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穿越時空的愛戀 明建文帝下落之謎

2021-09-07由 刻苦的清清 發表于 農業

海岸盒子為什麼進不去

穿越時空的愛戀 明建文帝下落之謎

穿越時空的愛戀 明建文帝下落之謎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六月,齊泰將燕使鄧庸下獄審訊,具得朱棣將舉兵反狀,乃發兵逮燕府官屬,並密敕張信逮捕朱棣。張信為朱棣舊部,此時遂降朱棣,朱棣隨即為備。七月,朱棣以計擒殺張昺、謝貴,並命燕府護衛指揮張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奪北平九門,遂據北平。後以尊祖訓、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公元1402年朱棣攻入當時的京師南京,但朱允文下落不明,他究竟去了哪裡?幾百年來眾說紛紜,也是今天我們探究的問題。

靖難之役打了4年之久,谷王、曹國公李影隆開啟金川門,迎接燕軍進入南京,這時候皇宮裡大火燒起。燕軍派人在宮裡到處搜尋,宦官、宮女死的死,逃的逃。那麼燕軍要搜尋的人是誰?應該就是要找建文帝,最終並沒有找到。因此關於建文帝的下落,民間流傳起各種各樣的傳說,而明朝的史書,對於這段歷史記載也含糊其辭。那麼,建文帝是否逃過了那場大火?如果沒有在大火中喪身,他又去了哪裡?他的下落撲朔迷離,以下有幾個關於建文帝下落的說法:一、焚死說

這個說法就是說朱允文在那場大火中被燒死了。《明史》關於建文帝的下落是這麼記載的:“谷王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意思就是燕王,派人在火裡頭,把皇帝、皇后的屍體找出來,8天后安葬了,但這是200年以後的《明史》這樣說得,不能完全置信。

那麼明朝的人怎麼說呢?《明實錄》中燕王說安排了很像樣的禮節,安葬了建文皇帝,明成祖還為此輟朝三日,以示哀悼。但很多學者表示實錄不實,實錄的記載並不一定不可靠。為什麼?他要給官府和皇帝打掩護,他們做的一些事情不願意讓大家知道的不寫進歷史。這裡面有一個問題,你說葬了建文帝,備禮葬之,那麼墳墓在哪兒?什麼禮?有的記載說是“天子之禮”,什麼是天子之禮,天子之禮很隆重,大家看現在十三陵、南京的明教孝陵,那個皇陵都是非常雄偉的,規模很大,那是天子之禮。建文帝如果用天子之禮安葬,怎麼沒有墳呢?顯然這個焚死說是不可靠的。

有人為了把這個焚死說要說得合理,說確實燒死了,但是在安葬的時候“不封不樹”。什麼叫“不封不樹”?就是沒有封土,也沒樹立石碑。這可能嗎?又想自圓其說,又無法自圓其說,所以焚死說是一個無法解釋、無法令人相信的說法。實際上,這個疑案在明朝就已經不清楚了。也就是在建文帝被推翻的100多年以後,萬曆皇帝,大家知道萬曆皇帝現在是十三陵定陵所埋的皇帝,萬曆皇帝跟他的老師,也是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有一次談話。這個萬曆皇帝就問張居正說,聽說建文帝有出亡這麼件事,張居正也是一個讀書人,飽學之士。張居正回答“此事國史無考”,他所說的國史,就是實錄,說過實錄記載不可考,這是關於建文帝下落的一次對話。也就是在建文帝死了以後100多年,明朝人也弄不清楚,清朝人更弄不清楚。二、出亡說

出亡說就是說燕軍進入南京,宮中火起的時候,建文君沒有死,而是從地道逃跑了。那麼民間傳說,說建文帝的逃跑是讓國、是遜國,為什麼要讓、為什麼要遜,他們不願意說朱棣是篡位,說朱棣當了皇帝是人家讓出來的,人家不當了那麼朱棣自然當了。

這種說辭顯然都是後來編出來的,朱棣明明是要打到南京,篡奪皇位,怎麼出來讓國、遜國呢,是很多人對於建文帝抱有同情心,又不敢直接指責朱棣的奪權,因此就出了讓國遜位說。傳說非常複雜,是怎麼說的呢?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是這樣說的:燕軍進入南京以後,建文帝非常緊張,一時不知所措,走動不安,甚至一度想要自殺殉國。此時翰林院編修程濟獻策出城逃亡,而少監王鉞則提出明太祖朱元璋死前留下一個紅匣子以備不測。建文群臣開啟紅匣子後,發現裡面有三張度牒,且袈裟、剃刀、鞋帽俱備,分明是要朱允炆剃度為僧逃出昇天。情急之下的朱允炆不曾多想便削髮從暗道逃出,正好發現神樂觀道士王昇正撐一舟恭迎建文帝。朱允炆臣屬十三人迅速上船離開南京城,而後輾轉至溧陽、京口、六合等處,轉走陸路到了襄陽。三、歸來說

