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健康臨潭】提醒: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2021-09-04由 湘湘愛美食 發表于 農業

食用菌類蘑菇有幾種

蘑菇作為“山珍”是很多吃貨的最愛,每年都會有不少人跋山涉水去到深山老林裡尋這一人間美味。今年由於我縣雨水多, 各種菌類進入 生長旺盛 期 , 田間地頭、路 邊草地也能見到不少瘋長的野生蘑菇。 然而,也進入因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的 高發期。 為 避免我縣發生類似事故, 臨潭縣衛健局 發出以下風險提示 : 毒菌類 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 僅靠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 誤食後 而引起 中毒,危及生命 , 大家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健康臨潭】提醒: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鑑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裝置,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健康臨潭】提醒: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通常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誤食毒蘑菇,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噁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症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健康臨潭】提醒: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存在五大誤區

長相普通和蟲咬過的蘑菇不一定安全

野生蘑菇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深受人們喜歡,民間曾流傳很多種鑑別有毒蘑菇的方法,民間流傳的鑑別方法存在五大誤區。

誤區一:鮮豔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無毒。事實上,雞油菌、褶孔牛肝菌顏色鮮豔,卻美味可食用;而“長相平平”的灰花紋鵝膏菌則有劇毒。

誤區二:長在潮溼地方的蘑菇有毒,長在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事實上,有些長在松林中的鵝膏菌、口蘑、紅菇也是有毒蘑菇。

誤區三:蟲咬過的蘑菇無毒。事實上,一些有毒蘑菇成熟後同樣會長蟲。

誤區四:用銀器可試出毒蘑菇。事實上,蘑菇毒素多為生物鹼,不能與銀器發生化學反應。

誤區五:高溫煮熟就沒有毒了。事實上,毒蘑菇的毒素穩定耐熱,一般烹調方法無法消除毒性。

如何辨別有毒蘑菇?

“凡是‘頭上戴帽、腰間繫裙、腳上穿鞋’的蘑菇肯定有毒。” 頭上戴帽指有菌蓋,腰間繫裙指有菌環,腳上穿鞋指有菌托,這類蘑菇千萬不能採食。

【健康臨潭】提醒: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大家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慾採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對於路邊草叢的野生蘑菇,由於鑑別毒蘑菇並不容易,大家不要輕易採摘不認識的蘑菇。不要在路邊攤販購買野生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為避免類似中毒事件,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

【健康臨潭】提醒: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為此,請廣大群眾不要自行採食野生菌類,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菌類,一旦發生因食用有毒菌類、植物等引發的食物中毒,要立即催吐,及時大量飲用溫開水或濃鹽水,以儘量減少毒素吸收,並儘快就醫,不要私自服用所謂“解毒藥”,以免延誤救治,危及生命。

【健康臨潭】提醒: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健康臨潭】提醒: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來源:健康臨潭】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