人口增長也很快,根據現代學者估測,到萬曆後期,明代人口很可能達到1億5千萬以上。這樣的規模,是在明初修養生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伴隨著農業的恢復,城鎮經濟、手工業也開始恢復與發展。舊有市鎮成為商品貿易的中心,手工業生產規模擴大,產量增加,技術也得以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