說建文帝回來了,什麼時候呢?是在正統五年的時候,明英宗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有一個和尚90歲,從雲南來到廣西,到了思恩府,到了大堂上,自稱自己就是建文帝。這個知府一聽很害怕,這個知府叫做岑瑛,他說:“建文帝從建文4年就失蹤,到現在一直沒找著,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這是真是假?”趕快報告宮裡,就把自稱建文君的和尚送到北京的皇宮裡。

當時的首都就已經從南京遷到北京了,結果要派大臣去審問,一審問這個人說實話了,他說他自己90歲了。“如果建文帝活到現在也不過是五六十歲,你怎麼90歲了,沒有這麼大歲數!”岑瑛說。再一問,這個人是河南鈞州人,叫做楊應祥。這一審問,都是假的,於是就把楊應祥這個人處罰了。楊應祥為首的處死,關到錦衣衛處死,其他人發去當兵了,戍邊,這事就算了結了。正是因為有這麼一個楊應祥,假冒的建文君,所以民間的傳說又根據這個生出叉了。

一個假冒建文帝的故事,我們今天聽起來似乎覺得有些荒唐,就是這些民間的演繹,使得建文帝的下落更加撲朔迷離。四、出海說

這個傳說也比較出名,認為建文帝認為中原已無自己的藏身之地,便出海避難。有一天,明成祖朱棣聽到風聲,說建文帝跑到了國外,他放心不下,所以派鄭和下七下西洋,順便打聽下建文帝。我們讀過歷史,都知道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壯舉。我認為如果是為了找人,明成祖朱棣應該不會派兩萬多人、幾百艘船到非洲的東海岸去找建文帝。畢竟帶著兩萬多人去找自己的敵人,這樣聲勢浩大的話,敵人恐怕早就聞風而逃了。五、出家說

第四種說法就是朱允炆後來出家為僧。《明史·姚廣孝傳》中記載到姚廣孝到永樂十六的時候,已經84歲了。姚廣孝是當年幫助朱棣奪取天下的和尚。最早朱棣打天下,是姚廣孝給他出的主意,姚廣孝在84歲的時候,已經老了,他在見到朱棣的時候請求放了宗泐和尚,因為當時都懷疑建文帝逃跑是宗泐和尚幫的忙,那麼,這件事屬實嗎?是不是宗泐和尚幫忙,然後建文帝最後藏到了江蘇吳縣,就是現在蘇州市的穹隆山呢。據說穹隆山上有佛塔,是建文皇帝的墓。這個確切嗎?《明史》沒有肯定,說的是“或雲”,即也有人說。而關於朱允炆出家的傳說是各種傳說種數量是 最多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地點也不侷限於穹隆山,比如平昌佛羅寺等等

關於朱允炆下落的傳說林林總總有很多,不少都說神乎其神,與建文帝有關的遺蹟也有很多。比如說,建文帝曾經藏在四川的平昌佛羅寺,後來死了以後就葬在寺後的山上。因為建文帝經常在寺裡面,面向京城哭泣,後人就把這個寺改稱望京寺。還有的說建文帝從雲南大理逃到四川到宜賓越溪河,隱居在隆興寺,死後就葬在隆興的山下的塔林裡。甚至說康熙帝也曾經到這兒,尋訪過建文帝的遺蹟。 紅崖天書也有他的傳說,說朱允炆並沒有死,而是走了後門,到了山中去做了和尚,紅崖天書就是他寫下的。等等這類和建文帝下落傳說有關的遺蹟還有很多。

穿越時空的愛戀 明建文帝下落之謎

??而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寫的一本史書《罪惟錄》,原名《明書》,作者查繼佐,為明朝—南明史事的紀傳體史書。《罪惟錄》純屬私修,修成後不敢公開,一直在夾壁牆裡,辛亥革命後始公諸於世。在這本書裡面作者開列了有關建文帝謎蹤的23種說法。他說了一句話,他說23種,難道就沒有一個是對的嗎?他說沒有。如果有的話,只有一個是對的。正是因為有23種,所以都不對。

穿越時空的愛戀 明建文帝下落之謎

所以幾百年來建文帝是生是死,他的下落如何 ,一直以來也沒有一個正確答案,有人說建文帝自焚身亡才是歷史事實,朱棣必死建文帝,朱棣為了不留下“殺侄奪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尋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歷史疑案,這可能是朱棣這種腹黑狠辣的人的伎倆,這也是極有可能的。

最後以其中一個傳說中的朱允炆最後送給朱棣的一首詩結尾:“閱罷楞言磐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南來嶂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里遙。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此日知何處。唯有群鳥早晚朝。”

各位看官你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各位看官在文章下方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